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猪肉价格连跌12周 地产商进军养猪业被套牢

[复制链接] 7
回复
27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5-8 10: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猪肉价格连跌12周 地产商进军养猪业被套牢
2009年05月08日07:08   CCTV经济半小时

 

 

猪肉价格连跌12周 地产商进军养猪业被套牢

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全国猪肉市场价已经连续下跌了12个星期,多个省份猪肉价格监测系统发出了蓝色预警,不仅是散养户现在备受煎熬,去年一度高调进军养猪业的房地产商们现在也左右为难,崭新的猪圈里一头猪都没有。

猪肉价格连跌12周 地产商进军养猪业被套牢

艾格非国际集团有10多年猪预混饲料的生产和销售经验,2008年他们利用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的1亿美金,在江西、福建、广西、上海等地迅速收购了近40家猪场,然而现在猪肉下跌加上金融危机,也使得熊俊宏的30多个猪场面临亏损的压力,但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集团总裁熊俊宏相信,随着这轮行情下跌的洗牌,中国的养猪格局将发生剧烈改变。

猪肉价格连跌12周 地产商进军养猪业被套牢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养猪专家黄瑞华认为,政府应该改变原先的补贴模式,他坚决反对政府再把资金补贴给新建猪场,过度热情鼓励养猪,只会导致母猪数量的非正常增长,埋下猪肉价格快速走入下一个谷底的祸根。

地产商套牢在猪圈上

(主编:卢小波 记者:周弈翔 摄像:白羽)

这两天国内一些城市的猪肉价格跌到了五块多钱一斤,和一棵大白菜的价钱差不多。猪肉卖出了白菜价,放在两年前,这是谁都不敢想象的事情。2007年的5月,国内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3.1%,攀上了历史最高位。而如今猪肉价格却和CPI指数一样,直线下滑,那么卖到了白菜价的猪肉在市场上销路又如何呢?我们就先到江西南昌去看看。

在猪肉价变局中,从事养猪业的个人和企业都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5月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江西省南昌市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佛塔生猪交易市场。此时并不是生猪交易最热闹的时候,但一车车的生猪还是不停地往市场上拉。

记者:“师傅现在猪肉价格多少钱一斤?”

猪贩:“现在猪价格五块一二毛,五块一。”

记者:“猪卖多少钱一斤?”

猪贩:“猪价五块吧。”

龚顺华是南昌佛塔生猪市场的检疫员,他告诉记者,实际上现在只有最好的猪才卖得到5元钱以上的价格。

江西南昌佛塔生猪市场检疫员龚顺华:“现在最好的是五块三。”

记者:“普通的?”

龚顺华:“普通的就是四块七,四块八。”

龚顺华清楚地记着,4月29日由于传言大家会因为甲型H1N1型流感不吃猪肉,因此当天市场出现恐慌,并造成了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记者:“最低的时候卖了多少钱?”

龚顺华:“四块二,四块都卖了,最低的时候,就29号,就是一天,波动最大的。”

记者:“为什么呢?”

龚顺华:“那天反正农户可能对,当时不是报告猪流感可能有点担心,有点恐惧心理,所以说猪都拉到市场上来买,所以说那天猪也特别多,那天猪到了1700多头,平时就是1000头左右,猪一多那个价格就压下来了。”

随后由于政府加大了正确认识甲型H1N1型流感的宣传,农户很快平稳了心态,第二天猪肉价格就回升到5元钱左右。但这个价格仅仅也只相当于去年同期价格的一半。龚顺华告诉记者,猪肉如此低的价格并不是因为甲型H1N1型流感造成的。5元钱左右的低位已经维持了2个多月了。与07年猪肉价格高峰,市场无猪可卖不同,现在每天销售的猪都非常多。

龚顺华:“现在猪多,养猪的多,上面政策好,养母猪的多,养母猪多子猪,小就猪多,小猪多这个猪就多,生猪就多,反正现在养猪户反正叫得比较厉害,价格的确是低,的确是低,养猪户肯定是亏本现在。”

出现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的不仅仅是江西,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全国猪肉市场价已经连续下跌了12个星期,多个省份猪肉价格监测系统发出了蓝色预警,价格出现轻度下跌,而一些生猪主产省份的肉价已经接近黄色预警区域,很可能陷入中度下跌,在这场肉价变局中,从事养猪业的个人和企业又都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赵泉福是江苏省溧水县岗下村的普通村民,他在自己家的后院养了17头生猪。他告诉记者,虽然生猪市场的猪能卖到5块钱,但他的猪卖给猪贩子只能卖4块5一斤,这只相当于一颗白菜的价钱。

江苏省溧水县岗下村村民赵泉福:“价格要是不上去的话,肯定亏,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肯定亏,现在就是450块钱一百斤,这个价格很不正常的。”

记者:“为什么你觉得不正常?”

