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谁在为“吸费电话”撒谎,消费者还是工信部?

[复制链接] 0
回复
5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19 17:0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针对“回拨陌生未接来电可能产生高额吸费”的传言,工业和信息化部清算司负责人说,通过大量详尽调查,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这是不法分子为推销所谓群呼设备利用互联网所做的欺诈性宣传,公众应谨防受骗上当。这位负责人称,用户即使回拨遇到“响一声就挂”的未接陌生来电,也不可能产生几十、上百元的巨额信息费用。
管理部门的此番解释虽然为一些曾回拨过“响一声就挂”陌生来电的电信消费者吃了一颗宽心丸,但却依旧未能破解我心底的全部疑惑。因为在之前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对“电话吸费诈骗”的存在确实是言之凿凿,不但有大量采访,还找到了“响一声”背后的“五级利益链体系”。除了媒体之外,各地警方也曾多次证实存在“电话吸费诈骗”现象,比如在北京市公安局网站上,就载有“电话诈骗防范六字歌”的警方提示:“ 打回才知不对,手机已被吸费,几十上百不等,骗子屡屡得逞”。据报道,在北京,“仅2007年电话回拨诈骗案件报案次数就达2500余起,超过短信诈骗居手机诈骗首位”。在网上,即使在管理部门否定“吸费说”之后,仍有不少网民留言称曾被吸走高额话费。
一边是声称被吸费者、媒体与公安,一边是电信管理部门,两边都言之凿凿,都很有权威,观点却截然相反,对此,作为消费者的我只能感到加倍困惑,到底有没有“电话吸费诈骗”这种事?
经过查阅了大量报道与资料,笔者发现,自始至终双方调查都没触及关键问题。电信部门的调查,是“对最近收集的多渠道反映的65个所谓‘吸费号码’进行回拨测试”,从而得出了了否定结论;而媒体则是根据消费者与警方爆料进行了调查,而警方由于涉嫌金额过小(低于2000元),达不到立案资格,似乎并没有实质介入调查。这就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掉:到底有无拨打某一号码后产生了高额费用的话费清单存在?如果有,媒体可据此质问电信服务商话费的去向,如果没有,也请电信管理部门对公众公开否认,其说服力总比测试几十个电话号码要大得多。
仅一地就有上千次的报案,再加上据称的巨大幕后产业链,这些“事实”现在都成了虚构,也难怪消费者会感到困惑。是报案公众都在撒谎或者媒体报道草率?还是管理部门的调查不够细致公允?如果之前进行报道的那些媒体不承认搞错了,只需拿出一张话费清单便能自证清白,推翻电信部门的说法。
最后说句题外话,即使现在找到这种清单,为什么当初报道的时候不及时取证呢,这可是最基本的新闻事实。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