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次的发言有些火药。 最近,网上出现了更多对毛公与邓公的评论。 焦点就是一个二者谁更伟大的问题。 别人的观点,我就不重复了,我的观点,中华5000年,就出了一个毛泽东。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建国后30年,经济究竟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是倒退,0发展,还是取得了发展,还是取得了巨大进步,相信清者自清吧。 想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不同的时代选择了不同的经济策略,那是主次矛盾选择的结果,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因此,毛公注重重工业,邓公打开了消费市场。 有效需求不足,这个词早已出现了很多年了。 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始终解决不了有效需求不足,而同时,我们一直自豪的对世界说——中国人口众多,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吸引外资...... 于是泡沫,泡沫,越来越大的泡沫。 凯恩斯的经济学,其实也很简单,简单到最后就剩了个供给与需求,围绕着供需平衡来做各种文章。 所以,需求,说到底,是要看真实的需求,要看有效购买力。 而这一点,就不是我们这个大市场所能提供的了,市场虽然大,但有效购买力严重不足。原因? 1,当然有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勤俭节约,储蓄之风 2,说到底,我们的基础如何,我们的底子如何,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3,几个关键问题解决不了,谁敢释放一点需求:医疗,养老,教育,住房...... 政策如果不是从解决民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是以广大民生需求为本,那么,不用说4万亿,再多个几万亿,民间消费还是不会启动的。 于是,官方只能大量采购,那么,官方的钱从哪里来?说到底,不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暂时写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