这也叫工具?
给家具企业讲授培训教练技术比较少,也不敢把这种客户的培训工作想象得太好。
培训教练技术的体系讲完了,他们提交的两个课件也分析了,培训师授课表现评分表也讲了。对于表中那些要求,我几乎逐条问过“能做到吗?”他们也大声回答“能”。其实,到底能不能,我心里还是没底。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这家客户独有。尽管客户方的一位副总裁在最后表了态,要严格执行课堂上的那些要求,尽管我也闪过一丝的感动,可是,日后会怎样,我难以乐观。之所以会这样,关键是学员们日后既缺乏把课讲好的压力、也缺乏把课讲好的动力,这还需要客户多做很多工作。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些更普遍的原因:单看培训教练技术的任何一项具体要求,都不难,甚至很基本,要把所有这些要求都做到,那就不太容易了;即使某一个人能够坚守培训教练技术的所有要求,那让组织成员都坚守就很不容易了;一时坚守也许还行,要让整个组织长期坚守就相当的难。
我想,要想让一项标准化的技术在企业里推广开来,在缺乏强力压迫的情况下,必须满足:使用后能带来明显好处,而且使用很方便。
就培训教练技术在组织里推行后带来的明显好处,我毫不怀疑。但是,组织使用它的方便程度究竟有多大?尽管我相信培训教练技术所提供的工具比同类其他任何课程的所谓工具都要容易使用,但这也并不等于学员感觉这些工具很好用。
我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容易使用的工具是多么地重要。看来,搞出一套引导学员更加方便地运用培训教练技术的工具已经很紧迫了。
说道工具,课间一位学员和我交流,谈到上周他们也从外边请了一位老师讲课,“问题分析与解决”,学员给我看了那位老师留下的课件(就是那种很简单的填空版)。我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学了一个工具,他把PPT里工具的那一页翻给我看:
现状到目标工具.jpg :
至于怎样理清现状、怎样理清目标,学员说当时那位老师也没讲太多,就是让大家分组讨论了一下。靠!这也能叫工具?培训届忽悠学员的方式越来越生猛。
我发现,“工具”也渐渐成了培训师们粉饰课程的时髦词。当培训师们想玩弄“工具”时,能否多从学员的角度、客户的角度考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 16:19: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