赵泉福:“因为那个饲料价格高,你就是现在一斤蔬菜也能卖个两块钱一斤,三块钱一斤,你这个毛猪就四块五一斤,很不正常的。”

生猪价格的下跌并没有带动饲料的下跌。赵泉福告诉记者,他原本以为猪肉价格会维持在5块5一斤左右,这样自己还有点赚头,但没想到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下子连本都保不住了。现在他最范愁的是,自己的那头母猪马上要生小猪了。猪越多,亏的越多。赵全福的17头猪就要亏掉4万多元。

赵泉福:“最起码550块钱一百斤毛猪才能保本,最起码,那要是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再不上涨的话,我也不想养,因为太辛苦了养猪,辛苦的还小事,还要亏本,本都保不住。”

不仅是散养户现在备受煎熬,去年一度高调进军养猪业的房地产商们现在也左右为难。记者在南京雨发建设集团投资的一座年出栏一万头猪的猪场看到,这里崭新的猪圈里一头猪都没有。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刘为岭告诉记者,他们之前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从去年3月份投资修建猪场,目前他们已经投资350万,但鉴于目前的猪肉行情,他们不得不推迟养猪的时间。

记者:“今年3月份应该这里面全是猪。”

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维林:“由于市场行情现在还不能投。”

记者:“为什么现在不敢投?”

刘维林:“你明知道投下是赔,还往里面投嘛,所以我们现在要等。”

苏有静也是首批踏入“猪倌”行列的南京开发商之一。他把从房地产业中挣来的2000多万元,全砸在养猪事业上。去年3月份,苏有静投资的“金大象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正式开建,当时预计同年10月投产,猪舍面积2.35万平方米,每年可出栏生猪3.5万头,这个规模在南京算是最大的。然而直到4月2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的第一批种猪才刚刚运来。

南京金大象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总经理苏有静:“我们南京市现在目前有很多家新建的猪场不敢进猪,还有些猪场现在都卖种猪,他们也是看市场行情和价格的问题影响的,我本来这个种猪也准备退赎金的,猪肉掉了,很失落,这感觉肯定是有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11:13:11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1:24:59 | 只看该作者
猪肉批发价跌至两年来最低 与白菜同价(图)
2009年05月04日07:00   京华时报
 

猪肉批发价跌至两年来最低 与白菜同价(图)

4月29日,由新发地市场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创下新低,白条猪(肥)批发均价为9.4元/公斤。市场上出现了一棵白菜价格等于一斤肉价的情况。

从2008年最高时的每公斤22元降到现在,肉价跌去了一半多。在这个肉菜同价的特殊时期,卖不卖猪是摆在养猪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了解到,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市场上猪肉的零售量出现下滑,但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科学宣传,使市民走出了吃猪肉会得流感的误区,猪肉的需求开始有所回升。

经历过肉价“过山车”的顺义猪农马正国,想坚持到肉价企稳的日子。“母猪还是要留几头,不然行情来了又来不及了”。

1.五块一毛二,成交

“4块,4块,上好的猪肘子4块一斤呐!”4月21日早上7点,朝阳区管庄的一家大型超市内,促销员喊了几嗓子,立马有很多顾客围拢过来“抢购”。很多顾客买完猪肘子,又顺手在旁边买一块“猪统货”(除掉五花肉、前臀尖、后臀尖的一般猪肉),特价五块五一斤。

这样的场面,对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大孙各庄村的猪农马正国来说,实在“太忧虑了”。他不止一次地听村民说起超市“抢购”猪肉的场面,和那些令他寒心的“特价”。

在超市火热促销的时候,马正国又得知了另一个坏消息。“猪贩子”张克清带着顺义肉联厂的人,开了一辆拉猪的货车来到马正国的猪场前。进入猪场“验货”后,肉联厂的人说,“你这猪,只能5块钱一斤,卖不卖?”

价格低得让马正国傻了眼。“兄弟,他们养猪不容易,适当涨点儿,五块一,能不能装?”张克清也是大孙各庄村的人,乡邻的关系让他“自然地”帮着马家喊价。肉联厂的人犹豫一会儿后,决定给张克清“面子”。

“就五块一?”马正国接过话茬,头天还卖五块二呢!

僵持之下,张克清劝双方各让一步,“你加点儿。你,降点儿。五块一毛二,成交?”

肉联厂的人爽快地答应了。过磅、装车,27头猪很快就卖掉了。

2.“等价儿”的代价

60岁的马正国收到3万多元的售猪款。他算了算,基本没有收益,但他有一种“卸下重担”的感觉,“卖掉就解脱了”。

这27头猪,最重的已达300斤,平均为240多斤。作为养猪的老手,马正国知道,猪长到220斤左右是最佳出售时期。超过这个重量,猪吃的饲料多,长得并不快,“费料比”太高,不划算。

一个月前,这批猪多数已在220斤左右了,马正国踅摸着将它们卖掉。

那时,猪价早已步入下行通道,当地生猪收购价在五块五每斤左右。按照顺义区养猪大户李永强的测算,如果生猪价格低于五块五一斤,就基本没有赚头了。

因此,马正国想“等价儿”。其间,这些肥猪每天要消耗10多斤饲料,每只猪一天的饲养成本近10元。养了10多天,马正国又想把它们卖掉。这时,价格已经降到五块四毛五一斤。马正国想了想,还是等着吧。他相信五一前应该有行情。

