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从中原地区移民至福建一带,开始了历史上的开荒潮流,再到了潮汕地区的这个
小镇,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习俗以及生产方式,于是这块土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勤劳、
朴实的人们,我们的姓氏在族普上的记载只从明代开始,这是我所能了解的家族的部
分起源。
这是海边,这是一个靠海的小镇,这里的商业在清代有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交易频
繁,加速了发展,也带来了海盗昌行,在秋收或是镇民的节日里,海盗总会来光顾,
一次次的无奈中,总会有阻止不了的暴发,这就是历史,于是村民们开始组织自卫
队,海盗再次光顾时,见到的已经不再是整天干活,睡觉的村民,而是一群横眉冷对
的人们,海盗输了,输得很彻底,他们将这里的人,这里的精神视为一种可怕的行
为,这个海边的小村从此成了野人的代名词,成了团结的代名词,于是一代又一代的
年青人将祖先留下来的这点精神当作不可一世的东西,一说到打架,他们就会一哄而
上,这种合群的本领原来是我们的老祖先用来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而它竟成了后人用
来表示自己强大的借口,爷爷的父亲当然是他们中的一个。
来福从小就在这个小村长大,这个小村叫洋滨,那是因为靠海的关系,这样的小村在
潮汕大地很多,而通常全村人只拥有一个姓,俗话说“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来福
就是吃海长大的,来福的生活很简单,半工半读了几年书斋,然后就下田干活,接着
是收成,赶集,这几乎是中国农民的生活哲理。
海水退了,海水冲涮而成的沙丘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小山上长起了野树,野草,这
些土地很贫困,只能种一些容易存活的农作物,而海水退去后留下的土地,由于有许
多沉淀的积泥,通常都较肥沃,于是村民们只能随着海水的退去,不断的转移耕种的
目标,生活也随之改变,耕种的地方离家越来越远,他们干脆就在耕种的地方建起了
房子,于是房子越来越多,村民出资修起了祠堂,请来了供奉的神,新的村庄就这样
形成了。
来福从小镇旁的村庄搬到这里,他投入了年青人所有的一切精力,那就是尽自己的努
力,经验,期望得到好的收成,来福是聪明的,所以他种的东西总能够有一个较好的
收成,于是他娶了隔壁村的一位姑娘阿珍,阿珍不识字,但她是一位好妻子,他们开
始了另一种生活。
来福是我爷爷的真名,阿珍是我的奶奶,我还没有来到世间时,爷爷就去世了,但从
父亲的谈话及奶奶的回忆中,我敢肯定爷爷是一位好父亲,也是一位好丈夫,如此回
忆爷爷的前半生,显然过于苍白,但爷爷在后半生所做的一切,足以令我没任何疑问
的认为,爷爷不但是一位令孩子们尊敬的父亲,而且还是一位令全村人都尊敬的长
者。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了,但普通的事物往往有一种让人觉得不容易的感
觉,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就开始不停的生孩子,养孩子,他们和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农
民一样,将养育后代当成一生中义无反顾的,没有任何顾虑的神圣职责,潮汕地区有
一句俗话”田螺为仔死”,是他们一生中的真实写照。
爷爷和奶奶总共生了八个孩子,大伯,二伯,三伯,大姑,四伯,父亲,细姑,六
叔。对于爷爷来说,在那个时代能够养活这一大群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爷爷还收养了一个干儿子,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善事,也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
遗憾,或是最大的痛。
农村社会有一个定义,长兄为父,的确是这样的,大伯不但分担了爷爷的大部分工
作,而且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了全村有名的知识分子,并且顺利的考上大学,
最后成了一名医生。
二伯同样是经历了艰苦的岁月,除了帮爷爷干农活,就是读书,这全都得益于爷爷小
时候接受的几年教育,因为他知道,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二伯在他
的影响下,最终也考上了大学,并且远离家乡,在重庆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个人生,他
是一名技术很好的轮船公司工程师。
三伯从小就有较好的商业头脑,他没有重踏两位哥哥的路子,而是选择了读几年书
后,自己经商,也许三伯这一生最逍遥了,他沿着太平洋岸边,走遍了中国很多地
方,成了一位养蜂人,一年四季穿插于鲜花盛开的地方。
四伯的路子同样也不是普通的,自小就在几位哥哥影响下,认真学习,他与我的启蒙
老师(书法)是同学,而且练了一手好字,村里祠堂的对联,村民的对联大部分是他
写的,他选择了当兵的路子,走南闯北,最终在肇庆市政府部门安顿了下来。
父亲的经历以后再述。
六叔同样是一位善于经商的人,而且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比其它哥哥都聪明,学习
