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中国合资企业001号诞生记

[复制链接] 0
回复
6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14 14:3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0年5月3日下午,在首都国际机场宾馆西侧的广场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开业典礼正在举行。尽管政府高层官员很少出席企业的商业活动,但这一次,时任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也亲临现场,并参加了剪彩。
  后来,这家企业被人们戏称为“天字第一号”。当然,这第一号的由来,不仅仅是政府高层的参与,还因为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批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所以,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时候,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编号为001号。
  合资企业“天字一号”的创立,开始于创始人伍淑清在火车上听到的一则广播新闻。

火车上萌生的创意
  1978年冬天,伍淑清接受大陆方面的邀请,和另外11名香港商业界名流到四川成都考察,当时,她正好30岁,是香港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的长女,就在这一年,她还刚刚获得了“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
  伍氏家族祖籍广东,18世纪末,伍淑清的祖父带领全家漂泊美国,为了养家糊口,在美国过劳早逝,祖母只好带着儿子回到老家,靠卖腐竹把几个孩子供养到大学毕业。伍氏一家来到香港后,伍淑清的伯父和父亲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历尽艰辛后,终于在80年代将企业发展成为有300多家餐厅和饼屋的特大企业。
  美心集团对大陆在食品行业很有实力,对大陆抱有好感,所以受到大陆方面的邀请。
  考察团来到大陆的时候,大陆的交通条件并不好。考察团从香港坐火车到罗湖后,还要转辗广州才能登上到往成都的飞机。回去的时候,也经历考察了重庆、湖北等省市。所以,短短10多天内,考察团跑遍了大陆南方的好几个省市。
  对这一次旅行,伍淑清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说,“当我初次踏上中国大陆时,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国人的真正感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伍淑清希望到大陆创办自己的事业。
  事情也很凑巧,当他们从湖北返回广东的时候,火车上的一则新闻让她看到了机会。在广播里,她听到了邓小平的讲话,在这则讲话中,邓小平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
  伍淑清眼前一亮,看到了投资的机会。当1979年中国第一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后,伍淑清就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就来到了大陆,开始进行实际操作的谈判了和有关部门接洽,开始运作当时在大陆还是新鲜事物的合资企业。
  敢为天下先,似乎始终是伍淑清的最大特点。她自己有句名言: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并且“喜欢从头做起,如果别人全做好了,叫我坐着接手,我的兴趣反而不大。”第一个把川菜引进香港,第一个把南方的、美国的蔬菜引种到北方,等等,都显示了她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第一家合资企业有由她来创办,似乎最合适不过。

把飞机上的饮食变成热的
  决定到大陆投资后,伍淑清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究竟应该投资什么行业呢。
  在投资上,伍淑清非常谨慎,她一般多关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前些年,当房地产生意火爆的时候,一些香港朋友希望她能利用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内地搞一些地皮做房地产生意,伍淑清都拒绝了,她说,“房地产我不熟悉,我做我熟悉的行业,没有本事赚的钱就不去赚”。
  所以,当伍淑清听到邓小平的讲话决定投资后,她首先就想到的还是伍氏家族擅长的食品生产。到大陆之前,伍淑清听过一些朋友的抱怨。她常常听到周围的人向她说,在内地航空线路上,空姐送来的饭菜居然都是冷冰冰的,吃起来很不舒服。
  沿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伍淑清还了解到,1981年5月,中美之间将恢复通航,北京与洛杉矶之间将建立第一条航线。伍淑清认为,这么远的距离,飞机上的乘客如果吃不好饭,一定很不好。航空食品公司的想法就在伍淑清的脑海中逐渐诞生。
  伍淑清很清楚她在餐饮行业的优势。20岁的时候,伍淑清就被父亲送到国外求学,学的是秘书、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
  走之前,父亲对她说,不学好就不能回来。在美国,伍淑清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留学生涯结束后,伍淑清到父亲在日本万国博览会开设的餐厅工作,刚进区的时候只是服务员,每天拉门、擦桌、收盘碗、洗刷、下单、点帐……,她渐渐对餐厅和饮食行业产生了直观的感受。整个博览会期间,伍淑清每天晚上都要去找一个国家的展台人员交谈,阅历也渐渐增长。
  所以,当伍淑清开始做一家合资的食品企业时,是怀着极大的信心的。

