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修炼成长] [转帖]一语道破中国千年潜规则: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复制链接] 87
回复
230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5-21 11: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甚至有着上天入地的本领,但为何最后却落了个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下场呢?而许多并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却能功成名就、春风得意?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为什么我们的人生竟会如此不同?

究其原因,就是人情世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否懂得人情世故,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


  好东西不要一个人独吞,要分给大家一些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道路狭窄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能走;在享受美餐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吃。这是立身处世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

  小时候,爸爸经常告诫我说:“好吃的东西不要一个人独吞,要适当分给大家一些,否则小伙伴就不跟你一起玩,别人就嫉恨你,有了好处也会把你挤到一边。”那个时候,我对这些话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所以总因小事与人争个你死我活。

  等我长大踏入社会,现实的磨砺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才能顿悟成功人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比如,小朋友聚在一起做游戏,其中一个孩子肚子饿了,就从包里拿出好吃的糕点,正好被大家看到。这时,他有两种选择:分一些给大家,或者自己独吞。选择是瞬间做出的,但却能导致一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1.分给大家。小伙伴因为得到美食,都很喜欢他、拥护他。从这一刻起,他在这群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小团体中当之无愧的领袖,将来成为号召力很强的人。

  2.自己独吞。旁若无人,全塞进自己嘴里吃掉。糕点是他的,这没问题。但大家都拿他当小气鬼,以后没人跟他玩。他失去了一个在团队中当头狼的机会,而且失去了团队的信任,拐进的是另一条狭窄的胡同。顺着这个轨迹成长,他将来很可能就是普通人。

  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决定人的一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轻视必要的分享吗?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恰当时机懂得与人分享,可以让大家都得到利益,最后自己也会戴上赢家的桂冠!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多时候并不是单项选择题——有你没他,而是多项选择,可以双赢。有些人不明白,他们只知道鱼死网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争名夺利打得头破血流、同归于尽的例子,我们身边经常上演。这种人永远没能体悟到,在必要时让一步,反而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

  有个年轻公务员,毕业于名校,才华横溢,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气势。他觉得别人都如无用蝼蚁,不配跟自己比。“我的能力最强,所以理应得到最多。”他总是这么想,得到好处不与同事分享,事事都独占头功。

  结果怎么样呢?部门里的同事联起手来,结成同盟,跟这位“优秀人才”较劲,合力拆他墙角、拖他后腿,处处给他麻烦,任你多么大公无私、尽职尽责,我等就是不配合。一个人处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做成点事情,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最后,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当然做不好,走到哪儿都碰壁,一身才华困在腹中无法施展,甚至没处诉苦!于是,领导痛责,同事不怜,他在每个人面前都没落下好印象。到这地步,单位分给他的那把椅子就该收回去了。

  只想好处独占却落个一无所有,你说可怜不可怜?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表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利益分配。懂得利益分配,其实就悟透了人性的本质、社会的真相。

  《菜根谭》中有话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意思就是,人间世情反复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39:22 | 只看该作者
留一步让三分,不仅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拓宽人际资源的绝妙之策。今天你让了他一步,明天他会还你两步,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在社会上打开一道通往成功的方便之门。如果你不懂利益均沾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是无用的白纸!如果学点分享主义,好处利益分给众人,让每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这样大家肯定会通力合作,协助你顺利成功。

  大凡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懂得这一点。他们大都是一掷千金,让跟随自己的人得到实惠,从而死心塌地、赴汤蹈火。即使是最精明的大商人,也都奉行这一理念。比如,一个大项目,明明自己有能力承接,也要拉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以此展现自己“路留一步,味让三分”的气度,宣告自己不是那种断人财路、独占福源的人。

  事实正是如此,唯我独尊最危险,大家都有汤喝才是王者之道!这一处世法,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潜规则”。是否懂得这一处世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还是顺风顺水!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雄鹰站立的样子好像睡着了,老虎行走时懒散无力仿佛生了大病,实际上这正是它们取食吃人的高明手段。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露才华,这样才有能力干大业做大事。

  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这是跌过跟头的老祖宗们用鲜血和脑浆写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自己聪明过人、能力超群,看谁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人最容易没饭吃,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

  大家都听说过“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句话,意思就是,真正的聪明人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绝不到处炫耀,而是等待时机一鸣惊人。有才华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强,也不能整天顶在头上到处去炫耀。就像财富一样,有钱当然是好事,但你会每天都穿金戴银、提着钱箱子到街上去显摆吗?

