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原创]书摘:李德眼中的毛泽东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1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11 23:4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摘:李德眼中的毛泽东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毛泽东。他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几乎可以说是很瘦削的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给我的最初印象,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人,不如说是一个思想家和诗人。在很少的几个庆祝会上,我们见面时很随便。在这种场合,他总是保持一种威严而又谨慎的态度,总是鼓励别人喝酒、说话和唱歌,他自己则在谈话中插进一些格言,这些格言听起来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但总有一定的含义,有时还含有一种恶意的暗示。很长时间我都吃不惯味道很浓的菜,像油炸辣椒,这种菜在中国南方,尤其在毛的故乡湖南是很普遍的。这就引起了毛的讥讽,他说:“真正革命者的食粮是红辣椒。”和“谁不能吃红辣椒,谁就不能战斗。”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我们的主力是否应当突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这个问题时,他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我想可能是老子的话)回答说:“良疱岁更刀,割业;族疱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总之,他喜欢引用民间的形象比喻,引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军事学家和政治家的格言。有人告诉我,历来很著名的红军八项政治原则和思想策略原则中的一部分也是毛从历史中,也就是说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太平天国起义的口号中吸收过来的。他根据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但在长征路上他又引用孙子的另一句话“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就连他那句关于红辣椒的格言也是随形势而变化的。在云南时,真正革命者的标志是生鸦片,因为当时发给红军战士的津贴,不是银洋而是鸦片。而在西康,革命者的标志是虱子,在那里我们几乎让虱子给吞吃了。类似这样的格言和比喻,我们还可以随意举出一些例子,这暴露了他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法,但其效果还是明显的,因为它们毕竟适合了一定的具体情况。毛不仅在私人谈话中或小范围里运用这些格言和比喻,而且还把它们引用到他的讲话中,并以革命的激情从中引出令人铭记的口号。我自己就经常亲眼看到,他是怎样用这种办法深深地影响了听他讲话的农民和士兵的。

 

  简评:这段对毛泽东的评价,摘自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所著的《中国纪事》——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上面摘抄的是作者对毛泽东的初期印象。总体而言,《中国纪事》对毛泽东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便如此,与我们自己所写的“历史”相比,这种负面评价更多的是出于观点的差异而不是故意的歪曲——至少从上面这一段来看,对毛泽东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形象和生动的,仔细想来,毛泽东一生的诸多行为,竟然都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影子!

  2009-1-31摘编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纪事》,[]奥托•布劳恩/著,李逵六 /译;内部限量发行。东方出版社;2004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