村里的猪农李广辉也一直在“等价儿”。但他很快就扛不住了,因为他的猪很多都是240多斤了。最终,他在五块四毛五的价位,将70多头猪出手。

眼看着猪价一天天“往下落”,卖还是不卖?考验着大孙各庄村的近百户大小猪农。

生猪经纪人张克清说,以前,他带两辆车来收猪,一次可装100头,猪农能拿出300头供他挑选。3月份以来,他再带两辆车来收猪时,能勉强装满就不错了。只要不是太大的猪,很多猪农都愿意留着“等价儿”。而拿出来卖的,很多是太大了、养不住的,因为脂肪多、肉质差些,价格会稍微低些。

伴随着生猪惜售的,是猪农不断淘汰母猪,以达到减少生育,节约成本的目的。

3.大跌前的“盛宴”

2006年,一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席卷大孙各庄村的猪场。

眼看着猪一头头地死去,猪农们非常伤心。马正国养的猪也死了不少,现在他已记不清具体的数字了。同村的养猪大户李永强说,小猪每天死亡40多头,他差点儿都挺不过去了。

2007年,当时有大批猪非正常死亡,导致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减少,肉价开始上涨。根据新发地市场的检测,到2007年5月,猪肉价格涨到15块钱一公斤。到8月,更是涨到每公斤二十块零三毛。

那是一场猪农的“盛宴”。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猪农当上了“爷”。“猪贩子”到处拉着人问,有猪吗?有猪言语一声。现在是“猪贩子”开价,当时却是猪农开价,都不带还价的。当年,大孙各庄的生猪最高卖到9块多一斤。马正国卖了100多头猪,大挣了一笔。

村里的养猪大户李永强当年存栏4000多头,盈利保守算就有150多万元。

高价带来的是疯狂的养猪热情。随着各路人马的加入,肉价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一直持续到今年。

经历了一次“过山车”,马正国、李永强都得了“高价恐惧症”,大涨之后是大跌,防不住就得“伤筋动骨”。他们觉得,猪价维持在7块钱左右就可以了。太高了,他们怕“栽下来,吃不消”。

 

4.今夏还可能下跌

新发地市场方面的人士介绍,目前的猪肉价格已达到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市场方面预测,这个月猪肉价格还可能继续走低。一些生猪养殖基地负责人认为,在6月之前,“卖难”现象不会发生;7到9月处于肉类消费淡季,猪肉价格将会下行。

与之对应的,是饲料价格从2004年开始一路上涨,从5毛钱一斤一路涨到今年最高时约1块钱一斤。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显然不能光靠市场调节。

事实上,为应对养猪业的困境,国务院在2007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最家喻户晓的就是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钱。

李永强有600头能繁母猪,按照政策可以得到6万元补贴。他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政府对猪农的支持很大。但一算账,就不那么乐观了。在当下猪价很低的情况下,一年的补贴也撑不了多久。

“算归算,其实母猪数报上去了,钱还没影儿呢,不知道啥时候能批下来。”李永强说,如果按出栏猪的数量和重量补贴,是不是更简单直接些?马正国、李广辉均称,他们没领到这笔补贴。

此外,国家还对生猪制定了保护价,即6斤玉米的价格。李永强说,按每斤玉米7毛钱的均价算,6斤玉米即四块二毛钱,“这个保护价在前几年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对现在而言,多数猪农的盈亏平衡点在五块五,猪价真要是跌到那个份儿上,恐怕没多少猪农等到按保护价收购了。”

5.改建猪舍等待春天

李永强在等待。但不管怎样,他都准备坚持到底。养了20多年的猪,这成了他的“事业”。这段时间,他准备搞搞猪舍的改建。仗着前两年的积累,他想度过冬天,等到春天。

新发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猪肉价格真正有起色恐怕要等到11月份。要想等到猪价企稳,现在,猪农能采取的预防措施就是适当减少仔猪的出生量。

为应对危机,大孙各庄村的猪农们已开始行动。他们准备联合起来,成立“养猪合作社”,共同争取更低的饲料价格,更高的生猪出售价格。

马正国也想坚持到肉价企稳的日子。但面对玉米等原料价格的上涨、猪生病的打击,他只能“坚持到哪天,就算哪天”。他不能“死扛”,因为没有本钱,“母猪还是要留几头,不然行情来了又来不及了”。

马正国的爱人说,孙子今年16岁了,等将来养好了猪,给孙子娶媳妇儿。

昨天,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由于前段时间毛猪价格下跌,养殖户抛售毛猪的现象没有了。另一方面,虽然近日甲型H1N1流感对猪肉的销售造成了影响,但是通过政府部门近日不断宣传,使市民走出了吃猪肉会得流感的误区,猪肉的需求开始有所回升。