  才华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一个有才华的人能得到大把的表现机会,一个无能的人,即使再张扬表现自己也不可能成功。但一个有才华的人过于炫耀自我,压制了他人的表现空间,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就必然招致众人的一致嫉恨。如果发展到这一步,他的前途和事业就非常危险,随时可能被人拉下马来!

  三国晚期的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名门之后,家教严格,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大家都认为他的才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不过,诸葛瑾不为有这么一个好儿子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为什么呢?诸葛瑾说:“恪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锋芒过于外露,终将引来祸端。”果不出父亲所料,诸葛恪长大掌权后,独断专行、以才压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最好,目中无人,最终引起众怒,被大臣们设计害死,牵连家族也遭到诛灭。

  在这个世界上,才华出众却被排挤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才华在手,就像拥有一把传世名剑,逢人就要吹嘘一番,拿在手中四处挥舞,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的惊世之才,傻乎乎地把自己树成人人想打的活靶子。他们看不见自己脚下的火坑,就这样不知不觉掉了进去。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0:53 | 只看该作者
才华犹如一把双刃剑,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运用起来应当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里。很多时候,锋芒太露都会招致小人的嫉恨和陷害。凡是做大事业的人,都应该修炼“藏露”之功。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应如此,用至好处,只是恰好。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明智之举。

  当一个人遭遇挫折的时候,或许会抱怨呐喊——我这么有才华,为什么却落了个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下场?苍天真是不公!苍天真的不公吗?非也,是他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的缘故。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当他面临人生败局时,是否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呢?是否做得太过分了?是否目中无人,过于突出自己,忽视了众人的感受?是否自以为聪明绝顶,别人都愚不可及?一个人如果这样反思一番,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治疗,等顿悟明澈之后,也就真正成熟起来了!

  翻开《二十四史》,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被小人运用阴谋诡计杀害的忠臣良将不计其数。一方面是因为小人过于奸诈残忍,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被害者不懂玉韫珠藏的智慧呢?他们风头过于张扬,才华过于横溢,同时又目空一切,不把身边的同僚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掉脑袋才怪。

  西方世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自作聪明,要学会真聪明——切忌只知伸不知曲;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自我表现,不知韬光养晦。这样的话,我们即使才高八斗,也照样两手空空!

  在社会上行走,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这种低调隐忍的做人绝学。多一些深思熟虑,少一些锋芒毕露,千万不要把肚子里的“宝贝”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拿出来。若不懂这一道理,肚里有再多的宝贝,也终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兔子急了会咬人,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锄奸杜倖,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铲除邪恶、杜绝小人,有时应给他们留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如果逼得对方无立足之地,就像把老鼠能够逃生的出口都堵住,它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一切好东西全都给你咬坏。

  为什么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呢?要知道,兔子本来是温顺的动物,不到万不得已它一定不会反击。但如果被人逼到绝路上,就必然会孤注一掷!

  正因这个道理,落水狗不能打,打急了会窜上来跟你拼命。穷寇不要追,是因为困兽犹斗、垂死挣扎,会对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做人做事要懂这个基本常识。给对方留条活路,你也受益无穷。有些人就喜欢落井下石、斩尽杀绝,结果呢,对手永远杀不绝,自己的立足之地反而越来越窄。

