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办事看中国管理模式
为什么要在“管理模式”前冠以“中国”二字呢,其实说的和听的都心照不宣,一切都因为-----环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才会发生的事情。这里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区分,关键是我们要适应。先适应,然后办事,最后才会有创新。 想起我遇见的一件事: 它本来是件好事。有两位幸运儿,分别在外企和民企,因工作出色及业余时间的志愿服务获得了人民团体(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系统)的推荐,可以通过科委系统去日本培训学习两个月,所有费用由日本的合作组织承担。 获得这机会很不容易啊,先是需要人民团体内部认可推荐,再然后是科委系统同意,最后还要日本方面同意。日本同意后,发来邀请函,科委系统出因公出国办理护照签证的通知书。两位幸运儿拿着所有文件去办手续即可。 本
来大家都为他们高兴。从常识考虑,最困难的已经过去了----获得认可推荐是第一难关,科委同意第二难关,日本同意也很难,听说填了不知多少的表格和问
卷,中文英文都有,还要附上他们的相关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证明,盖了数不清的章。可谁也没想到,问题会出现在大家都认为是最简单的一环---办护照手续。 在
中国办因公护照和签证,有个最重要的环节----政审。两位幸运儿所在的外企也好,民企也好,从没听说过“政审”这档子事,也没人知道该如何办理。问遍他
们周围的亲朋好友,要不是跟他们一样也在外企或民企,没办过;要不是在机关或是国企,有专人去办,可那是完全不一样的途径,他们不能参照。 咨询外办。为表示诚意,他们都是请了假,亲自跑到外办,且都跑了不下两次,咨询。 两
次去,他们都遇上同一个人。是位先生,很认真地把他们的材料看了很多遍,然后打了几个电话,问了不少问题,回复说应该由他们的推荐方人民团体帮他们组团,
并办手续,还亲自给人民团体的联系人打电话。虽然该人民团体的联系人解释本单位只负责推荐,最后发出出国任务通知书的是科委。理论上不可能由推荐单位来做
政审。 当然科委也不同意做政审,说他们只负责发出国任务通知书。 而外办的这位先生就纠缠在这里,两次都认为政审应该由机关去做,而非企业。而两个机关都说,人并不在本机关上班啊,如何做政审,也没有这个责任做政审。当然这个沟通都没有见面,全是在电话里解释来解释去,两个幸运儿则两边传话,跑动。搞也搞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球在两边踢来踢去,两个幸运儿再幸运,也变得不幸运了----踢球整整花了二周的时间。期间四方(人民团体,科委,外办,幸运儿)都纷纷火大,出言不逊。 他们当然也上网查询,可是网上没有。 问办因私出国护照成吗?这个没那么多问题了,马上就能办成。可科委回复说不行,任务的性质就是因公,怎么能办成因私。 友人们帮着咨询,终于了解到,政审是本着人在哪,由哪里做的原则。两人在外企或民企,档案在人才市场,每年都交费,那么,人才市场盖的章是否等同于政审?而他们办手续时第一个章就是人才市场的。以前出国时,便是有不少人是人才市场盖的章去办的手续,当时很顺利。 最
后,郁闷的幸运儿第三次去外办,总算没见到那位所问非人的先生。另一位工作人员也是位先生,一样非常敬业,一样很认真地把他们的材料看了很多遍,然后打了
几个电话,问了不少问题。最后问到一位同事办理过类似的情况,也是民企,从街道一层层往上办理就搞定了。现在人已在国外。也是因公护照。 这次的回复就对头了,参照先例,他们只需要拿着人才市场盖完章的资料,到企业隶属工资关系所在地的街道居民区,一层一层往上办理,一直到科委国际部。这就是外企或民企人员办因公出国护照的相关手续。 也就是说,其实他们的政审并不复杂,只不过环节比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多一点,要盖的章多一点而已。 可是很奇怪,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呢? 在这件事里,人民团体和科委确实是委屈的,两个机关里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办外企或民企的政审,这两人的被选对两个单位而言都是第一次,仅仅是知道不在本单位办理而已。只是联系人的回答令人心寒: 问能否在机关办----“这是不可能在我们单位办的!我们单位不可能办!” 问该去哪里办呢?----“不知道!我从来没办过。我怎么知道该去哪里办!不要问我了!” 他们确实是不知道,但是不知道是否能轻言“不”? 他们表达不知道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可能都一并抹杀了-----既然不知道,那就应该指点去找知道的人,或帮着了解有无知道的人。毕竟机关在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源是比企业来得多。 外办的第一位先生只能说很奇怪。他斩钉截铁地肯定只有那么一条华山路。后面争吵的开端都是源自于他这一自以为是的信息,而且他自己也对自己错误的判断信以为真了,不知道也不想多问问同事。事实上先例就在他身边。 两位幸运儿的不幸运其实自己也要承担点责任,既然外办才是信息的来源,应该多找几个人问问,而不能就这么指着那位先生了。 虽然最后大家都搞明白了,但是结果很遗憾,因为办手续的时间在扯皮中被拖延,两位幸运儿彻底不幸----没有去成日本。 之所以想到这件事,是因为此事是完全的阳光操作,完全没有什么潜规则啊,暗箱啊等,也不需要。可这事就发展成这么个结果。一切都因为,它发生在中国。 有句老话,说了很多遍----“事在人为”。中国式办事的核心是,这个“人”不仅仅在于本人,也在于同在事里面的他人。 中国管理模式便是如此,目前一切的游戏规则还留在纸面上或是还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管理者要能参考成熟经验,比如西方,再因地制宜,适应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的特点,打造一个善于应对种种突发情况的专业团队。 它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精英选择了离开,远赴他乡,不思回归。当然更多的人还在本土努力,知道的人明白它非常累,但在不知道的欧美老外看来,却觉得很有意思,是在冉冉上升的朝气澎湃中分享。不象他们的国家,一切都规定好了,只需要去做,有些人的选择就比较偷懒。 而我们一直在发奋。。。 ----与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