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远见•信任•成熟(2)

[复制链接] 0
回复
5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4 12: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普遍10个瓶子7个盖的房地产业,顺驰居然敢做到(也能做到)7个瓶子一个盖!200312月,北京大兴黄村,底价四亿多的地块他以9.05亿的天价拿下。当时的政策是开盘前付30%04年底再付30%,剩下的40%05年付清。

地价和总成本之和约为20亿元。顺驰投入总计只有3亿元,整体规划和建设资金均由承包商垫付。由于开盘速度快,前期造势足,开盘当天资金回流就有1亿元,2004年资金回流总计达到6亿元,不仅够本项目使用,还可以有余钱去买新地……

 

同样有远见的是万科的王石。王石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他的远见

l  在所有房企忙着赚取超额利润的时候,万科要求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

l  在所有房企急功近利、客户至下的时候,万科狠抓职业道德,营造服务品牌!

l  在所有房企在忙于“开发”和“炒卖楼花”的时候,万科以高度专业化、细分市场化建立了大规模复制的核心能力!

王石一定在十多年前就悟透了竞争模式的变迁,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从“机会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从“成本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从“一招鲜”转向“均好性”。看清未来的竞争模式,成就了万科和王石。

弘一大师有云: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远见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信任

经常对成长型企业进行访谈,一般我的习惯都会问一问年底考核,特别是奖金兑现的事情。

说起来令人惊讶,被访谈的这些企业,无论是中高层还是普通员工,没有一个人认为,老板年初的承诺会完全兑现。这件事几乎无一例外。

最近和朋友聊起这件事,他讲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

“自己做的第三年,存活的问题基本解决,面临发展,想做大销售额,当时的想法就这一个,做大销售。于是,为了激励大家,我出台了一个措施,在多少销售额之上,我承诺,给所有人一个“高的比例”分配。当年销售额超过了预期,明眼人可以看出一件事,之前我没有确定具体比例,问题就出现了。骨干员工想的是“超过百分之50”,并被此激励着。可发钱之前,我考虑另外一件事了,我们还要发展,拓展一项新的业务,充满风险,需要留存部分资金,于是,拿出20%分了,我自己还没有拿,而且我认为已经很高了。员工哗然,义愤填膺,我的信用没了,之后,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员工为此受到伤害,处于怀疑状态,总是眼睛盯着钱,对工作热情一般。我是由于没有事先确定分配的数量比例,所以自己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食言。”

 

我的这位朋友,有着非常好的人品和超乎常人的智慧。但是在“立信”这件事上,他失分了。

员工面对个人生存压力,眼睛盯着钱;领导面对整体发展方方面面无数的事,眼睛盯着钱。这是全部情况,谁也没错。

错的可能是,领导并没有看到全部情况,他也并不知道成长中“立信”的重要性。

 

1987年,联想第一次实现承包制,员工欢欣鼓舞,工作非常卖力,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年底问题来了:联想没法兑现当初的奖金承诺。

柳传志他们当时的工资是每月100元人民币左右。按照当年的奖金设计,许多员工可拿到6000多元人民币的奖金。麻烦的是按照当时奖金税的有关规定,当奖金超过月工资3倍以后,多余的部分应缴纳300%的奖金税。

柳传志面临三种状况:第一,发了奖金再交税,联想不堪资金重负垮台;第二,不发奖金,向员工说明情况,请他们理解,以后一定兑现,后果肯定是对员工“食言”;第三,拿支票换现金,不入账,不交税,为员工兑现诺言。经过认真讨论以后,柳传志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这件事在联想不是一件小事,深知此事的人对我说,这件事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还要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柳总等负责人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后来实际的情况是此事被审计局发现,罚款9万元,柳总被叫去申斥。

这么做的好处不在一时,联想后来的发展与信用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1991年的时候,柳传志在许多场合经常会谈“信不信”的问题。那个时候联想集团的收入并不高,有一些年轻人只要愿意去外企工作,他们的薪水会有成倍增长。但是,联想希望他们留下来。柳传志为大家勾勒了联想未来的发展蓝图,包括告诉大家随着公司的发展,大家的收入也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很多人留了下来,多数人是因为相信联想、相信柳传志。这其中包括杨元庆和郭为等一批年轻的精英。

相信什么呢?管理学术语管这个叫“愿景”,即未来实现的美好的景象。联想的愿景是什么呢?一般意义上的正确答案是“高举民族产业大旗”。我则更加愿意用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千年帝制,国人骨子里更加相信领袖的力量。如果领袖有着远大的抱负、明晰的愿景、良好的信用,他(她)很容易把他个人的愿景变成组织愿景。这与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说的从员工愿景到组织愿景有所不同。

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强大与否不但在于其资源,而且在于其“发动能力”。积弱如1950年的新中国,由于建国之初所凝聚的极为强大的发动能力,竟能与春秋鼎盛的美国一较短长。

愿景所凝聚的,就是这样的“发动能力”。从立信到追随,从追随到奉献,从奉献到成功——是企业成长的规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