  东汉年间,大将窦固率军攻击匈奴。这支匈奴骑兵只有500人,从大漠深处飞奔而来,为的就是趁秋收期间抢夺老百姓的粮食。但他们刚入关不久,就被窦固的兵马围在了一座山谷中。汉军把山谷两侧的出口堵个滴水不漏,然而连续向内攻击了十几次,都没能把这区区500人歼灭。匈奴人组成一个圆阵,躲在石头后面,不停地向外放箭,谷口躺满了汉军士兵的尸体。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2:42 | 只看该作者
窦固见此情景,命令部下把一侧出口的士兵撤走,留出另一侧出口。部下大惑不解:“将军,敌军陷入重围,就是插翅也飞不出去啊!何况只有区区几百人!只要再攻数日,一定能将他们全歼!不知您为何要放他们逃生?”“当然不是放他们逃生。”窦固说,“现在他们没有退路,必然个个向前,奋勇死战。何况谷内草木繁盛、水源充足,他们也困不死。长时间这样耗下去,就算我军最后大获全胜,也已经伤亡惨重,所以才要放他们出来,在追逐中斩杀他们。”

  情况果然就如窦固所料,这支匈奴部队从山谷里逃出来之后,眼见有了生路,拼命地向北逃跑,犹如惊弓之鸟,队形散了,人心乱了,没有人再想着回头跟汉军拼命。窦固率领的汉朝骑兵就在后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断用弓箭进行射杀,不到一天,就消灭了这股入侵之敌。

  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把敌人逼到绝路,看不到一点希望,他们反而会破釜沉舟,跟我们来个鱼死网破。此时的敌人个个是猛虎,个个背水一战。我们要想打胜仗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最后赢了,也已经付出巨大的代价,得不到任何好处。

  在历史上,像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例子屡见不鲜。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只有即墨城没有攻打下来。他们就围得死死的,猛攻紧打。这时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突然齐国名将田单振臂高呼:“国就要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于是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竟然一战收复全部失地。请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燕军在攻到即墨城时能放对方一条生路,他们必将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就算换个地方再战,对方因为有了失败经历,如同惊弓之鸟,也是最容易对付的敌手,可谓最薄弱的环节。照准这个环节一刀砍去,哪有不胜之理?

  生意场上也是如此。蒙牛总裁牛根生说:“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逼到绝路,也不要轻易激怒他……损人一千,自耗八百的蠢事不要干!”事情往往如此,当我们咄咄逼人,把对手逼得无路可逃的时候,往往自己发不了财,甚至会赔个精光。因为对方无路可走的时候,必定会像兔子蹬鹰一样,以疯狂的策略给我们致命的一击!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击败了对手,自己也伤得不轻。这样的话,就算不上什么胜利,反而是不败之败了。

  上海有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做生意特别厉害,运用“大鱼吃小鱼”的吞并策略,将当地大大小小的十几家企业全都吃进了肚,形成了一个局部垄断的大集团。他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毛泽东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手毒辣,不留余地,因此扩张得很快。

  可是,此举得罪了不少人,尤其那些失去当前财路、又没有机会另寻生路的人。就在这家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名声达到顶峰的时候,一些被他打败的对手搜集到了他在某项投资中官商勾结、暗箱操作的证据,举报给了经侦部门。这个霸道十足的商业帝国,就这样顷刻间轰然坍塌。

  为人处世,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我们总会碰见形形色色的人,许多人或许会露出弱点和错误,这个时候如果你步步紧逼,抓住别人的错误打击到底,不给一点面子,也不给对方一点台阶下。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跟你针锋相对,撕破脸皮斗到底,不是他死就是你亡!你们之间不仅做不了正常的朋友,说不定会成为世代的仇敌。这对你人脉圈的拓展非常不利,必将严重影响你未来事业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懂得“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这一处世法则。对于那些无伤大碍的小错误,应该大度地给对方一个调整纠正的空间,必要时甚至可以帮对方遮掩一下。这样一来,你收获的不仅是衷心的感激,还有众人死心塌地的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2:59 | 只看该作者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对沉默寡言、表情阴沉的人,不要轻易地推心置腹;碰到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大嘴巴。

  凡是吃过亏、栽过跟头的过来人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了一点,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教人作恶的不良言辞,而是无数过来人在屡屡碰壁之后,归纳总结出的人生警句——他们都曾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过于忠厚和实诚,别人套什么话都一一作答,但等你问别人的时候,他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予推托。过后的感觉就像被人扒光了衣服,而别人却穿戴体面地坐在车厢里笑你傻瓜!确实如此,在现实中到处可见被骗了还帮人数钱的人,他们回头还不忘说句“谢谢”。

