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青少年(1986-1998) ——《硕士毕业三年》第二章 李守智(原创) 转载联系:nearport@yahoo.com.cn QQ:13867615
比起童年,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就要深刻丰富得多,但现在回想起来,总的感觉就是懵懂,虽然这应该是所有人青少年时期的特点,但是我的这种色彩似乎更重一点。总的来说,我这十二年过得比较平顺,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坎坷多磨,甚至连很多孩子都有过的青春狂躁期和叛逆期都没有,好像未老先衰,特别能体谅父母的苦衷,特别懂事,尽量不惹是生非,努力搞好学习,尽管我并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长大要上什么大学或者什么从事什么职业,所以搞得自己比较没有个性,每天重复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好在我还能乐在其中。 小学六年,就像算命先生所说,充分展示了我的读书天赋,六年下来一直名列前茅。尽管班上通共也就是二十多人,但我上的是农村最基层的乡村小学,教室破旧不说,师资还不强,一个老师可以上几个年纪几门课,有时候开学都快一个月了教材都还没到,每天步行好远去上学,离了课堂基本上不碰课本和作业,课余时间基本上被农活和家务挤占,因此我的成绩和那些学习环境优越的孩子们相比起来已经实属不易。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有点难以相信,但就这样小学六年就在奔波于家务与学习之中轻松充实又充满着优越感度过。 这种优越感在初中时候就消失了。由于我小学时候显示了较强的读书天赋,于是父亲就开始重视我的学习,为以后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奠定基础,所以我没有顺利成章地进入乡中学,而是进入了镇重点中学。当时就两个班差不多100人,哲理汇集了来自8个乡差不多100个村子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谓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竞争异常激烈。 第一次离开家那么远上学,而且是住校,可以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但初中课程已经和小学的课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由于离家住校很不习惯,课程多难度大,而且一个比一个强,我比较封闭的个性很难适应这种环境。我的智商似乎下降了很多,尽管我非常刻苦,结果依然是成绩平平,初中三年似乎我一直没领先过,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追逐中,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学得那么刻苦,我花了将近三年才适应初中生活,好在第三年的时候我终于有点开窍了,找回了一些自尊和优越,以较为满意的成绩毕业,也跟进一步坚定了父亲支持我求学的决心。我很庆幸我能坚持下来,封闭让我没有染上不良风气,封闭让我坚持,但最后班主任给我的评价依然是比较刻苦,始终不肯送我一个聪明的名号,尽管后来也有很多人夸过我聪明,但初中的时候我的确是在走“笨鸟先飞”的路线,现在想来老师的评价还是很客观准确的。 有了这三年积累的基础,不只是适应了中学学习模式总结了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适应环境的经验。高中的时候经过各方努力,我又以笨鸟的姿态进入了我们遂宁最好的中学,可想而知压力和竞争比起乡镇中学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有了之前三年的积累,我已经学会适应和调整。 第一学期我还是有些不适应,毕竟是全市最好的中学,同学们很多是高干或富家子弟,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其他从乡村出来的同学也是百里挑一,很多同学都有明显的优越感,很看不起我这个从乡下来的其貌不扬的家伙。在这种压抑和适应中,我第一学期办起考试只拿到了60多个人的27名,但这已经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也让我对自己的实力和别人的情况有了底,后面的走势让我都没有预料。除了物理有点扶不上墙,除了有一次意外,我的成绩基本上能稳定在班上第十名,虽然不是特别拔尖,但这对于我们从乡下来的孩子已经很容易了,毕竟是高手如云,这让很多之前很有优越感的城里同学都刮目相看,特别是我的化学成绩,不只是在班上甚至是全年级都名列前茅。 三年的高中生活虽然很枯燥乏味压力还很大,但是我还是很享受这种生活,很充实,还赢得了尊重和荣誉,而且当时所有同学都没日没夜底埋头苦学的时候,我还能每周六忙里偷闲溜出去在简陋的录像厅接触到香港电影,接受“艺术”的熏陶,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足以成为我一周枯燥学习的动力。 直到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我已经站在了大学校门口了,一只来自最基层农村的丑小鸭,马上将迎来改变人生的大转折。我这样说或许回让人觉得很幼稚可笑,很多人都明确辛辛苦苦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享受大学生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拥有社会地位,以高姿态顺利地进入社会。但我当时的确没有想过这些,只是觉得校园可以让我躲避日晒雨淋肩挑背磨的农村生活,而既然躲在安逸的校园,就有责任去努力追求好成绩,也为自己赢得那点可怜的尊严和虚荣,所以我很享受校园生活,并非因为我天生喜欢读书,并非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我只是知道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懵懂地知道它可能会改变命运,因此对于后来到来的幸福的大学生活我甚至有点措施不及有点难适应,以致我的大学生活依然有很强烈的高中生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