成绩非常好,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毅然选择经商,并且很快富有起来,可惜出现交
通意外,英年早逝。
封建社会所残留下的一切还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妇女的思想,也同样埋
没了农村女孩接受教育的道路,姑姑们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在那种环境下,她们自
然而然的认为放弃学业,供哥哥弟弟们读书是理所当然的,这也许是中国女性的悲
哀,也许是中国女性的伟大。
爷爷以他的智慧营得了生活的安定,并且给了儿女们一条路,他的善心同样营得村民
的尊敬,他收留了一位没家的孩子,让他在我们家帮忙干活,并且帮他娶了老婆,给
了他自由的生活,可当文化革命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到来时,他的干儿子竟将他送上
了批斗台,原因是我爷爷拥有过多的土地,从中农被他一下子变为富农,这虽然是他
的遗憾,但我想我爷爷肯定不会后悔他收养了一个没家的孩子。
写了这么多关于爷爷,关于伯伯们的事,都是为了证明我爷爷在我父亲心目中的地
位,因为我父亲从我爷爷那留下了他的厚道、中庸及他的为人世事。
虽然我没见过我爷爷,但他一直就是我心目中很想见的人,而能够令我想起爷爷的,
却是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在四十年代未,在我出生之前,爷爷已经去世,奶奶却跟随伯伯们往返于重
庆及肇庆,直到我十五、六岁时才回到老家,所以青年时期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大多
是从父亲自己的口述及母亲的谈话中得知。
父亲比大伯小十多岁,但大哥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显然是难以磨灭的,也许除了我
爷爷之外,大伯是影响父亲最深的人,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曾经说过,在他五、
六岁左右时,就开始帮忙干活,因为几位哥哥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所以父亲从小就处
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家现在还残留着一些旧字贴及一些用针线窜起来的古
文,诗词,这些书曾是伯伯们用过的,页面已经灰黄,缺角掉字,显然被很多人翻
过。
父亲在日出日落的耕种岁月中慢慢长大,他亲眼见证了大伯,二伯出外求学的辛酸,
那时我爷爷每送出一个孩子,总得回镇向很多老朋友借钱,欠了一身债,自己种的东
西都舍不得吃,这种挨饿的生活,现在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也无法想象这样的经历,
但父亲一直保持着这种乱世中很强的求生意识,我相信就是被饿出来的,我们拥有了
过多的自由,所以就有了没有自由,宁可死的可怕想法,在父辈们看来,那是多么可
笑,我曾开玩笑的对父亲说:”我赚钱,那不是为了应付未来的生活,看看西方人,
花光了所有的钱再去赚,多么潇洒”,而对于父亲,这种想法只会让他觉得这个世界
上幼稚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但我从来没见过父亲乱花
过钱,那些挨饿的镜头已经深深印在父亲的脑海中。
父亲显然从哥哥们那里延续了很好的学习精神,天道酬勤,成了父亲这一辈子的信
条。从村里读完小学后,他每天要走几公里的路到另外一个村去读初中,风雨无阻,
读高一时,他才有了一辆破自行车,他曾向我道出他求学时的辛酸,来鼓励我要好好
珍惜一切学习机会,我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意识,这肯定得益于父亲潜移默化
的影响,父亲在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特别他对数字非常敏感,我清
楚记得,我在读初中时,父亲是我的第二个数学老师,他能够将一些公理及数学公式
牢牢的记在脑里(父亲当过几年数学老师),但父亲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那就是他
只念到高一时就辍学了,原因很简单,爷爷在他供完第三个孩子出外求学时,已经积
累了过多的心病,心病所带来的身病,那是可怕的,他倒在了病床上,家庭的支柱转
移到父亲的头上,可父亲才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啊,他为了照顾弟姐,为了帮父亲撑
起这个家,毅然选择辍学,好象这样的情节只有在电视中才能看到,但父亲的确是这
样的人,平凡中,默然中,决定自己的路。
辍学显然无法掩盖父亲的出色,他一边积累人生的经验,一边忙着干完地里的活,在
那个年代,能够读高中的人并不多,父亲的名字被校方记录了起来。
文革,那是一个能够给那一代人带去无法弥补伤害的年代,特别是爷爷被干儿子批
斗,父亲的老师被他的同学推上批斗台,伯伯们中断了与家里的联系,都曾让父亲陷
入深深的迷惑中。
文革过后,中国恢复了教育制度,父亲因为是村里少数的知识分子之一,理所当然的
当起了民办教师,教起了数学,父亲治学以严著称,村里的孩子没有人不怕他,也因
为他的严格,多年以后,当父亲的学生谈起父亲时,那种尊敬与害怕的神色仍然可以
感觉出来。母亲过门不久后,父亲就被调到镇里当数学老师 ,父亲是一个好老师,记
得在旧屋里,父亲的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注满了每一章节需要注意的事项。