  我的朋友林立就是一个特别忠厚老实的人。在外地生活了二十年后,却怎么也学不会社会上人的狡猾,更不会辨别他们的虚伪。林立曾经做过电器生意,总是因为过分地相信别人,不是被客户拖欠货款,就是被员工勒索盗窃。这种忠厚老实,在亲友们看来其实就是懦弱,经常被指责和埋怨。几经挫折之后,再加上患有心脏病,林立终于放弃做生意的念头,踏上去东北的火车,在黑龙江一家农场帮人打工,一直艰苦地生活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为生存而奔波。我们逃避不了这个板上钉钉的现实。为了生存下来,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有必要让自己智慧起来,有必要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间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要牢记的一条就是——做人不可太老实,否则很可能一辈子拼命奋斗而一无所获。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勤奋一生而仍然不能富有起来?相信在这里能找到正确答案。

  做人不可太老实,并非教人学坏的言辞,而是痛心教导世人在为人处世时要懂得弹性和技巧。要知道,历史上很多人就是因为过于忠厚实诚,轻易交心而泄*牌,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汉文帝刘恒是个忠厚坦诚的长者,平易近人,为人大度,深受百姓们喜爱。在其晚年的时候,太子刘劭急于篡权,把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诅咒他快死,好快点继位。刚开始,汉文帝蒙在鼓里不知道。但是不久,刘劭的奴仆陈天兴与婢女王鹦鹉私通被发现,让刘劭给杀掉了。与他一起埋文帝玉像施行诅咒的太监门庆国吓坏了,误以为自己肯定也要被灭口,就向文帝坦白告发了事情的真相。

  文帝得知以后,又惊又气,派人搜查王鹦鹉家,获得太子的罪证。当夜,文帝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密谋,准备废太子,还要赐死太子的同党小王爷刘浚。

  眼看两个阴谋家就要完蛋了,因为皇帝只要一下令,这个局面也就定了。可是,这个轻而易举的胜局,竟然坏在皇帝自己身上。胸无城府的汉文帝一时晕了头脑,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潘淑妃。潘淑妃是什么人哪?小王爷刘浚的养母!她爱子心切,秘密通知小王爷刘浚。刘浚马上派人速报太子刘劭。他们连夜起兵,进入皇宫,把文帝给杀了。

  如果汉文帝能事先想想潘淑妃与刘浚的关系,以及刘浚与太子的交情,参透其中的利害,又怎会轻易泄露这么重要的机密呢?所以,仁慈诚实可以,但切莫在任何关键问题上都胸无城府、毫无戒备。这就告诉我们在说话做事之时,一定要看清对方是谁,了解他是什么性格,平时做事的特点是怎样的……这一切事先都要有个基本的分析,千万不可对谁都忠厚老实,动不动就掏心窝子!

  特别是那些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的城府往往很深,心机也比较多,与之交往过程中就更需要注意——千万不能太急着把自己的信息暴露给他,因为你不知道他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说话做事太仓促、太缺乏考量,很容易被他抓住弱点,反过来利用你!

  相信被欺骗利用的滋味没人愿意品尝吧?为了避免这样的下场,我们就要让自己“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一忠告听起来好像很滑头,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态度。

  我们跟人交往时,应该牢记一个原则——诚实但不当傻瓜,坦诚而不幼稚!

  诚实但不当傻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保证自己说给别人听的话大都是真实的,不含欺骗成分。但如果把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那你就是傻瓜了。比如做生意,你不弄清合伙人是什么人,不十分了解他的用意,然后就将客户信息泄露给他,这时他就会甩开你,直接去跟客户做生意。

  坦诚而不幼稚,又怎么讲呢?世界上总有人心险恶的一面,我们要懂得把握分寸。如果总是怀疑一切,拒人于千里之外,说明你不够坦诚。但如果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傻呵呵地跑过去掏心窝子,一厢情愿地以为会收到对方善意的回应,这就相当幼稚。

