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看到中国青年报刊登署名文章,分析上海与广东为什么都出不了马云的新闻。看似普通但十分尖锐的话题却出自上海和广东两位地方权重官员的大胆诘问,为什么?是因为他们能够扑下身子自己去调研总结,可为什么语出后公众大惊?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上,浙江各级政府非常善于做足功课,他们积极探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构建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而不是只抓大而放小。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往往是一些严苛的政府规制、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抑制了创业的活力。
中国“高级打工皇帝”唐骏,2004年2月离开微软时,盖茨和鲍尔默给了他一个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的称号;2008年4月离开盛大网络时,陈天桥给他打了100分,盛大众多高管称他为完美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又到了新东家新华都集团,而且在合约期内将拿到约10亿元人民币的报酬。
一个是创业成功引得互联网发烧的马云,一个是打工打出天价的唐骏,马云创业的成功有其不可复制性,为什么是唐骏而不是刘骏、李骏、张骏、孙骏?唐骏现象值得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们深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产生了大量的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但关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总存在着信任与不信任、行与不行的争执。权力与利益、职位与业绩、激励与考核之间上演了太多的失败故事,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一见钟情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王文京与何经华,吴海军与符标榜,朱江洪与董明珠,为什么有的是善始善终,有的是善始不能善终?
难道就是民营企业老板扣门、霸道、独断,职业经理人有名无实、名不副实,还是其它原因?唐骏在总结自己的职业经历时说过一句话: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做人,做事,(有空时)做做秀。成功的人是相似的,但各有各的成功。
每一个老板请职业经理人首先是认可这个人,你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又能在特定的时段提升公司业绩、增加公司竞争力,在这个战略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老板才能做授何权、授多少权以及如何授权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有它存在和成长的基因,不管是野蛮生长,还是红顶商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起码应是在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首先认同这种文化,如何继承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内心抵触。唐骏就是这种善于继承并创新的人,他坚守“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是一个架构式的,依靠理性作为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发挥激情,勤奋简单坦诚是我的底线。”承认基因与文化,然后继承创新,就很容易达成默契,也容易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很多职业经理人并不是因为短期业绩不佳而离开的,而是德。德是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否称职的根本标准,当你微笑着离开老东家时,这个企业因为你的参与而更加健康成长,老板是永远心存感激的,因为特定的时段你不仅完成了指标取得了业绩,以恪守规则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老板,当你需要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时,老板只能更加去支持你这样的决策。拿到中国鞋业来说,要找一个真正类似唐骏的人非常艰难,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潜意识里就没有深刻认知到中国鞋业的长期价值所在。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如何去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继而用一辈子的生命去实践和创造才是硬道理。如果你把一个企业仅仅看作是一个跳板一开始就功于利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敢用你,他宁可自己给自己做职业经理人。
唐骏能够做到工作之外不和老板、上司、同事交朋友,而保持适当的距离,互相尊重;能够做到德行为先,即使离开也不带自己的老部下去加盟一个新公司,微笑着成功,这才是值得学习并思考的。
如果说上海缺马云,中国鞋业缺唐骏,那么说明我们现处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的价值观有着另类深刻的渊源需要去改变和创造。一个企业要成长它最大的代价是时间,而不是斤斤计较今天失败明天成功,不是今天利益的多与少,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想死,都想活得长久、健康。同样也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人不想做出业绩,不想获得成功。现在的难题是没有永远成功的老板,更缺乏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持续成功,总离不开那些不是看老板脸色而是真正能和企业一起肩负起责任的人。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的一个观点值得借鉴:企业发展到某种程度,家属不行就启用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不行就启用家属,能使双方达到一个很好的制衡,贤亲并举,能者上前。这不失为一种明智。
我们不是缺少马云这样的企业家种子,而是缺少他成长必备的土壤和环境,不是缺少唐骏这样的“打工皇帝”,而是缺少唐骏的职业精神和事业责任。在当下的中国经济转轨期,作为企业,我们除了保持企业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保持应有的清醒的头脑,更应该不断继承创新,更加诚信地经营,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优秀的企业家种子提供土壤营造环境,为更多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创造舞台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