马上就访

能繁母猪补贴上半年发放到位

针对部分区县农民迟迟未拿到能繁母猪补贴的问题,市农业局畜牧处负责人表示,2008年度本市能繁母猪数量及补贴已经于去年年底统计完毕,总补贴金额为2417.4万元。该负责人表示,这笔两千多万元的款项都已经拨到各区县农业部门了,具体下发由区县执行。“补贴款最迟也会在今年上半年内发放到农民手中”。该负责人表示,补贴统计和发放需要一个流程,如果各级部门或者农民有异议,都可以直接向农业局畜牧处反映。

针对顺义农民李永强反映补贴额度不高的问题,畜牧处负责人表示,这个补贴是国家在放开市场竞争情况下,为保护生猪养殖事业,保护农民利益而额外增加的补贴项目,但是农民进行养殖经营并不能完全依靠这些政策性的保护。像企业经营一样,这个过程肯定是有赚有亏的,像去年高价,养殖户就赚钱了,今年低价,养殖户应及时调整结构,避免亏损。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1:30:05 | 只看该作者

高盛养猪传言真相:高盛否认投资2亿养殖生猪

 2008年08月25日 17:23  瞭望东方周刊
 

  德意志银行也看好养殖行业,投资的要求很迫切

  “高盛养猪了!”2008年8月初,一些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高盛近期斥资2亿到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余家专业养猪场,但高盛并未自己进行经营,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

  当《瞭望东方周刊》向高盛求证时,对方当即否认:“我们并没有做这样的投资。”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跟你们的感受一样,也觉得这是个新闻,不明白媒体为什么要这样炒作?”高盛中国一位发言人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你们看报道时应该发现,通篇都没有高盛的正面说法,那是因为我们一直觉得没有必要澄清这件事,也没有任何的监管部门要求我们来说明此事。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在跟风。”

  一桩未经证实的“高盛养猪”事件,为什么能击中人们敏感的神经?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的观点是,“高盛预测国际原油价格暴涨言犹在耳,农业及农产品(17.60,-0.08,-0.45%)领域正是国际资本投资的下一个热点;而猪肉价格走势又与当前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紧密相关,不论高盛养猪是否属实,都会吸引人。”

  新希望(9.52,-0.11,-1.14%)集团副总裁王航则解释说,“猪肉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在CPI指数里占的比重太大了,折算下来大概占到10%。”

  谁在收购养猪场

  一家地方媒体在追踪报道中写道:“包括福州、南平、龙岩在内的我省生猪三大产区共有五六家养猪场被高盛收入囊中”,“高盛并非直接控制全资并购的养猪场,而是通过一家总部位于江西南昌的饲料企业百世腾牧业集团施展其幕后之手的”,且“福州市马尾区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承认被高盛收购”。

  本刊记者找到文中提到的福州市马尾区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祖忠询问此事,他非常诧异:“什么高盛,没听说过啊,我们从来就没有跟高盛接触过。”对于媒体报道中所述“承认被高盛收购一事”,朱祖忠很气愤:“那是在乱写!”并声称要状告此媒体。

  但关于跟百世腾牧业的合作,朱祖忠并未否认,只是拒绝透露合作具体内容,他坚持“总之没有被收购!”

  百世腾牧业是高盛放在台前的一枚棋子吗?本刊记者致电百世腾牧业集团,得到的答复是:“我们跟高盛没有任何合作。”

  不过,百世腾牧业背后确实有一家美国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8月百世腾牧业集团旗下的南昌百世腾公司和上海百世腾公司被美国上市公司美国艾格菲全资收购,此后,百世腾就在国内收购兼并养猪场。

  上市公司艾格菲的年报指出,该公司主营畜牧,于2008年高调进军养猪业。目前已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万头种猪场和5个肉猪生产基地,年出栏十万头规模。预计2008年艾格菲将投资10亿美元在江西、上海、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建立新的万头养猪基地。

  据百世腾牧业副总经理周峰透露,高盛假手百世腾收购境内养猪场的消息传出后,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和农业部相关司局联合开展了一个调研,到黑龙江、河北、江西、广东调查农业领域引进外资的情况。周峰就应邀出席了在江西省的联席会议。在会上,周峰代表百世腾对“高盛养猪”一事做出了严正声明:“一,百世腾和艾格菲都跟高盛毫无关系,二,高盛有没有在国内生猪养殖业进行并购,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把我们跟高盛扯在一起,大概因为大家虽然听到消息,也没见到高盛真正有什么收购的行动,而美资公司艾格菲近半年来却一直在并购,就有了这样的猜测。”周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外资觊觎生猪养殖已久

  上海宏博集团首席资本运营官姜华透露,早在一年前,宏博集团替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做融资计划时,高盛就有意参与,只是囿于国家对于外商投资农业产业的限制政策,最后没有谈成。

  “而高盛收购养猪场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给已经纳入高盛旗下、但经营陷入困境的双汇打开僵局。为自己投资的企业在产业链上游打造原料基地也是很正常的战略。”姜华称。