  诚实与傻瓜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这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人,说话做事一定要有区别!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三分都是真话,那七分不说的,也是真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抛出来的是真心,藏在心里的当然也是真心!所以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我们可以忠厚,但绝对不能当傻瓜,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是可悲的,这种丑事千万不要落到自己身上!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4:07 | 只看该作者
天上掉的馅饼别乱吃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不该得的福分、从天而降的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意诱惑你,也肯定是让你上钩的机关陷阱。如果不睁大眼睛,就很难逃过这些诈术圈套,很少有人不上当受骗的。

  几百年前,一个老国王交给他最聪明的臣子一个任务:“你去给我编一本书,叫《各时代的智慧录》,以传给我们的子孙。”

  这个臣子接到任务之后,就带着一批人去编书了。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整整编写了十二卷,几百万字。老国王看到他编好的书说:“我相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怕后人不能认真地看完,最好把它浓缩一下。”

  臣子又精简了很多,最后将十二部书精简到一卷。但是,国王还是认为有些长,又命令臣子去压缩。臣子无奈,把这卷书浓缩到了一篇文章。老国王还是觉得有些长。臣子不得不又进行浓缩,把一篇文章浓缩到一页,后来又把一页浓缩到一段,最终,浓缩到一句话。

  老国王看到这句话,十分高兴:“各位爱卿,这可是各时代的结晶啊!只要大家抓住了这句话,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句经过千锤百炼的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磕磕绊绊成长到现在,许多骗子给善良的人们上过昂贵的“人生课”,这些都是血泪经验。我们要牢牢记住一个信条——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不是互有利益关系,谁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免费的午餐,就好像糖衣炮弹,蜜糖下包裹的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收下免费的午餐,就得收下伴随而来的诸多麻烦,这就叫“吃不了兜着走”。

  是的,谁不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呢?这样就省得自己辛苦拼命了。但是这怎么可能呢?别人凭什么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午餐送给你?换句话,你会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午餐给别人么?如果觉得不可以,那么为什么相信别人可以做到呢?所以,与其把这些毫无根据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己去努力,挣自己的午餐。

  母亲曾跟我讲过一次自己受骗的经历。一天,她走在繁华的马路上,突然看到路边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钱包。钱包的拉链敞开着一半,里面露出几张百元大钞。母亲顿时就动了心,上去把它拣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五千元钱。

  这下可发财啦!母亲正想揣进兜里,旁边过来两个人,警告说:“这不是你的钱,我们也都看见了,要想不让我们告发你,就得分给我们一半!这样吧,你先把这个钱包藏起来,别让人发现了。现在你口袋里有多少钱,随便给点就行!”

  母亲心想也可以啊,我口袋只有几百块钱,堵住他们的嘴巴,这些钱都全归我了!于是想都没想,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掏给他们。等这两人走后,母亲越想越不对劲,重新把拣到的钱拿出来,对着太阳仔细一瞧——全是假钞!

  骗子就是这么成功的。他们利用了人性中贪图非分之财的弱点,跟鸟儿和鱼儿被诱饵引上钩是完全相同的道理。小人欲有所图,就会抓住你对财富的贪欲,让你主动跳进他们事先设计好的陷阱。

  社会是一个大林子,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这个骗子林立的世界上,我们必须懂点明哲保身的学问。正因于此,凡是电话、网络通知中奖,手机短信告诉领钱的,我们都应该一律不当回事。要知道,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都让你一个人赶上了?

  其实,每个人身上本来就有别人可能有所图的地方,只是受害者本人也许不清楚自己到底能付出什么。这样的人在警惕性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上当。

  免费的午餐会以很多形式出现,比如善意的面孔背后往往藏着恶心的要求,比如*裸的交易,比如送上门的好事,然而接下来却麻烦不断……记住,没有人能不付出任何努力就得到好处,除非是陷阱。因此当遇到“免费午餐”的时候,一定要继续往前看看,是不是还有好大一个圈套在等着?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莫名其妙地送午餐给你,一定要动脑筋想想这午餐里是不是有毒?如果有个陌生人无缘无故将一只大包裹送给你,你也一定要怀疑,包裹里面是否装有毒品、炸弹?总之,虽然骗子的圈套和陷阱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牢记两句话,保你安全无虞。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见兔子不撒鹰!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4:26 | 只看该作者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权势不宜太盛,否则会带来危险;做事不要总想一下子做完,等做完人也累个半死;言行举止不可标榜过高,否则会惹来诽谤和诋毁。

