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本名著,读者甚众,却少有人从修学禅意的角度加以研读,因机缘巧合,见到一本好书,将西游记中西行路上遇到的72关磨难,巧解做禅修中明心见性,克服心魔的72个阶段。如此水煮西游记,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既富有趣味,又直指心性。全书共分72章节,与西游记原著一一对应,每章从解读西游记原著标题入手,暗合心性,读来感触颇深,不敢私藏,故与佛学交流板块的道友共享。 一、石猴出世 西游记是一部好书,古来多有评论,享有非常崇高的声誉。古今中外,研究西游记者大有人在,只是大多都是在世俗层次上去探讨,很少有人从宗教的角度,深入地研究它。 其实,西游记的写作宗旨,它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描述佛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西游记这部书在宗教方面的价值就非常之高,简直无法估量,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啊。 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是说心好动,一点也不安分,就象猴子一样。你看孙猴子多好动,一刻也不得安宁。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从来也没有安静过。吴承恩把它应用到西游记里,用猴子来象征心,运用艺术的手法,生动的故事情节,把猴子的出世,修行,炼魔,成道,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吴承恩可真是够伟大了。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标题有点巧妙,一般的人是看不懂的。什么灵根啊,源流啊,还有心性,大道之类的,真是莫明其妙。其实,吴承恩并不只是为写故事而写故事,他的故事里,是有深刻涵义的。灵,是指心灵,根,是指根本,灵根,就是心的根本,就是本来的心。源就是本源,源头;流,就是从源头流出的万物。佛教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为万物之源。无心,万物之是否存在,都不能被认识;心生了,才有认识事物之心,这个“认识”本来就由心所生。因此,这个标题暗含有“心”的出生的意义。而这一回,是写石猴出世的。由此可知,吴承恩写石猴出世,实际上就是写心的生起。心性就是石猴,大道是由心生出来的,心之所以会生起大道,就是由于修持的缘故,修心养性就是大道,就是正道。这就是这回标题的含义。 现在,我们来看看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吧。 石猴是出生在一个称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上。在这里,十洲和三岛都是指空间,是一个无穷大的空间。十州,是十方的意思,东南西北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共八方,再加上方和下方,就是十方;三岛指三维,即上下,左右,前后。祖脉是源头,来龙也是源头。那麽,十洲三岛的源头是什么?也就是说,宇宙的来源是什么?佛教认为,宇宙的源头在心里,境由心生,还由心灭,因此宇宙的生灭是随着心的生灭而生灭的。花果山有点类似圣经的伊甸园,一个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地方。石猴的出生地就是在宇宙的源头--心地里。在心地里,有个快乐的地方,就是花果山。这里有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象征周天365度,二十四节气。这块仙石也是时空的代表--周天是空间,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石猴就是从这块仙石里爆裂出来的。他出世了,来到这个有空间又有时间的地方了,这里充满着快乐--其实,这个娑婆世界(佛教把我们这个具有对立统一规律的世界叫娑婆世界)虽然有快乐,但也有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才是永恒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这是众所周知的哲学观点。因此,有对就有错,有是就有非,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石猴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元世界里出世了。然而,吴承恩的意思绝对不止这些,他要描述的,也不仅只是二元世界里的事物。按照佛教的观点,我们这个对立统一的世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因此叫做娑婆世界,要想解脱,就只有舍去对这个世界的执求,回复到心念未生时的一元世界里,即所谓的返本归根。石猴未生时,并没有西游之记,作为宇宙的源头里,是一片清净的,那里不会有苦乐,是非之类的矛盾存在。一元世界,就是万事万物的原本状态,在这里,万物各归其根,处于圆融的祥和之中。石猴的出世,就是从一元世界来到二元世界,从没有是非的清净地来到有是非有对立,有物质也有精神的世界里。 禅宗,是中国特有的佛教宗派,它的参修特点就是究心明心,见性成佛,提出自性本净,无染无杂,能见此性,自成佛果。禅宗要探究的,就是石猴未生前,阴阳(矛盾)未分时的心,这个心无形无相,但是,一切心念,没有它就生不起来。这个心就叫本心,一切都从这里生起,这就是石猴要从宇宙的源头出世的原由了。 姑且不论修佛参禅者,为求解脱,彻底否定二元世界,舍弃一切欲念,复归到本来状态后的那种超脱的,没有烦恼和痛苦的快乐,是何等的崇高和尊贵。就是我们人间的凡夫俗子,如果能够知道自己原本就有一个清净的心,而这个清净心正是我们原本的自己,从而“守初衷”,保持住自我本色,也就能够给自己所处的环境增添许多的快乐与祥和,减少许多的烦恼与纷争。其实,清净心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只是人出生后,在有选择地接受了社会的一些思想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后,就开始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并把具有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看成了真正的自己,才忘失了自己的本来――清净心。石猴的出世,正是这样,接下去,他的烦恼就很快生起来了。 人本来是一样的,原本就没有区别,都是在出生之后,受到社会的影响,受到人类某一世界观的操纵,因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这才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差别。应当说,人世间的事业与成就,是由自己的人生观造就的,而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也是由自己的人生观造就的。如果认识到自己的清净心是圆满的,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并非自己的全部,是具有片面性的,由清净心生长出来的,那麽,我们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了。有了这种认识,就能抛舍自己的主观追求,顺应客观规律而体验人生,人生就会变得很美,很有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 13:12: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