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识”浅思考
深刻观点:一切看来,中国目前仍只能停留在生存、生活的需求层次,然而,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来实现突破。 一、以创新应万变是核心 1、中国的新发展方针是由取得平等、和平的高质量增长的愿望推动的。严格地讲,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传统思想。它有足够的灵活性,它几乎不能成为一种理论。它不相信对每一个问题都采取统一的解决办法。它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越来越深思熟虑地积累不对称投放力量的手段。它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 2、求变、求新和创新是这种共识中体现实力的基本措辞,在中国的报刊文章、吃饭聊天和政策辩论中像祷告一样反复出现。 我们的理论决定了我们观察的结果。关于中国的研究常常陷入这种结论在先的分析陷阱。 3、教育的观念的改变,针对教育对象来说,我们建立了对学生型(技术)的培养和对领导(管理)的培养的理念。 4、体制缺陷使我们发现正确观察角度(乐观、积极),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不足和腐败被视为促进变革的契机。 5、以变求存以变求存,政府必须采取这种态度,个人和企业也是如此。但是,这种不断变化的生活不仅听起来令人害怕,而且还是已成为现代世界一个基本特点的状况。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出现是真正现代化的一种反应。 二、以人为本是必须 三、技术是根本 1、科技创新是生命,知识引导的变化(相对于意识形态引导的变化)已经成为改革后的中国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形式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2、消除变化带来的问题唯一方法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创新密度是救命良药。 四、务实是基础 可持续、公平性 均衡发展(居民收入、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城乡间)。 发展速度转型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稳定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切的前提条件。 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整体性、战略性、概念性提高,表现在:体制上党企分开的不稳定因素的排除,宏观上“污染、腐败、实业、政府公信力、社会不稳定、诚信体系建设、收入贫富差距”的考虑,文化渗透——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文化的运用。 五、安全观——以静制动 对中国而言,发展不对称力量是应付其生在其中的越来越复杂的安全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在几乎每一种情况下,发展不对称武器技术的费用远比武器系统本身或其旨在抵消的平台的研制要便宜得多。 六、要害问题 第一点是,中国正开辟出一条通往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是建立在创新、积聚非对称性力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和注重个人权利和责任的平衡基础之上。 第二点就是:中国的弱点是它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