  读过《二十四史》的人,不禁生出感慨:“开国皇帝打天下成功之后,都免不了要杀戮功臣!”这似乎已成了一条铁律。即使英明君主如汉高祖刘邦,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明成祖朱元璋等,无一例外。这一规律是如此残酷和血腥,令功臣名将们稀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

  这一铁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曾经无比英明的君主们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糊涂,如此残忍绝情、忘恩负义?

  一言以蔽之,功高盖主是也!正所谓:“树大招风,官大担险。”就是因为你的能力太强、势力太大,而且又不懂得收敛和低调,这个时候就成了老板或上级眼中的刺,弄不好就刺得他满手是血。只要事情到了这一地步,哪怕原来是光屁股一起混的伙伴,你们之间的关系离破裂也不远了。历史上许多开国大臣,都是因功高盖主而又不知进退最后丢掉性命的。

  韩信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奇才,年轻时忍受胯下之辱,终于得到机会,辅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家四百年江山。但是权势通天、位极人臣的他,却失去了年轻时的睿智与警醒。他明知自己功高盖主,已是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刘邦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威胁,但仍然不懂得急流勇退,甚至连低调一点的态度都没有。

  不仅于此,韩信还幻想着刘邦把山东等地分封给他,建立一个世代存续的国中之国,永远不向朝廷纳税。到最后,甚至有了将刘邦取而代之的想法。结果可想而知,在刘邦的默许、萧何的精心策划下,他被骗进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诛杀。

  凡事做得太过、力量用到极点,风头盖过上司,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就无法保护自己。越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越会招来君主的猜忌,担心这些人垂涎自己的位置,自然要先动手除去他们了。所以人们总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

  朱元璋为太子摘刺的故事,又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为了让太子接位,能够镇服满朝大臣,朱元璋采取个个击破的办法,逐一将过去一起打天下的丞相胡惟庸、大将军蓝玉等人以各种罪名满门抄斩,剪除了对太子的威胁。看到朱元璋如此残忍地杀人,性情仁厚的太子前去劝阻。朱元璋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扔到地上一根带刺的木棒:“把它捡起来!”太子一摸,顿时刺了满手鲜血,赶紧扔掉了。这时朱元璋拿起木棒,用剑将上面的利刺全部削掉,然后交到太子手中,冷笑道:“这些刺,如果我不替你除去,你拿得了吗?”在朱元璋眼中,功高盖主的开国大臣们就像这些扎手的刺,严重威胁了皇权未来的统治。

  政治家功高盖主、得意忘形会掉脑袋,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思考不够审慎,在现实中也会乐极生悲。掉脑袋不会,摔跟头倒大霉却是一定的。网络上有位功高盖主的中层经理这样写道:“现在我遇到了许多像朱元璋这样的人,他们攻击并且诬陷我,我被整得好惨、无奈至极。我庆幸没有出生在封建社会,出生在了法治社会,否则我肯定会被那些小人杀了。”

  在现实中,如果你有翘尾巴的嫌疑,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4: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态度上要端正。你要认清形势,无论你的上司多么无能,他就是上司,你就是下属,你不能改变就必须面对。

  第二,行动上要低调。将心比心,你也不希望下属的锋芒盖过你吧?所以,不论在公共场合或者私底下,你都要给足上司面子。比如写个报告,做好后可以给上司审阅,让他做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有上司在的话,别人表扬你的工作不要忘了附带一句,谢谢上司的支持。在大家讨论工作问题时,不要和上司发生激烈的争执,有话可以私底下好好说。

