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请各位朋友对如下文字进行批评,希望可以向蓝体字的老师这样的批评。望给予指点。这部书最大难点在于:资料很缺,特别是中文资料。下面这篇文章出自如下历史资料:我对其进行了扩充,如正常黑体字。 三月十六,(大理国)王见诸部酋、异邦使臣于五华楼。始赐以酒席佳肴,奏以《奉圣乐》、《锦江春》等诏乐、段氏名曲。亦有异域之音来自天竺、波斯,中有罗摩人,亦称吉普色人之女。不分老少常至叶榆(大理城),以唱乞、巫卜为生。多赐以米粮。其部男子则以游牧为生,所至之地不入民舍,而结棚有水草之地,利于放牧。男者于栖地结棚,管家务、放牧牛马骆驼、领婴孩、侍老者。亦喜狩猎,不种禾稼。元世祖平滇(1252),其部族为元征服。其部三千男女随世祖平滇,为兀良哈台部收编。哈帅喜罗摩女善歌舞,有八妾,最美者三妾皆罗摩人。(明)太祖平滇(1382),遣其部为民。分其地于澜沧一带泽地,封之而不受。喜浪游,卖唱、巫卜,皆女人之事。西平侯知而怜其部族之传习,视人世若梦,行踪若浮萍,飘而不定,结棚栖地多则半年。冬居勐缅、勐定、威远地,三月移居于大理、蒙化、永昌,亦有西走天竺祭祖者,秋凉始归。其所唱之曲,有梵曲、龟兹曲,善诸异域语,精通汉话。兀良哈台令乐师教其蒙汉语。良妾芙蓉夫人为罗摩酋长之长女。良卒,其部至龙尾城哭悼之,来者千余。其女随部族归父所游居。每年清明日必于千里外至良墓(在下关龙坡),哭悼祭之,历三十余年。洪武鼎革以来,其部族后人每年入德胜驿(大理下关镇)卖唱祭祀,皆循前制。曲有大曲十二,小调八十余,皆以汉语唱之。
我写的正文和老师的批语如下: 公元1252年(南宋淳祐十二年),曾经领兵横扫过今天波兰、德国的蒙古大将兀良哈台奉命攻打大理。大理末代王段兴智慌忙应对,无奈蒙古帝国兵锋所指难有匹敌者。欧亚大陆唯有日本凭借太平洋苟延残喘[某某注:常识性错误,日本本身为岛国,此处已经阐明,而此句的含义是日本属于欧亚大陆;不恰当的描述,日本凭借太平洋说法不确切,应该是改为“大海”日本与亚洲大陆隔着的是日本海和东海,如果站在东亚大陆说太平洋多指北美的西海岸];非洲大地若不是[改为“若非”]埃及独木支天,恐也落入铁蹄之下。次年,大理国国都便被攻占。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兀良哈台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和乌蛮 、白蛮等37部落悉数荡平。 对于这位曾经抚养过蒙哥大汗的老臣,兀良哈台在大理显然[应该改为“俨然”]成为了“海外天子”。兀良哈台好美女、喜弓马,虽年过56岁,看着眼前的三名吉普赛女郎也不免欣喜若狂。坐在他身边的芙蓉夫人乃是吉普赛人酋长的长女,深得兀良哈台的喜爱[应该改为“宠爱”]。 因生活习性[应该改为:“因为吉普赛人居无定所,四海为家的漂流生活”,习性一般指动物],芙蓉夫人自幼见多识广、博闻强识[见多识广指人的经历,更多是客观环境,所以可以与前面一句搭配;但博闻强识是一种能力,与前面不搭配,另外该词出现后应该有下午与之呼应才对]。吉普赛人居无定所,春夏住在大理、蒙化、永昌等地,秋冬则移往勐缅、勐定、威远等地。 自从大理吉普赛部落被兀良哈台征服之后,芙蓉夫人便为了部族的利益做了兀良大帅的小妾。凭借着吉普赛人独有的肚皮舞,她征服了拼杀东西、纵马南北的蒙古雄鹰。虽然,兀良哈台对她百般体贴照顾,但她深知人性的卑下。因此,主动从部族中寻找了三名美女为兀良哈台做妾。 兀良哈台沉醉在三名吉普赛女郎的舞姿中,他知道这种舞蹈:硕大的人跳不了,美感全无;麻杆儿也跳不了,没有韵味。必须是那种“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美女方能跳好。孛烈儿、捏迷思等国(意指:波兰、德国等欧洲地区)美女则是高大笨拙;宋地常出“江南粉娃”但过于娇小柔弱。唯有罗摩女[从蒙古人或当时的称呼吉普赛说法,所以要有解释,另外此样文只能使用一种]刚中寓柔,阴中藏阳。 正在兀良大帅喜看舞蹈之时,大汗的旨意来到,命其兵攻宋朝(南宋)。兀良顿时起身,手一挥三名吉普赛女郎离去。不知是年龄越大越怕死,还是美妻娇窃让英雄气短。自从纳了芙蓉夫人后,兀良哈台越来越迷信占卜。芙蓉夫人手中的78张奇怪纸牌,不知有何魔力,竟然每次都被它言中。 芙蓉夫人一听到大汗的旨意,再看兀良大帅的表情,便以确知他的意图。