到了这里,应该谈谈我的母亲了。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率直,不加掩饰,性子刚烈。
母亲同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外公外婆先后总共生了十个孩子,母亲是他们的第
四个孩子,二舅幼时就夭折了。
母亲说外公没钱供她读书,但她拥有的童年显然比我父亲还好,听母亲说,她懂事
后,就一直帮家里干活,到海边放牛,抓螃蟹,拾贝壳,割草养鱼,她过了一个看太
阳升落的青年时期,简单的岁月中,却有许多到老还可以回忆的东西。
母亲有着自强不息的性格,从小就非常独立,这可能是家庭环境迫出来的吧,但她有
几个回忆是值得我敬佩的,她说她年青时,每到秋收,她挑稻谷的担子比男同志的还
重,她曾为了挑战自己,一个人游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她还在晚上很黑很黑的时
候,一个人独自赶牛回家。
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父亲母亲通过别人的介绍,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他们的
婚姻是平淡的,淡得没有任何的杂质,在他们看来,婚姻只是两个人走到一起,一同
生活。在一些渴望浪漫的人看来,这样的婚姻是可悲的,根本不带一丝的激情,没有
任何的感情基础,这叫婚姻吗?但在他们三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中,证明了他们的婚姻
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才是真真正正的婚姻,在我的印象中,除了
争吵斗嘴(父亲最后总是认输),父亲从来没打过母亲,吵得最历害的一次,也只不
过是父亲摔了盘子,一个人出去抽闷烟。
如果说,父亲母亲的婚姻还有值得怀疑的地方,那可能是父亲有一位初中时的女同
学,父亲与她至今仍保持着联系,她的性格及为人处事与父亲很是相近,有时我会傻
傻的想,如果我有一位长得那么漂亮,那么大方,那么得体的母亲,该是一件多么幸
运的事啊,但世界上又有什么能够比得了自己的母亲呢,我只是想想而已,想想并不
犯罪。那位阿姨后来嫁给了父亲的同学,父亲与他们夫妻俩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我不清楚父亲欣赏母亲那一点,但母亲的性格至少是一个部分,所以当家庭出现矛盾
时,父亲总是要我们理解母亲的性格,他说性格是一个人天生最纯的部分,我们没有
权利去侵犯它。
尽管父亲很尊敬大伯,但大伯的形象在母亲跟我的谈话中大打折扣。
七十年代初,也就是父亲跟母亲结婚后不久,我的大哥来到了世上,本来清贫的生活
更是雪上加霜,父亲的工资低得可怜,还有花很多时间放在经营农活上,母亲除了照
顾哥哥外,也要打点家里的一切,为了增加收入,我们家养起了猪,鸡,鸭,鹅等家
禽,三伯长年在外,家庭环境也不好,四伯及二伯远离家乡,为了借钱购买鹅苗,父
亲只得去找大伯。
大伯毕业后,分配到市区一家医院工作,娶了生于市区的大姆(潮汕方言,依此类
推,二伯的妻子,就称为二姆),城里的小姐们经常视农村人为土包子,她们眼中的
农村人一点也不可爱,黑黑的,傻傻的,真正可爱的地方是不容易被这群困在一个天
地中幻想的人所能够理解的,但对于父亲,大姆还得尊敬的称呼一声五叔,可惜当父
亲上门借钱时(仅仅是十块钱,也许当时的十块钱并不是小数目,但以大伯的家庭,
完全出得起),大姆以家庭环境不好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大伯却默不作声,父亲失望
了,他为大伯感到失望,但却从来不愿在我们的面前提起这件事。
父亲一声不响的回到了家中,并没有向奶奶提起这件事,但岂有不向枕边人透露心声
的理由,钱虽是小事,但兄弟的情谊却受到了影响,父亲虽不愿看着大伯的形象在慢
慢灰暗,但其实他内心很痛苦,沉默有时真会毁了一个人,钱,在很小的时候,我就
知道他并不是最重要的。
人在逆境中生存,更加能够体会人间的冷暖,母亲并没有埋怨父亲的退缩,相反她为
父亲的骨气而感到骄傲,患难中见真情,他们一起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两年后,姐姐来到了世上,听母亲说,姐姐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闪动着聪颖,父
亲很喜欢姐姐,女儿的到来,使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
但父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是母爱非常容易就表露出现,而父爱却藏在心的最深处,
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姐姐走的时候,母亲哭得很历害,我不清楚父亲是否哭了,但
我可以感觉,父亲内心的痛并不比母亲少,每次看到别人的姐姐买东西给弟弟,总会
幻想姐姐将麦芽糖塞到我嘴里的景象,我想许多人都应该知道,有个姐姐应该是一件
很不错的事。
那时父母亲为生计奔波,哥哥经常被送到外婆家,姐姐在一次与堂哥的玩耍时,不懂
事的她竟然走到屋前的池塘戏水,结果不幸溺水身亡,那年她大约五六岁。
当父母亲赶到家时,姐姐已经没有气息,母亲虽是性子刚烈,也哭得不成人样,父亲
更是伤心欲绝。母亲每次跟我谈起这事,眼神内总是充满盼望,唯有父亲却变得沉默
寡言,可以感觉,姐姐的事故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6 16:45: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