  第三,千万不要越级汇报和邀功。这在很多公司都是非常忌讳的。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销售员王凯在销售经理肖金指导下,出了一个20万的单,该业绩理所当然算做两个人的。但是王凯觉得所有工作都是自己做的,肖金只是在旁边指点一二,根本就没参与!凭什么把劳动成果占为己有?于是,在愤愤不平之下,王凯给老总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明情况,证明这个单100%是自己做的,跟肖金没关系。老总信了他的话,追加了提成。尽管他的提成增加了,但还是在经理肖金手下干活,从此他的噩梦开始了,肖金动不动就给小鞋穿,最后不得不辞职了事。

  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亲戚朋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创业为什么难?就是因为缺少能一起冲锋陷阵的人,大多员工都期望坐享其成。但也有少数员工忠心耿耿陪老板一起创业,不怕吃苦受累,终于把公司做大做强。这个时候,面对老板的春风得意,功勋员工的心理不平衡了。对于功勋员工的心理变化,老板们当然察觉得到。一般来说,功勋员工的下场无外乎三种:继续做企业的奴仆,另立山头,或者被取而代之。

  《黄石公兵法》中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很值得现代人参考。推恩施惠即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向上推;有利益的时候要懂得将实惠分给下面的人。

  如果你能够做到推恩施惠,相信不仅可以避免功高盖主的定时炸弹,而且能够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军人物,因为你抓住了为人处世中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这是千百年来秘而不宣的潜规则之一。有很多聪明人,因为不明白这一点,最后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也有很多看起来很傻的人,因为明白了这一点,从而在人生中游刃有余,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一世的美名!

  伸出去的拳头只能被人打,收回来的拳头才能打人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即使再聪明灵巧,也要显得笨一点;即使再清楚明白,也要显得糊涂一点;人格再高洁,也要显得世俗一点;即使再有能力也不激进,宁可以退为进。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的狡兔三窟。

  拳头,只有收回来打人才能打得疼!年轻人往往不懂这一智慧,总是喜欢用愤青思维去做人做事,一厢情愿地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自我主义。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藏巧于拙、以屈为伸的道理,就必然会急于求成,不讲策略与方式,这样必将限制才华的发挥,影响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记得我的大学同学H君,当年刚毕业时,雄心勃勃地想做一番大事。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被一家公司录用。到了这家单位仅半个月,H君就洋洋洒洒给领导写了一封意见书,大谈公司内部问题,上至领导的工作作风,下到员工的薪酬福利,将现有的弊病全部列举,并且还提出详细的改革建议。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5:32 | 只看该作者
H君的意见都很正确,但是结果怎么样呢?领导很难堪,虽然口头表扬他“精神可嘉”,却没半点采纳他建议的意思,而且没过多久,就找借口辞退了他。之后,H君又换了不少单位,都没办法长久干下去。

  该装傻时装傻,该聪明时绝不含糊!这才是智者处世的原则。凡是真正聪明的人情老手,大都懂得藏巧于拙、以屈为伸的道理。他们不管说什么话、办什么事,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同时韬光养晦,积累爆发的能量。想想看,你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智者呢?他们平时看起来不怎么显眼,好像什么本事都没有,但关键时刻总能一鸣惊人,让众人刮目相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即智慧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实则大智在其内心。这并不是让我们去当傻瓜,而是告诉我们懂得隐藏自己,冷眼观物,默默努力。不要咄咄逼人、聪明外露,这并不是让你变成藏头缩尾的“胆小鬼”,而是为人处世要分清主次,懂得方法和技巧。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具有与时俱进的敏锐和灵活。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颗木头疙瘩,那就真的变成傻蛋了!

  赫蒙是美国著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赫蒙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赫蒙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对赫蒙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

  聪明的赫蒙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赫蒙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以屈为伸方为真英雄!才华在没有兑现之前,是一文不值的粪土!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智慧起来,懂得隐藏自己的拳头,在关键时刻才能猛力打人!要知道,我们这一生要做许多事,不可能每件都劳心费神、张扬冒进,我们应该轻舟漂水、进退自如。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很多人四处折腾、喊来喊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聪明,他很忙,他在做事情……结果到头来,没见他做成一件大事,还是慷慨激昂却一无所有的老样子。岁月一天天地流逝,别人都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依旧朋友很少、收入很低,一大堆的理想等着实现。即使这样,他还在到处宣扬着自己的某个计划,恨不得让全世界都听见。

  在这个世界上,拼命穷忙而不得要领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清楚该怎样去做人做事。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慧、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理解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也是失败。他并不缺少才华,更不缺少勤奋,但每天的工作仍然毫无效果——因为不懂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付出很多却得到很少。而那些在转眼间就能飞黄腾达的人,他们总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四两拨千斤改变命运的神奇手段!