  一位生猪养殖业人士还透露,“高盛通过百世腾介入养猪业的这个消息,其实就是国内一家很大的饲料集团最先反映给国资委的。现在企业都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他们害怕百世腾有了高盛的资金支持,会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高盛的另一个同行,国际投行德意志银行也被曝牵涉养猪一事。上海宏博集团首席资本运营官姜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正在与德意志银行洽谈股权融资事宜。他们很看好养殖行业,而且投资的要求很迫切。初步谈成的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养猪场30%的股份。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谋求企业海外上市。”

  上海宏博集团已具有较大的养殖规模,年出栏15万头生猪。

  “其实,比宏博更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我手头也同时在处理这样的案子。”姜华向本刊透露,另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天津宝迪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在也在与德意志银行洽谈融资。

  德意志银行则拒绝对此说法发表评论。

  投行为什么养猪

  “德意志银行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银行,我们看好德银是因为它是一个在全球比较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为我们提供金融支持,但德意志银行可以为我们企业在海外上市提供投行辅导公开上市发行的各种服务。我们想借助其资金和实力实现上市的目标,壮大自己。”姜华表示。

  获得国际投行的青睐,奔赴各大证券市场上市,几乎是各个行业、各类企业共同的梦想,为什么最近国际投行对生猪养殖企业分外钟情?姜华的理解是,“在中国,农业是个弱势产业,长期以来投入产出并不高;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汛旱山洪,暴雨台风,禽流感瘟疫对农业的安全生产威胁很大,要发展现代农业,不光需要劳动力密集,还需要密集的资金支持。”

  姜华介绍说,猪肉产业过去一直处于弱势,行业的利润率比较低。尽管饲料及添加剂有很多外资进入,但是经营不太理想。而生猪养殖外资更少,因为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蓝耳病、高热病、猪链球菌和各种猪瘟时时威胁着养殖场,这个行业对疾病的防控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一些国内的大型养殖企业前些年也只是微利甚至亏损,倒闭的养殖企业也为数不少。

  “过去的国营肉类加工食品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几乎全部倒闭,因为屠宰是一个很难做的行业,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并且只有到一定的产能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而现在生猪货源比较紧缺,比如现在上海奉贤有个外商投资的猪肉食品加工厂就因为这个原因而亏损,双汇也是这种情况。”姜华分析说。

  “所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的商业模式,该升级的升级,该转型的转型,这可能需要国内的一些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为以后的竞争都不是企业间,而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大家可能会更趋向于走一个联合的道路,把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尽快地完善起来。”王航说。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百世腾集团才会向饲料的下游——生猪养殖领域进军。周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百世腾2002年成立,到了2007年饲料行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材料也在不断涨价,促使我们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我们需要资金,所以就跟艾格菲合作,引进了他们的资金。当然,除了资金之外,他们在国外还有农牧业的资源,可以给我们带来先进的种猪资源和养殖技术。”

  但国际投行显然不会是一心帮助别人搞产业升级的活雷锋,新希望(9.52,-0.11,-1.14%)集团副总裁王航评价说,外资投行对生猪养殖业突然感兴趣,没有很强的战略意图,“如果他们真在做这个事的话,可能只是个技术安排而已。就是感觉这个行业目前有暴利机会。”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养猪业的投资价值终于显现了!”王航感慨道,“尽管现在进来的不是真正的产业,而是图谋一时暴利的金融资本。”

  “但我们也要看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私募股权(PE),他们的投资是控股型的,而且背后往往有大型跨国公司准备接盘,所以从长远来看,通过获取行业垄断地位影响猪肉价格是有可能的。”投资人士户才和提醒说。

  外资养猪后,CPI如何走

  在国内生猪养殖产业执牛耳的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看来,外资的进入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外资适度地进入,帮我们培养一些人才,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我想可能是好的,实际上现在国内这个产业就是外资进来的太少了,缺乏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标杆。”

  王航透露,目前一些大的跨国企业已经有所行动,比如美国的猪肉生产和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以及肉类加工商泰森食品已经在中国展开了项目调查和收购谈判。

  据了解,泰森集团在中国已有一定规模的布局,其与山东诸城外贸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山东大龙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鸡肉半成品为主营业务,向国内的快餐连锁餐厅如肯德基等企业提供鸡肉产品;在上海金山,泰森也与其他几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猪肉加工企业;2008年3月,泰森与江苏京海肉鸡禽业合资成立的江苏泰森食品中,泰森占了70%股权;7月,泰森又出手计划收购中国禽类加工商山东新昌集团60%的股权。

  “我们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合资是学习的很好的方法,实力强大的企业也是外资的优选对象。我们现在跟外资也有许多合作,比如跟日本三井物产的农牧合作等,但我们肯定会牢牢掌握控股权,确保产业链的安全。凡是到中国来追求控股的,找我们,那就没得谈了。”王航表示。

