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海尔为什么要这个人沉默?

[复制链接] 30
回复
33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2-15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远东经济评论》最新一期封面文章选择了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海尔起诉“六问海尔”一文作者的案例,指出中国企业利用起诉让批评和怀疑沉默的案例日益增加,诉讼威胁了信息的自由流动,这对好的商业活动是致命的

  □辛叶编译

  原告海尔集团是中国的家用电器巨人,中国最著名的品牌;而被告成一虫(网名),是一个25岁的证券公司雇员,租住北京东郊的一个公寓,他的生活如此简单,家里只有一样海尔电器——房东提供的海尔热水器,他没有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成一虫在谈到那篇为他招来官司的文章时说,“我不认为像我这样的人能有多大影响”,3月,成一虫将这篇文章贴在网上,“我不认为有多少投资者会读它”,他说,“我不希望对所列出的公司有什么影响。我只是希望在我的圈子里,在我的网上朋友中……得到一些认可。”

  他得到了认可,但为此付出了代价。中国两个最大的门户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的一个财经杂志也发表这篇文章,英国金融时报在6月25日也翻译和引用了该文,海尔起诉了成,要求他赔偿30万人民币,公开道歉,从网上删除这篇文章,收回所有刊有该文的杂志。

  企业以诽谤为名将媒体送上法庭正在中国成为一种趋势。在海尔之前深圳房地产企业世纪星源成功地赢得了与《财经》杂志的官司,《财经》为一篇质疑文章赔偿世纪星源30万人民币。

  企业视诉讼为保护自己免受媒体和网络“流言”伤害的方式。但是很多分析家担心,诉讼威胁了信息的自由流动,这对好的商业活动是致命的。经济观察报的一篇社论中说:“非经济的因素使揭露问题变得非常困难”,该文引用《财经》为例,说,“海尔和南方证券分析师成一虫间的官司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陈志武把中国出现企业诉讼称为“一个非常大的新现象”。他研究了过去12年中113个媒体是被告的诽谤案例,在最近两年中,公司是原告的很少。他的研究意味着成一虫的赢面很小。101个案例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媒体是被告的情况下,输的占70%。陈志武说,与此相反,在美国媒体输的占9%。而在中国,如果媒体在所在地之外的省打官司,输的占82%,“这里有很大的地方偏见,他们通常会偏袒本地的原告。”

  为什么媒体的遭遇如此不幸?《财经》杂志的辩护律师引用了司法解释“如果一篇文章反映了基本事实,并且没有侮辱他人,就不应被认为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但是深圳法院确认6页文章中只有两处事实错误,《财经》没有侮辱原告,但还是判财经诽谤罪名成立。陈志武猜测,一种解释是,“保护名誉权的重要性压倒了对出版自由的保护。”他预言足够的公司起诉批评者的案例的发生最终将导致最高法院出台新的对诽谤的司法解释。在与政府官员进行了讨论的基础上,陈志武说,政府包括中国证监会很重视公众舆论对公司会计的监督,“虽然特殊案例,比如海尔,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这对成一虫来说是一个安慰。这个在南方证券从事在线贸易的瘦弱年轻人说,他对海尔提出了疑问,他怀疑海尔在1990年代从核心产品冰箱、洗衣机和空调扩张到电视、计算机、手机领域以及最近又扩张到金融服务的成功。成一虫称,海尔面临新生产线的严峻竞争,在这些领域海尔的市场份额都没有进入前三名。另外他补充说,这些领域的边际利润已经很小。陈的结论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不能轻易乐观。”

  成一虫还认为海尔宣布的市场优势有问题。海尔称自己是冰箱、制冷和空调市场的领袖。他指出,另一个政府调查显示,其他企业是这些产品的市场冠军,他写到:“笔者并不想说哪一个调查更可信,他的愿望只是想提醒每个人,海尔的市场份额真的有宣扬的那么高吗?”

  成一虫质疑海尔集团和它的子公司青岛海尔冰箱之间的财务关系。他说青岛海尔冰箱2001通过增发新股募集了近18亿现金,然后用这笔钱和另外发行2.5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购买了母公司空调业务75%的股份,但是当初青岛冰箱只付出了5亿人民币就得到了空调业务25%的股份。他暗示,青岛冰箱为后来的75%的股份付出太多了。

  海尔在诉讼中说,成一虫的文章包含多处捏造,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但是并没有指出哪些地方是捏造,如何伤害了海尔的名誉权。成的律师询问青岛地方法院,是否可以要求海尔取消或者修改含混不清的申诉,使他的委托人清楚地知道他捏造了什么。

  海尔拒绝对起诉成一虫一事作出评论。青岛市政府外事局、张瑞敏办公室表示:“从法律的观点,在开庭前对外界谈论这个案子是不适当的。”

  成一虫说,如果海尔赢了他要用很多年才能赔得出30万人民币,他的父母——家在福建的一位电话修理工和一名会计,还不知道这件事。他说:“如果他们从媒体上知道了,会担心死的。”

  他的父母很可能没有从媒体得知此事,给予此事关注的只有少数媒体,比如经济观察报。转载成一虫的文章的两个门户网站之一广东网易已经删除了支持他观点的评论。很多以成的文章为基础批评海尔的文章已经从网上消失。

  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上出现了为海尔喝彩的文章。中国证监会的一位官员7月5日说,(海尔)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品牌。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品牌,证监会对海尔的诚实和可信非常有信心。
沙发
发表于 2003-12-15 1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企业总是习惯于鲜花和掌声,纵使是成功的企业家也不能幸免。悲哀。
板凳
发表于 2003-12-16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说最后以庭外和解而告终,但折射出来很多问题。
中国的大企业往往是作为应政治的需要,觉得跟政治一样,很难容得第二种声音。
4
发表于 2003-12-20 11:4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海尔,越来越高不可攀了。可惜的是,他底部的支持力量还不够强大!甚至连一个小网虫的文章都能使其动摇,这个巨人的没日不远了
5
发表于 2003-12-20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能够接受意见的企业才可能真正的成为强者!海尔现在很风光,但是,他们不要忘了,他们的成功,更多是在政府的帮助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功的。企业报喜不报优的行为从市场的角度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别忘了安然公司的例子!在顺境里,是无法真正的考核一个企业的能力的,总体经济环境的大好,只会掩盖企业运作中的毛病。
6
发表于 2003-12-20 17:32: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的所作所为令我不齿。
我也同时认为离它寿终正寝的日子不远了。
我不是在贬低海尔,我没那个权利。
如果海尔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那就是它的伟大,但是它没有!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是应该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我这么认为。
7
发表于 2003-12-21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输了可以出书卖钱
《我和海尔不得不说得故事》
《官司,我输给了海尔》
zjy
8
发表于 2003-12-23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中国企业的悲哀.
我还能说什么呢.
gd
9
发表于 2003-12-23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微软,只有为了盗版告人家的,没有因为评论告人的
再看看GE
HAIER只能给人一个感觉:没有气魄
上楼说的输了能出书,很有意思。
不过海尔到时候要告出版社了。
10
发表于 2003-12-24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海尔的悲哀,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