因此,也起身跟随他来到了自己的寝室,拿出了纸牌,将其递给了兀良哈台。 兀良哈台看着她,脸上显露出吃惊的表情,他惊讶自己竟能与神女为伍,自己的所有想法似乎都被她洞穿。兀良接过纸牌开始洗牌、切牌,之后交还给芙蓉夫人。芙蓉夫人则按照问卜规则,开始了占卜。 芙蓉夫人知道兀良哈台是一位暴脾气,性格豪爽。因此,便直接对其言说结果——吉! 兀良哈台顿时如释重负。 兀良哈台对芙蓉夫人笑言,今日占卜为何与往日不同?往日的占卜,问这问那需要好长时间,今日为何如此短暂。 芙蓉夫人对言,往日无事,今日紧迫。 对这78张奇怪纸牌的疑问积攒到今天,使他不得不张口问芙蓉夫人,它们的来历,芙蓉夫人笑而不语。 兀良哈台看着这位比他小四十岁的爱妾,心中感慨良多。吉普赛女子十二三岁便可成家,她十三岁嫁与自己,而今已有三载。三年中屡遇危险,必求她占卜吉凶,次次应验。小小年纪,竟能让那五个女人(兀良哈台一妻五妾)处处夸奖,不是神女又有何解?自此兀良哈台对芙蓉夫人越加宠爱。 1256年兀良哈台领兵攻击南宋四川,其后于1257年冬兵进交趾(即今天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安南王不敌蒙古大兵上书臣服。1260年蒙古大汗蒙哥之弟忽必烈成功继位,调兀良哈台回北京。芙蓉夫人虽然劝阻,但兀良哈台执意回京,归往上都(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内),数年后后前往中都(后改名大都,即今天的北京),不久兵权被解。1272年魂归苍穹。受其依托,芙蓉夫人将其葬于今天的大理下关镇。 芙蓉夫人因自小在中国长大,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因此,每年清明必归云南大理下关镇为兀良哈台扫墓焚香。三十多年间无论居于天涯海角,必每节不差。三十多年后嘎然而止的那一刻,想必就是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年。此后的清明,兀良哈台的墓可能会有人去扫,因为他的妻妾很多。但她的香不知何人去上,因为她的男人只有一个。 BT3:闪电的行走 无法把捏你的踪迹 吉普赛人在中国的踪迹点点星星,吉普赛人在南宋时期便已经在云南、四川等西南诸省固定出现。大理王每年农历三月十六都会在五华楼接见各国使臣,吉普赛女郎的歌舞也时常出现在其中。 其后在明太祖灭元时期,出身于贫苦之家的朱元璋义子、平西侯木英(即评书中著名的朱沐英,后由朱元璋之妻马皇后改为沐英),深感吉普赛人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苦,便专门为其划归居住地,但因吉普赛人生活习惯原因最终作罢。 ZL: 1.塔罗牌的来历之中国说 吉普赛人用于占卜的78张纸牌其实早受中国影响,早在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便经常在宫中玩儿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用于斗酒。吉普赛人的祖先乃是天竺北部的多姆人,身处首陀罗,其后因抵抗外敌,积极应征参军被提升为刹帝利。因兵败国破无颜面对国人,自此四处流浪。 多姆人早在唐朝便因印度北部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来往于两地之间,逐渐接触到那时较为流行的“叶子戏”。因为,多姆人善于占卜,有些人便逐步将其与“叶子戏”结合,经过数百年的流转,不断吸收各国、各地区占卜文化的浸染,使其在十四世纪基本定型。因这种纸牌的表现形式受埃及影响较深,往往被人称作“塔罗牌”。 2.文中历史人物简介 兀良哈台:生于1200或1201,卒于1271或1272,蒙古大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部人。受到历代大汗重视的他,曾抚育过成吉思汗之孙大汗蒙哥。1233年攻占金国将领创立的东夏国,1235年随同拔都横扫欧亚大陆。 芙蓉夫人:根据历史史实和吉普赛人习俗等推断,芙蓉夫人生于1240年,卒于1310年前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22:57: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