  “其实说外资威胁,主要是怕垄断,但是中国大陆这个市场太大,根本不可能有哪家企业形成垄断。台湾在十年前就已经有千万头规模的养猪场了,但是大陆现在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周峰告诉记者,“就我们艾格非来说,目前在国内的规模总共也就几十万头,还差得太远。我也看不到未来十年之内有谁会垄断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

  姜华也认为,就目前状况来看“外资控制”一说还谈不上。“现在的猪肉产业链,因为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我国的生猪一直是以农户散养为主,国内形成规模的养殖和肉食品加工企业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外资现在进入的成分并不高,因为我国每年的猪肉消费过万亿。双汇是因为遇到了经营困难,一直亏损面临退市才被高盛和鼎晖全资收购。而雨润食品从股权机构来看实际控制人是祝义才家族,高盛所持股份很少。”

  姜华总结说,“中国每年生猪屠宰量有6.8亿头,外资要掌控这个市场规模是很不容易的。”

  “目前,人们最大的担心是,以实现短期暴利为目标的外资,会对猪肉价格推波助澜。”但姜华认为,国际投行炒作的是养猪企业的价格,而不太可能直接炒作猪肉价格,因为外资进来,养殖规模大幅增加,猪肉紧缺现象就会好转。外资现在进入不仅不会提升猪肉价格,反而可以平抑价格。

  “实际上可以看到,猪肉价格在相当长时间以来已经在持续下跌了,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我觉得说谁能掌控国内的猪肉价格,目前来讲,我还看不到谁有这个力量。”王航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张瑜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11:32:10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1:34:4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加到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二战以后,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份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以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标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

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解,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1996-1998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结构调整、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

5、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快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与可借鉴之处

l、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从1933年罗斯福新政起,干预政策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生产实行缩减政策,即对过剩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实行休耕计划。1956年,美国政府又实行了缩减生产的金融政策,并由此设立了土地银行。该政策要求农场停耕12%的耕地,其中一部分叫做土地储备,即休耕一年,土地银行按其休耕面积,付给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报酬;另一部分叫做休耕储备,即由农场主和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将部分土地转作草地、林地或休闲地,这部分长期休耕的土地也由土地银行付给补助金作为休耕补贴。缩减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过剩,防止农产品价格暴跌。实践证明,这种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对消除农产品过剩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美国的农业缩减政策与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成为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采用的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此外,针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美国政府还采取许多措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美国农业政策的构成。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大致可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四大方面。

(l)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对农业投入的初期,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美国的大型灌溉设施都是由联邦和州政府投资兴建,中小型灌溉设施由农场主个人或联合投资,农业部也要给予一定的资助。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大量的技资己形成了发达健全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为农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为了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防止农业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投资法。以立法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机制运营的有效管理。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免费为农场主、批发厂商、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供需情况的最新信息,市场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2)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险补贴。美国在农产品上市季节,根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确定主要农产品的保证价格,保证价格就成了农产品销售的最低收入价格。价格补贴支出在政府农业预算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参照工业部门规定比较高的保证价格,政府把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从其它经济部门转移到了农业部门。

自1970年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具体内容是:政府事先确定某些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即贷款率)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在农产品收获后,如果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的价格水平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政府的差额补贴,其数额等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或政府支持价格(贷款率)这两种差额中的较高者。这种直接收入补贴措施填补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从而保证了生产者的收入,此时的政府支持价格也就成为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1996年后,美国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价格补贴,改为对农户直接的收入补贴,但仍保留了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工具。

农业保险是美国实施农业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农作物保险修正法案,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股金增加两倍多,承保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粮食作物,政府对农户所交保险费的补贴比例在50-80%,农户只需交纳少量保险费就可得到全额保险。为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政府对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提供大规模的保费补贴,从而使农民能以较低的利率普遍参加农业保险。1990年修订后的农业法规定,凡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作物,在遇灾害时可根据农业保险的有关规定获得较高的赔偿,即使没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如遇灾害时,也可获得按常年产量水平的40%给予赔偿。

(3)采取优惠的税收。美国在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投资税上,都对农业和农民规定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户合法的“避税所",采用这种合法途径而获得的税收减免,最高可达应税收入的48%。

(4)谷物储备计划、生产控制、贸易保护和信贷支持。自1977年起,美国就实行鼓励农民自己储存农产品(主要是谷物)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政府付给农民一定的储存费用,由农民储存其产品,并对谷物等农产品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命令价格”。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命令价格时,政府不再支付储存费用;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命令价格时,农民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出售其农产品,并归还贷款。这一计划有三个方面的效果:1)储存费用的支付,使农民获利,并保护了农民利益;2)起到缓解政府库存压力的作用;3)起到调节市场农产品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此外J政府采用多种诸如面积控制、限额及休耕补贴等办法,使其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水平,以保持国内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标。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维持并提高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使国际市场成为美国农产品余缺平衡的调节器,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美国主要采取了出口加强计划、贸易控制计划和食品援助计划等政策。