写繁体字辅助的谈判
  考察一圈之后,伍淑清和父亲开始找到民航总局,进行谈判。
  尽管邓小平已经发出邀请,希望外资进入内地投资,但当时还没有创办过任何一家合资企业,所以,谈判起来也非常困难。
  有意思的是,当时谈判的双方甚至语言交流上都有很大障碍。伍淑清基本上不会普通话,而大陆方面的人也不会广东话。谈判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需要用纸和笔来来交流。当然,伍淑清他们写的还是繁体字。幸运的是,后来有一个大陆方面的人员略微懂一点广东话,双方的交流也方便了一些。
  谈判双方的心理也很微妙,当大陆方面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伍淑清也很紧张,毕竟,当时中国还刚刚开放,开放的力度,开放的决心,都是未知数,她们投资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伍淑清认为,航空食品公司对大陆方面而言,意义很大。毕竟,如果一个国家的航空服务要和国际接轨,它的饮食也不能不接轨,不能仅仅是凤尾鱼加煮鸡蛋。而伍淑清的企业有足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大陆的航线提供合格而美味的食品。怀着有这样的信念,伍淑清参与了一轮一轮的谈判,也听到大陆方面一次一次说向上级请示的回复。
  最终,民航总局把这家合资项目向邓小平作了汇报。在最高领导人的关注下,这笔生意做起来就容易多了。9月的一天,伍淑清和大陆方面从夜里10点一直谈到第二天早上6点,终于达成了协议。
  1980年春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理所当然地,这家企业在国家工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

果敢的投资
  伍淑清天生就喜欢冒险,喜欢做第一个。在1976年,刚刚回到香港的伍淑清,就提出创办香港世界贸易中心的设想。她希望通过这一手段,使香港商界与世界280个城市、40万个会员通过电脑进行联络,交流商业情报,甚至直接建立起商业渠道。
  对这家协会,从他它的会费就可以看出背后蕴藏的商机——在七八十年代,一般城市和地区申请入会的会费高达17.5万美元。当时,香港的商业界对这一构想并不感冒。不过,在二十多岁的伍淑清游说下,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渐渐成型,目前香港地区的会员已经超过2000位,她也成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全球16位理事之一。此后,通过她的影响,中国有几十个城市加入世界贸易中心的行列,而会费,竟然只需要2500美元。
  在“敢为天下先”的时候,伍淑清也总是毫不犹豫,全身投入,一旦作了决定,风险似乎就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了。
  与还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谈判过程中,没有签订正式合同之前,伍淑清和父亲已经开始投资了。她耗资500万,将公司开业需要的食品机械从海外订好并且开始运送。所以,当企业的批文下来后,仅仅过一个月,公司就正式投产。
  “天字第一号”之后,伍淑清又相继在上海、天津、大连、海口等城市兴办航空食品、航空地毯、饮料等几十家合资或独资企业。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是中国最出名的航空食品公司。伍淑清也获得了“商业奇才”、香港青年工业家奖等荣誉。


编后:
  “项目不是在结束时失败,而是在开始时失败。”这是许多管理人员不得不信服的一句话。反过来,项目要成功,开始就必须成功。在做一家企业的时候,目标明晰和可操作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风险评估。
  很多时候,对风险的恰如其分的评估,本身就能提供新的机遇。
  1979年,当伍淑清一个人提着皮包、箱子到北京谈判的时候,她不会一句普通话,也不清楚大陆的情况,关于大陆的情况还要通过《红旗杂志》来了解。不过,和那些还在外围观望的商人们相比,她的起跑线已经在前面了。她没有继续观望,而是开始了投资的谈判,甚至在最终合同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已经投入了500多万元。
  伍淑清的信心来自她对大陆开放决心的判断,当她在1978年听到邓小平讲话的时候,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大陆的开放,是真心的,不是一时的外交辞令。
  在1979年,伍淑清相信香港的稳定,当不少人犹疑和观望,甚至撤出香港的时候,她把世界贸易中心的年会都拉到香港来召开。当然,她的声望也进一步提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