  所以,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不是释放自己的能量,而是以屈为伸,隐藏自己的才华。我们当然需要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华,但在表现之前最好把它包装一下,做到进退自如,给自己留有余地!切记,收回来的拳头才能打人,伸出去的拳头只能被人打!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1:45:55 | 只看该作者
攀龙附凤是人的天性

  饥则附,饱则翱;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穷困潦倒时投靠别人,吃饱了就远走高飞;对富贵的人巴结,对贫穷的人鄙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通病啊!

  穷人没有亲戚,“亲戚”这个词就是专用于富人的。有句话说得一针见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确实如此,当你春风得意之时,人人都想跟你交朋友,在众人眼中,你的缺点也很可爱。当你落难遇险之时,昔日的亲朋好友呼啦啦跑掉大半,一下子跟你彻底划开界限,即使优点也变得一文不值。这时你才发现,在风光时巴结你的,几乎全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困难时留在你身边的,才真正拿你当朋友!

  明代富商沈万三,原籍吴兴南浔镇。小时候特别穷,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穿不起,全身上下都是补丁,走起路来不是后面露屁股,就是鞋子前面露脚趾。街上讨饭卖唱的都不搭理他,在他面前都感觉特有尊严,用嘲笑的口吻叫他“光屁股”。

  有一次,他实在饿极了,看见镇上一个店老板的儿子正坐在店门外吃甜糕,就笑呵呵地问:“兄弟,能不能给我吃两口,我实在饿坏了。将来我一定会加倍还给你!”店老板的儿子斜他一眼,说了一个字:“滚!”然后放狗咬他,追得沈万三满街跑,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飞快地逃走。

  后来,沈万三在外打拼,混出了名堂。他是中国明代的大富豪,富可敌国,连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出资帮助朱元璋营建首都南京,而且出资建了明城墙正阳门、三山门、通济门和聚宝门等处。当年那些不理他的人,现在都想跟他攀上关系,他家宅子的大门都快被挤破了。人们不惜重金贿赂看大门的家丁,都希望能见他一面。

  可沈万三是怎样做的呢?他在街上摆了上百桌酒席,宴请当年和自己一样贫苦的乡亲,让大家都来吃个饱。一贫如洗、没米下锅的人,吃完饭还能分到五斤粮食加二十文钱。这时众人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全天下最有魅力的好心人!

  如果你成功了,一定有人巴结你、讨好你;但你可千万别失败,一旦失败他一定会像避瘟疫一样避开你。每个人都喜欢接近成功的人、走运的人,而避开失败的人、倒霉的人。即使是世界上你最爱或最爱你的人,也无一例外!

  这是世之通病、人之常情,符合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从古到今,人人都喜欢跟有钱人交往,不愿跟穷人做朋友,因为前者有便宜可占,后者没油水可捞。《菜根谭》中说:“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富贵之家比贫苦人家更显得明显;嫉妒猜疑的心理,在至亲骨肉之间比外人表现得更为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用冷静的心态来看待,那就会天天处在烦恼的困境中了。

  从全新角度来看,其实嫌贫爱富的人性推动着社会发展。如果人都喜欢穷、崇尚落后,那么还有谁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还有谁愿意进行脑力创造?哪儿来得吃的、穿的、用的和住的?哪儿来得新生活?这样,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穷人大都喜欢说“人穷志不穷”这句话。他们认为只有贫穷才能使人更虔诚,信仰只有在贫穷那里才有最完美的表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害怕有钱就变坏,而不敢去挣钱,这是无能的表现,当你没钱时,可以骂金钱是粪土;当你急需用钱时,才发现自己是粪土。如果因为害怕老鼠,就说不能打老鼠,那是胆小、懦弱的表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