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趋激烈,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但是从身层次上看,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与人才水平的竞争。企业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因此,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现代社会涉及政府、组织和家庭的重要议题。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远远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如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的增长,只有20%是物力投资的结果,80%主要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作用,或者说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特别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显突出。根据相关资料得,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百分之30到40,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估计可以高达百分之20,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回报,估计可以高达百分之15到百分之20。可见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多么的落后,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的人力资本是多么的充足,在今后几十年内,如果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合理,将出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繁荣,富强。 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力资本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源质量的投资。其具体作用和范围如下:
1、对教育和训练的投资,以培养和提高在职或未来劳动力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2、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投资,以保证必要数量的劳动力供应和在职劳动力的健康水平。 3、对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投资,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各地区、各部门劳动力的余缺,并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劳动力的专业技术特长。 4、对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公务员吸纳的投资,以增加本国劳动力和相对紧缺的专门公务员的数量,提高公务员智力的总体水平。 由于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现代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这对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是适用的。 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可计算性。对教育投资的定量化计算,基本上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从企业总收益及其增长部分中再把教育投资所作的贡献剥离开来,计算其收益率。其基本公式为:收益率=总收益/总成本。 人力资本存量高会增强对外资的且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向科技要原料,向创造要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消化吸收能力和提高对外资的利用效果,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五十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曾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国资本来求得经济增长和发展,但效果不佳。“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而二战后的日本和西欧却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学家研究后发现,产生这种不同效果的原因就在于各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核心是由于科技进步、企业经营和社会活动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能,立足于智能开发的主要思想是:
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并能直接贡献于生产率的提高,其潜力是巨大的。 2、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知识经济社会,各国政府有责任不断提高教育投资。因为各国人口先天素质和潜在能力基本是均衡的,但是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却是有差别的。人口的体质与素质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虽然与国民收入、文化、历史与地理条件有关,但其根本原因是各国教育投资水平不同,社会平均教育程度不同。 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具有更大、更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美国1900~1957年的57年间,教育投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物力资本增长速度,其所获利润结果为:物力资本投资所赚回的利润增长了3.5倍,同时教育投资增加的利润则达到17.5倍。 量的巨大差异。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大功用在于它不但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且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向科技要原料,向创造要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从中国近些年来看,国家在教育这一块投资可以说是十分大度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使人力资源在供求方面发生了很大的问题,比如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困难,以及很多人力资源不能对口就业,从而在专业错口中损失了很多人力资源,没有能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虽然,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每年以几十万的速度增长,然而不仅没有使经济与资源供给协调发展,反而使就业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一道屏障。从此可见,我国在大力投资人力资本时,也应该同时考虑好这是否与我国的经济相协调,从而能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人力资源,使其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而使投资与收益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