美国政府虽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直接投入,但信贷资金在农业总体技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40%的农业投资、70%以上的农场需要通过信贷途径来筹措资金,1977年农业贷款总额就达1l00亿美元,1984年美国农业部门的负债率(债务与资产之比)达22.2%。美国农户信贷管理局既可以提供长期抵押贷款,帮助农场主购买土地、修建房舍、改良土地和开发水资源等,期限可达40年,利息仅为5%;也可以提供中短期生产贷款,用于农场主购买种子、肥料、牧畜和饲料等。农业信贷优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所谓的“无追索权贷款”,即参与该项计划的农场主获得的由农业部农产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一种担保贷款。其基本作法是:为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政府事先制定出每单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即贷款率),在农产品收获后的任何时间,生产者可将农产品按支持价格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而取得该项款。之后,如果市场价格不能达到政府支持价格水平,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而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农户可自己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然后再偿还该项贷款的本息。一般来说,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等于或略高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且贷款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率,所以农户可从此项计划中以较低的成本(贷款利率)得到获取高收益(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支持价格)的机会。

3、中国的差距及可借鉴之处。与美国对农业的干预、调节和扶持政策相比,中国政府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实行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制度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初步建立起农村市场体系,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但从长远看,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农业形势仍然很严峻。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政府如何保证国民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五点:

(1)不能动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农业对其GDP的贡献日益减少,但仍是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想象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这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较稳固的基础。支持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依托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是我们目前乃至长期应坚持的基本政策方向。

(3)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美国的几次农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国家整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技入,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世界市场是各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量的战场。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并不追求样样自给,农业的进口量也十分可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却没有相称的地位。研究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以利于中国农业下世纪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5)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当和适度调控,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政府对现代农业成长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用完善的法律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国家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政府有限但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吸引信贷、农户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注重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调,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研究和建立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李治民 徐小青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1:41:3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和中国哪个是农业出口大国?

 

我们看下面两组数据:

美国农业部长爱德华·谢弗21日表示,美国2008财年(今年9月底结束)农产品出口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1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已制订《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国内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380亿美元,实现年均增长7%的总体目标。

中国基本上是自给,中国2010预计出口不及美国今年出口的1/2,所以美国才算是出口大国。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输出国。可笑的是,2008年,全球粮食大涨之机,中国政府却禁止出口,恰恰遂了美国政府的心意,可以漫天要价。


所以,才有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投资中国农业、生猪市场……欲图称霸全球市场的战略性扩张兼并的动作。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猪流感、粮食价格回落……让他们目前偷鸡不成蚀把米。但如果一旦控制了全球市场,美国农业就真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就能操纵全球农业产品的供应量与价格制定权,进一步在金融衍生品市场搏取暴利。到那时,消费者就是子民,他们就是上帝了。而中国的投资者,有很大的机率被美国金融大鳄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9:38:56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2:06:11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谁操控了全球粮食危机?

2008年05月12日08:30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粮仓”美国也未能幸免。日前美国两大零售商―――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和全美最大仓储式零售店“好事多”―――突然宣布采取特别措施,对顾客购买部分品种的大米数量加以限制。

  食品限购在美国实属罕见。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刻。在埃及首都开罗,为拿到政府救济的廉价面包,民众排起了长蛇般的队伍。在海地,食品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迫使总理下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将在33个国家引发社会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称,食品价格高涨将把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置于忍饥挨饿的境地。在非洲一些贫穷国家,民众几乎将微薄收入全都用在吃饭上,粮价上涨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严重。

  有人背后偷着乐

  国际巨头借机发“横财”

  世界银行报告说,农业领域的巨头们在粮食危机中大发横财,攫取了创纪录的高利润。



  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人们在稻田里准备插秧。 新华社/路透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个月间,嘉吉公司净收入从去年的5.53亿美元增至10.3亿美元,上涨86%。经营农业化肥的美国美盛公司同期收入5.20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12倍。主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工业的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在今年前三个月中收入5.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该公司粮食销售和管理带来的营业利润几乎增加15倍,从2100万美元蹿升至3.41亿美元。

  有人指责农业巨头从人们困境中大发横财“不道德”。粮食价格上涨没有使一般小农收益,而是让利润流入少数大公司腰包。

  汽车与人争“吃”粮食

  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2007年底通过的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生产。汽车与人争吃粮食的现象正愈演愈烈。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他认为,农业作物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现象,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玉米换石油,本身就是在制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有分析称,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国去年通过的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

  富国补贴祸害穷国

  富国的高额农业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形成巨大冲击,恶化了他们的贸易条件,甚至使贫穷的农业国家越来越穷困。以亚洲为例,亚洲国家曾盛产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1995年以来,美国农场主靠政府巨额补贴廉价出口大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令亚洲豆农苦不堪言。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亚洲大豆生产逐步萎缩,一些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全球大豆的生产中心也由亚洲地区转移到了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主的美洲地区。

