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六韬三略》之一“天下为公”

[复制链接] 20
回复
29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9-21 15: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古成大业者,财为轻,人为重。
        财只是结果,而人确是创造结果的过程。不重过程之中结果的无异空中之楼阁。
        自古成小业者,也都有一些通用之处。一、思考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感恩和换位思考的觉悟。自己得到多少都是理所当然的。二、行动只重结果,从来都是轻视过程。自己得到了,好像别人得到的更多则开始思虑是否再合作。 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想到别人得不到,你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就算得到一个人的力量又能得到多少呢?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
        国人从来都是通患难不能通富贵。创业的时候和守业的时候好像是2个人两个极端。在一无所有之时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放手一搏;到安居乐业之时,却又为计较分毫之得失。这就是不懂“天下为公”的道理了。
        得到财富最好的办法是得到生成财富的根源。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去创造的,得人者得天下。而得人必先得其心。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懂得收买人心者则必成大业。
       《六韬》有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
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一个组织的存在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组织创建者谋求个人利益,但是比这个目的更重要的是为组织所有成员创造利益。
       道义胜过私欲,组织才会昌盛。
21
发表于 2008-6-13 22:32:1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与行”
20
发表于 2008-5-16 18:42:50 | 只看该作者

天下为公是对的,但不是一般修养和一般思维的人能理解和的.他需要人身的沉淀.

19
发表于 2008-5-4 15:58:0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hli724在2008-5-3 21:35:18的发言:
我简单的理解一下。因和果,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一定100%对称,很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具有欺骗性,容易误导我们。表象比现象更具有欺骗性。  暂时我也就理解这么一点。现象是自然的产物,而表象一般是人为故意作用下的产物,具有目的性。 [em04]

好像理解了一点点点。

感谢家人!

18
发表于 2008-5-4 12:53:08 | 只看该作者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说了那么多年了,这些同志怎么到现在都还咩有理解呢?

有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其中区别只在主观与客观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21:35:18 | 只看该作者
我简单的理解一下。因和果,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并不一定100%对称,很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具有欺骗性,容易误导我们。表象比现象更具有欺骗性。  暂时我也就理解这么一点。现象是自然的产物,而表象一般是人为故意作用下的产物,具有目的性。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 21:38:16编辑过]
16
发表于 2008-5-3 17:17: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hli724在2008-4-16 0:17:38的发言:
规律在最本源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本源,二是现象,三是表象。  很难说明,也很难理解。我们都在一知半解中去寻找那一点感觉,以悟更多。

不懂得表象与现象的异同?

懂的家人指点下。。

感谢!

我一直误以为:表象就是现象。

汗!

15
发表于 2008-5-3 13:57:34 | 只看该作者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
14
发表于 2008-5-3 11:44:46 | 只看该作者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几近乎道
 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你能调动自身与外物相互作用,往前发展的能力有多大,宇内的你就有多大
 曹公说了
 吾任天下之智力,而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03:12:47 | 只看该作者

天下人皆知美之为美,丑只为丑。却不知道只有知道丑才会懂得什么是美。

企业的利润就是美,而企业组织的消耗就是得到美之前的丑。

人爱美是天性,却也不能没有了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7 3:16:55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