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花 海 军
中国自从五四以来就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摧残,先是推行白话文,后是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然后简体字,到了今天,新一代已经对传统文化没什么意识了,繁体字,文言文,看都看不懂,何谈理解。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对传统的东西反叛之后就是对传统东西的回归。现在应该说是到了对传统回归的最佳时机了!
对传统文化很多人有很多误解,比如说认为传统文化是愚民主义,是造就愚民,造就奴才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肤浅说法。
中国国学分支最重要有两家:一家是儒家;一家是道家;儒道都是对易经的注解,所以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但是易经很难理解,所以儒道两家就根据当时社会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层面对易经思想进行了阐释。
比如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很多人认为是愚民思想,其实是一种误解,仁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讲合作的,只是因为当时社会形势是统治者掌握太多资源,你只有很好和他们合作才可以双赢,否则“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社会老是动乱对大家都是个损失,所以当时社会条件下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很少,这个是没办法的。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资源已经非常分散了,普通老百姓大可扬眉吐气一点,有了更多自由和权利,但是合作仍然是很必要的。老百姓是奴才还是独立人才,和儒家思想没关系,是由社会资源分布情况决定的,所以儒家思想不是造就奴才的,是谈合作的。我们今天仍然需要。
还有道家,很多人认为道家是典型的提倡“愚民政策”,并举例说道家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说道家就是希望老百姓朴素,是一种愚民思想。这个言论是很搞笑的。道家思想其实是给高层次的人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高层次人欲望少,民风就会朴素,民风朴素和愚民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西方人现在讲教养,教养其实就是一种淳朴民风,怎么能是愚民呢?这句话其实讲的是高层次人怎么处理和别人关系的问题的。 比如有人讲说拍马屁人多。这句话如果是低层次人讲讲,也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高层次人讲的,那就要问了,为什么你身边拍马屁人多?因为你喜欢人家拍你马屁嘛,自然拍马屁人就多了,你不喜欢人家拍马屁,那有人去拍你马屁!“我无欲则民自朴!”,你有欲,民自然就不朴了!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和愚民政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很多都是误读!
《道德经》第三章是这样写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每次读经,读到这里总是一身冷汗,道经前三章,第一章说的是道的总纲论述什么是道,老君的思想很玄奥,对道的阐述解释非常玄妙,说了一堆,实际一想全是废话正好符合了道的不可表述性和不可明状性的特掉,是一个循环论的陷阱。第二章说的是事物的对立性,老君能够见微知著,从日常生活中就发现这个道理,很了不起。
唯独这个第三章,看了很怕人,我总觉的与道家思想有点不同,老君说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但是在这一章里老君却给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包括今天)提供了一个很可怕的统治思想就是愚民主义。这段话很搞笑的,作者认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是愚民政策,其实是很不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作者从表面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很肤浅的。在这里老子实际上是用人体来表示构建组织体系的过程的。虚心是指对待别人的方式,虚心才能让别人亲近,让别人能力得以发挥;实腹怎么说呢?比如棋谚有云“高者在腹!”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中层干部,所以中层培养很重要,就是实腹的过程;弱智,这个就更搞笑了,弱智不是使智弱,而是使智发挥不出来的意思,古人认为智是“争”的工具,如果大家都在那你争我夺,那就没办法合作了,所以要“弱其智”;强骨就更重要了,李嘉诚讲“人不能有傲气,但是必须要有傲骨!”有傲气,就会藐视别人,伤害别人尊严,伤害别人尊严就没法和别人合作,但是人还要有傲骨,傲骨是一种价值体现,在尊重别人前提下体现自己价值。其实是这么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