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boy2004兄,如果真的以人生历练读透了曾的整套理论(而不仅仅是近来大陆在商业因素驱动下出版的这些书),应该不会说他把“威”抛开了,特别是如果读了他和他夫人合著的《中国的经权管理》(1983),相信你就不会认为曾谈的只是仁、义、礼这些了。曾的深邃,很容易因为他目前出版的这几本书、做的一些讲座而被解读为圆滑和市井,但以我的认识,曾近来在大陆出的这些书、四处的讲学,背后的商业运作意味实在太明显,这恐怕也不是他老先生可以奈何的。 近来曾出书是很快,难免给人暴发户的感觉。不过我想你也一定知道,曾出道成名已经几十年了(上面提到的这本书,在台湾获颁“中正文化奖”和“经济部”中小企业处金书奖),而从他的《中国管理哲学》一书溯源而下,便知曾所鼓吹的,不仅是历经磨练的人事精髓,还有着深厚的国学造诣作为支撑,纵然难免夹有糟粕(但以中道的理论视角观之,则糟粕本身亦无可厚非),但其借鉴价值绝非秉持先入为主的批判眼光读过一遍,便可妄下定论、品头论足的。 我想,webboy2004兄的有些批评很中肯,但有些则恐怕有些过激了。《北大商业评论》所进行调查的信度、效度不论,我特别想指出一点,这种提炼成功要素的做法,本身就是有悖论在其中的。特别是,怎么能以考研教材这么荒唐的东西作为佐证呢?而阳明先生的理路,也恐怕不是考研教材那种断章取义的资料所能够阐明的吧? 佛经翻译中有“多义则不翻”的原则,因此,由于M含义的丰富性,用它来统摄中道的理论,似乎亦无不可吧?易经的易,就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含义,如果讲明,那岂不是太罗嗦直白了! 我的看法是:四十岁之前,慎读曾仕强,既然慎读,恐怕也可推论出对于评论曾式理论的态度。曾的理论价值姑且不论,他出书背后的个人动机也可以存而不论,但他的书热销,这个现象本身倒是值得思考。更加积极的态度,我想可能是:读书不在挑刺,而在有所借鉴和扬弃,这样才能于人于己有大效用。webboy2004兄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