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因时而变 理财规划应告别“从一而终”

[复制链接] 3
回复
6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11 14: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一生应该买几次房?比较切合实际的观点是,除去房改、拆迁等外界因素,中国人应该置业4次--即便在单身时以租房为主,一生中至少也要买3次房。但现实则是,目前中国一次置业者占购房总人数的70%左右。要改变那种为一套可以终生居住的房子而"砸锅卖铁"的思维定式,是时候了。
  
  因时而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生只有一套住房既不科学,也不幸福。在收入有限的阶段购买价格过高的住房,等于承担了过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过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北京社科院《通向2008年的北京形象》课题组对北京市民生活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住房方面,至少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住房消费应是过渡性住房,它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住房质量要求的提升而不断变化。
  
  一家几代同住一个屋檐下,甚至是几代相传,离这个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卖小房、买大房;卖旧房、买新房;卖次房、买好房,换几个地方,搬几次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平常事。在欧美,一个人一生中住宅置换达五、六次之多。很多美国人在30岁、40岁、60岁时会按不同的收入情况和需求特点购置不同的住房,从普通公寓到连体别墅,再到更高档的单体别墅,美国人平均要搬3~4次家,多的甚至达十几次。
  
  决定居住规划的根本要素在于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内,人对住房的需要不是从始至终一致的,而是循着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简到繁、由贱到贵的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梯次性、渐进性。日本教授石原舜介将人们进入工作年龄以后的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类型的住房需求,即婚前阶段的单身宿舍,新婚阶段的公寓房,养育子女阶段的独家庭院、子女独立后生活稳定阶段的高级住房或别墅,退休初期兼顾兴趣和营商需要的收入型住房,为照顾子孙和享受天伦之乐的三代同堂住房,安度晚年的护理型住房。
  
  当然,以上划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太过奢侈,也不现实。来自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整体购房人群年龄上来看,20~30岁购房者占到28.7%,31~40岁购房者占到34.6%,40岁以上占到36.7%。另从不同年龄段购房的置业次数上来看,20~30岁人群购房有83.3%属首次购房,31~40岁人群中2~3次购房的占到48%,40岁以上人群中2~3次购房占到30.8%。
  
  可以看到,若按生命周期确定购房次数理论,将中国人的住房需求划分为单身、新婚、抚育子女、退休四个阶段更为理想。由此,除去房改、拆迁等外界因素,中国人应该置业4次--即便在单身时以租房为主,一生中至少也要买3次房。
  
  蜗居有术
  
  那么,如何在住房的问题上量力而行,才能符合国情、民情、家情,找到居住的真幸福?
  
  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副总经理宫萍认为,住房需求的最佳方式是由"一步到位"变为"逐步到位",用梯级消费理念来代替过度负债消费的观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购买不同类型的住房,不仅可以平衡个人及家庭收支,缓解经济和精神压力,而且可以借助房地产发展周期的客观规律,从住房的二次交易当中获得正当收益,以求得到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在购买住房前进行居住规划,明确将要购买的住房属于哪种类型,究竟打算住多久,下一套住房何时购买,以及买什么类型的住房。
  
  例如,工作不久的青年人因为收入不丰,就暂且买个小房子安身;收入逐渐增高,建立家庭后,买一套大一点儿、功能完善的房子;退休后,另选地段或城市,买一套"银色住宅"养老。统计数据显示,结婚阶段以购置一套住房为主,产生二套、三套及以上住房多是在子女和养老阶段,主要集中于31~40岁和40岁以上购房人群。
  
  婚前"单身族"(24~30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年龄特征:生活简单、随意而又不乏幻想,既愿意随时追赶流行的新生事物,又不甘为潮流左右、背负过重的生活负担。事业刚起步,经济收入有限。
  
  最佳置业类型:小户型、低总价、市区边缘、交通便利、配套完善
  
  婚前"单身族"工作没几年就考虑买房的情形都差不多--经济实力略显单薄,很多人都寻求父母资助。此阶段的住房规划重点在于计算"现金流"。根据"现金流",考虑付款方式和所能支付的首付款,以及购房后的收支状况,从而考虑所购买的房子的总价。
  
  买房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不是增加负担。挑选适合的,才会买得安心住得舒心。对于这类人,最佳选择是小户型、低总价、市区边缘但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单身公寓。对于适龄青年也可以作为新婚的婚房,换房后可以供远道而来的父母休息使用。
  
  除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住房的选择也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生活,住址与工作地点的距离远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品质,每天上下班车程30分钟和单程就要2小时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便利的交通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房屋的增值性。
  
  新婚"宝宝族"(30~35岁):方便最重要
  
  年龄特征:已组建家庭,购买力有限,购房行为受家庭或工作环境影响较大。其需求较为紧迫,一般不会持币观望,不受市场左右。
  
  最佳置业类型:二居或者三居,社区成熟,周边有医院、幼儿园
  
  "三口之家"是现代家庭中最基本的框架。对这个群体而言,爱情的结晶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住房带来了升级要求。一个充裕的空间变得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宝宝来临之前,夫妻俩往往计划小房换大房,一居换二、三居。
  
  "宝宝族"购房的基本原则是:方便至上。此阶段正当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住房应兼顾双方上班时间成本、交通费用成本,同时适当考虑就近照顾父母的因素。另外,"三口之家"必须考虑到周边医院、学校的质量和距离。综合多方面因素,方便而价格相对较低的二手房往往备受青睐。
  
  中年"投资族"(35~45岁):追求卓越品质
  
  年龄特征:大多已组织家庭,有一定经济实力,生活状态较为平稳,追求生活品质,为家人着想。
  
  最佳置业类型:高档商品房,户型设计合理,周边居民素质、社会地位较高
  
  投资族与新婚族的最大区别在于经济自由度更高。他们年龄偏大,事业上小有所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家庭结构也趋于稳定,孩子基本上都上了中学。目前市场上这类购房者年龄大约在35~45岁,而且大多是多次置业者。这些人中,购买大户型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购买小户型则是为了长期投资。
  
  对投资族的居住规划应更注重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如周边是否有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小区在市区的知名度等,建议以知名地产商所建的商品房和区域发展良好的次新房为主。户型设计合理,周边居民素质和社会地位较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作为投资,则可考虑酒店式公寓或高校附近的房产。
  
  老年"养老族"(45~60岁):以健康因素为主
  
  年龄特征:事业有成,子女大多独立,心态豁达随意。
  
  最佳置业类型: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医疗便利的住房
  
  进入退休阶段的养老族更为关注健康,因此对自然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偏好大大增强,以大房换小房、以市区换郊区都是时下流行的方式。对养老族的居住规划可以选择位于市郊的空气清新的房子,尽量避免过于繁复或是大且空的户型--前者不方便使用,后者则易产生孤独感。楼盘的绿化程度,房间的朝向、采光能力,周边地区的医疗设施、安静程度等都应纳入考虑范围内。

 来源: 理财师
  

沙发
发表于 2008-6-11 17:23:22 | 只看该作者
[em01]
板凳
发表于 2008-6-11 17:42:22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距离太遥远了,没有明确的打算现在,呵呵
4
发表于 2008-6-12 00:50:54 | 只看该作者

与时俱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