  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指出,“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他说,农业是带领非洲走出贫困的唯一途径,现在却遭受富国产品入侵的毁灭。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谈及目前的粮食危机时也承认,富国的农业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农产品价格高涨使农业出口大国美国受益匪浅。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2008财政年度的农业出口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亿美元。

  市场投机扭曲价格

  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投机资金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吸引更多逐利资金流入。根据花旗银行4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有700亿美元新增资金流入包括石油、金属和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飙涨和剧烈波动。

 投机资金通常借助于一些题材疯狂炒作,不达极致不罢休。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美国也是上述三种粮食作物最大的出口国,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据统计,去年11月份以来,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增至650亿美元。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在投机资金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费者最终埋单,收入微薄的穷人则可能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有人无奈吞苦果



  孟加拉国政府日前举办土豆节,旨在促进民众多吃土豆,以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新华社发 扎曼摄

  缺粮人口新增1亿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披露,自今年年初以来,基本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的报告也警告说,目前需要粮食援助的穷人新增大约1亿,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正越来越大。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他们正在筹集资金以应对粮食上涨的问题,但目前还需要7.55亿美元,这是一个不小的缺口。

  农业巨头喜人的业绩报表的背后,却是被高价粮食逼退到饥饿困境的1亿人口。面对不断攀升的粮价,那些原本已把80%收入用于购买食物的人不得不接受挨饿或贫困的现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说,37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正迫切需要粮食。在孟加拉、喀麦隆、索马里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还出现因粮食引发的骚乱。

  受害最大的是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表示,在食品短缺时,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孩子。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的因素,其中主要的一条因素是营养不良。这还是在食品涨价之前。

  联合国负责救援的机构认为,粮食一涨价,一个苦苦挣扎度日的家庭首先从购物清单上削减的往往是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奶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最大。

  种粮成本被迫提高

  《星期日独立报》说,过去一年,部分农用肥料价格上涨2倍多。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日前说,“在一些地区,尽管农民知道粮食价格上涨,但他们没有扩大种植面积,因为他们担心将面对高额成本”。

马来西亚近来还以向农民提供免费肥料等方式在婆罗洲鼓励种植水稻并斥资40亿林吉特(约合13亿美元)确保粮食供应。2007年,马来西亚政府为调控米价支出9亿林吉特(2.9亿美元)。

  东盟各国忙着应对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表示,东南亚各国已同意更加密切地开展合作,并采取措施提高在稻子种植、收割和销售方面的生产率。采取行动,阻止近来米价持续攀升的势头。包括印尼与印度在内的几个国家已经实施大米出口限制,以保护国内市场。

  各成员国经济部长在声明中还一致同意分享技术、研究成果和经验,使整个大米供应链从灌溉、收割到销售都更有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此外,他们还提议将更多土地用于种植水稻。

  各方反应

  粮农组织说美国

  应对全球食品危机负责


  据印度《商业旗帜报》日前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说美国对全球食品危机负有责任。

  美国总统布什此前指责中印两国经济繁荣促使食品消费量持续增加,中印两国引发了此次全球粮食危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收集的数据显示,美国谷类食品(小麦、大米、玉米等)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印度和中国。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一份全球食品市场报告说,据预计,印度的谷类食品消费量从2006年-2007年的1.931亿吨增至2007年-2008年的1.973亿吨,增幅为2.17%。中国同期的谷类食品消费量从3.822亿吨增至3.891亿吨,增幅为1.8%。美国同期的谷类食品消费量从2.776亿吨增至3.104亿吨,增幅高达11.81%。

  有数据显示,美国去年使用多达约3000万吨谷物生产生物燃料。美国占世界谷类食品消费量的比重从2006年-2007年的13.46%升至14.74%。值得注意的是,据预计,中国占世界谷类食品消费量的比重从18.53%降至18.48%。

  (刘瑞常)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委员会关注粮食问题


  新华社电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日前在纽约总部开幕,会议重点讨论当前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问题。

  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说,当前的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农业研发系统资金不足,全球每年因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而损失的土地达到2万到5万平方公里,在非洲只有4%的农业用地得到灌溉,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也很低;另一方面,人口和财富不断增长,人们的食物结构改变,一些国家的生物燃料生产迅速增长。他说,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应对粮食危机。

  (王湘江)

  亚行将提供5亿美元

  帮助成员应对粮价上涨


  新华社电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宣布,将向数个受到粮价上涨严重影响的亚太成员提供总额为5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希望可以帮助这些成员保障贫困人口的食品供应,并缓解高粮价给这些成员带来的财政压力。

  除了提供紧急援助外,亚行还敦促成员着眼于中长期,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此,亚行计划明年对农业部门的贷款总额由今年的10亿美元增加一倍,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贷等领域为成员提供帮助。

  (尚军 方长平)

7
发表于 2009-5-8 13:23:27 | 只看该作者

投机必然存在风险,不必大惊小怪。

投机因素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系数,有其合理范围,一旦超过,必然出现危机。

8
发表于 2009-5-8 18:42:0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可苦了那些养猪的个体户了,如果赔的话,估计很长时间翻不了身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