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常识与直觉往往相反。
综述
- 很多执行主管相信要解决复杂的情形,必须将一个系统分割成可控制的许多小部分——推动每一个部门以期获得整体的进步
- TOC的假设条件:“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有其固有的简单性。这固有的简单性决定系统的有效产出。”
- 在改善任何系统的有效产出时,支配的因素非常少,而正是这些少数因素驱动着系统的简单性。
- 目前情况下,TOC的分销解决方案使得整个供应链能够一致,比完全整合计算机系统要简单得多,见效快,成本低。
引出核心的问题:
- 必须将整个管理团队的所有努力都集中在哪些因素上,才能获得最佳的改善效果?才能增加“有效产出”?
本章的两个案例:
案例1
- 背景:
- 一家制造并销售电缆的西班牙公司,主要客户是铁路或电力公司。大多数生意是以重大项目投标方式取得的。
- 曾经做出的改善:
- 降低成本
- 更短的产品生产周期
- 寻找更多的客户
- 努力开发新产品
- 目前情景: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 重点:
- 像这种按项目供应的电缆线产品,在不以降价为手段的前提条件下,怎样为客户带来附加价值。
- 对比因素:
- 价格:
- 对采购中介而言,可能是一个重大因素。
- 从项目经理的角度考虑,它没有多大帮助,除非是极大的价格差异。
- 交货周期:
- 项目经理通常抱怨原料所需的交期太长,特别是那些在最后阶段经常改变规格的产品。
- 最终方案
- 前提:后勤支持必须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完美无瑕
- 允许项目经理在交货期限前较短的时间才最后确定电缆规格,而且没有处罚。
- 承诺更短的交货周期
- 提议并写下书面的保证:为延迟交货支付赔偿金
- 背景:
案例2
- 背景:
- 一家美国通信产业的大型分销商,产品的持续变化、高度的不可预测性、激烈的竞争、不同销售渠道和市场……
- 相关情况:产能、现金、库存、客户类型
- 面临的问题:
- 仓库爆满
- 缺乏大笔现金
- 相互指责:销售指责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指责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责备销售部门
- 目前情景:勉强收支平衡
- 当你发现自己掉到洞里头,就应该停止挖洞
- 重点:
- 首先必须坚持完善相关后勤及物流机制,以迁就市场营销与销售的推动工作(识别组织的最大制约因素)
- 在所有市场营销与销售的努力后,吸引到一位条件相符的潜在客户上门,却让他离去而未能达成交易的情形,称之为浪费。
- 解决过程:
- 需要某种预测值或是计算方式,以决定每一个SKU(最小库存单位)一开始的库存水准(笔者注:这里实际上是指明了一个问题,实际销售量与库存量不符,错误的预估又被进一步放大。)
- 对待大型的最终客户
- 以寄售的方式将最终买主最常用的货物放置在他们的场所,并补货
- 应采取多品种、少批量而非少品种、大批量的运送战略。
- 假如能够订购正确的货物,便会减少缺货的情况,有效产出也会增加
- 对待零售商
- 重点是促使零售商减少刻意的大量订货,
- 其实每天下订单比一两个月下一次要简单得多。
- 是什么使得零售商相信他们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好处?
- 保证现在货物的库存量会减少一半
- 现金将会额外的增加
- 多出的现金可以增加商品的种类
- 对待供应商
- 筛选最重要的几家供应商
- 提供因缺货而造成损失的实际数字
- 要求使用相同的补货原则(每日订货)
- 对待从事项目的客户
- 使用案例1中同样的方法
-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