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文化文本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关注文本的由来、产生的原因以及文本体系的构成对我们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现状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企业文化文本的历史 讲到企业文化产生的历史,我们通常会从日本企业的崛起和美国理论界的关注说起。其实,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文化管理是非常发达的,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简单。这种论断不是遵循将足球的发源追溯到蹴鞠、将企业管理思想寻根到《孙子兵法》的逻辑,而是切切实实从文化的概念、形式、内容、方法来看,确乎如此,所不同的是当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还没有出现。文化文本的发展即为明证。 1、计划经济时期的文化文本 基于企业文化四层次理论,企业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它必须是以社会文化的精华为依托和背景。这在计划经济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文化文本、重要的文化理念都体现了行业特征以及社会主义企业的一般管理特征。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发表,其内容是:坚持政治挂帅,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共同解决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批语中宣告:“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个带有高度政治色彩、21世纪还被贴上后福特主义标签的企业宪法,实际上是一套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管理原则。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开始进行大庆地区石油勘探会战,1963年12月,周恩来自豪地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也随之形成。其核心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实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的豪言壮语: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讲成绩不要忘了党,讲荣誉不要忘了群众,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等,也成为大庆的企业格言。事实上,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宣言(其内容不限于以上部分),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财富,成为石油行业的精神旗帜。 几乎与此同时,经过地质行业长期艰苦创业的结晶,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形成,成为鼓舞和影响了几代地质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可见,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大部分企业形成了具有行业和社会特色的文化体系,其内容已经涵盖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经营机制、组织原则、管理方法等方面,并深刻地影响着职工行为,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2、市场经济时期的文化文本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文本相隔30余年,在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当代企业文化文本的出现是企业家的一种创造。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是目前最为流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手册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文化手册,是很多企业设计文化手册的范本。该手册为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编制,是海尔员工必学的教材。新员工进厂、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厂后的第一课都是企业文化。海尔还在员工中开展了自己动手,以漫画形式诠释海尔理念的“画与话”、“你画我评”活动,教育员工自觉实践海尔理念。据笔者了解,该手册大约于1995年编辑完成,内部印刷,1996年开始对外发布。目前最新版为2003年版。从其内容看,主要分为发展篇(战略发展历程)、管理篇(管理模式和方法)、理念篇(精神作风与各管理职能理念)、形象篇(形象识别与吉祥物)、警示篇(格言警句)五个主要部分。 《华为基本法》在中国企业文化界可以说是一个现象。她是中国现代企业里最早、最系统、影响最大的文化大纲之一。她被视为旗帜、圣经,就连其主创人员,“和君四君子”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也说:“《华为基本法》对华为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效果可能远没有她给华为创造的品牌效应和对中国其他企业带来的启迪价值大。” 《基本法》从1995年萌芽,到1996年正式定位为“管理大纲”,到1998年3月审议通过,其间华为也经历了巨变,从1995年的销售额14亿元、员工800多人,到1998年时,华为已经迅速成长为年销售额89亿元、员工8000人的公司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对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长达16400字的《基本法》,概括了华为基本管理政策。《基本法》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次面向未来的系统总结和全面思考。彭剑锋认为:《基本法》可以说引领了华为十年的高速成长,保证了华为在战略上的专注与执着。其起草过程比文本本身更为重要。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任正非本人实现了自我超越,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同时使得高层管理团队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统一的意志。这里面据说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说经过十数次修改之后,当最终稿提交到任正非面前的时候,任当着众多管理人员的面将之撕掉,说:这个东西已经深深印在你们脑海里了,留着它还有什么用? 《基本法》包括宗旨(核心价值观、目标、成长、价值分配)、基本经营政策(经营模式、研发、营销、生产、财务)、基本组织政策(组织方针、组织结构、高层组织)、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基本原则、员工权利与义务、考核、管理规范)、基本控制政策(管控方针、质管体系、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流程重整、项目管理、审计、事业部、危机管理)、接班人与基本法修改等六个主要方面。《基本法》还采用了法律条文的书写方式。 2000年1月12日,深圳华侨城集团领导层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华侨城宪章》,这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本。该公司宣称,这是继《鞍钢宪法》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第二个内部基本法。《宪章》历时8个月、5易其稿,共分为集团定位、文化品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持续成长、人力资源、管理方略等8个部分。《宪章》反映了国企改革的一些基本趋向,例如将知识作为资本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华侨城总经理任克雷说,任何重大理论和政策都出自基层的实践,如果《宪章》的某些条款能成为中央或上级制定政策的依据,那将是我们华侨城的骄傲。 以上三部作品彻底打开了中国企业制作企业文化文本的局面,文本的宣传作用也是始料未及的,这也是导致其他企业大上特上文化文本的原因,某些企业文化评奖机构甚至将文本的完善程度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文本的滥觞很难判断是好(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