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1970年出生于英国,1990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中文系。1999年开始编制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 “Hi,nice to meet you!”传统的英式开场白之后,马上换成熟练的中文,“你好,我是胡润。”浅色竖条衬衣,灿烂的笑容,略带孩子气的眼神,在位于上海吴江路的《胡润百富》杂志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人称中国富豪“榜爷”的胡润。 除了保留着不扣领口第一颗扣子的牛津式学院风格和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这位来自英国的“榜爷”身上显露更多的是“中国特色”。对于自己从一个闭门造车的“个体户”到现在带领40人团队的CEO,胡润没有感觉到过多的变化。 “今年我们上榜人数将扩大到800名,但是8亿元人民币的门槛不会再提高。”胡润说,“我们还是一个小公司,成功谈不上,只是得到很多人关注而有一定的透明度。当然这就迫使我们要做得更好,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一种资源。” 这份颇有中国风格的自谦让人几乎忘记,他就是8年前那个为了给中国商人一个成功的标准,在《福布斯》杂志上推出了第一份中国富豪榜的“老外”调研员。 抽言:西方人脑海中“红色经济下没有富豪”的观念被推翻,一时间,几乎全世界都开始关心“谁是中国的比尔•盖茨”?这些富豪在干什么?然而,迅速成名带给胡润更多的则是麻烦。 “开小差”引发的成功指标 据胡润最新的《2007世界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内地“高净资产个人”人数比去年增加7.8%,达到34.5万人,而2007年中国新贵族消费门槛为3800万元,并且这个数字呈逐年上升状态。数据一出,社会上又是一阵对“富豪指数”讨论的热潮。 从最早的《胡润百富榜》到后来的百富榜系列,再到近年的《胡润慈善榜》、《胡润品牌榜》、《胡润民营品牌榜》、《财富品质排行榜》、《至上优品》,以及今年8月15日在上海首次发布的分析与高品质生活方式相关的商品的“富豪消费价格指数”等,胡润成为一个靠排榜走向名利双收的“榜爷”,他的每一份榜单都能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影响与关注度。 而不太成熟的第一份中国富豪榜,据胡润回忆,则源于公司培训课程上的一次“开小差”。 1999年,当时还在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上海)公司做“洋打工”的胡润,希望在离开中国之前能留下份可以交待的“家庭作业”。 “于是开始想关注人,想成功这个词语在中国该怎么定义呢?”胡润告诉记者,“家庭愉快?觉得太主观;税收高低?有些企业,比如IT,他们税收是不高的但是同样很有实力和影响;员工多少?那私营企业和国有一定没办法比较。最后觉得是不是用个人财富积累,因为这是可以用第三方公开数据来统计排序的。” 抱着游戏的心态,胡润找了两个学生做助手,在上海图书馆几乎翻阅了每期的《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花了6个月的时间,首次披露“中国最富有的50人”的排行榜就出炉了。该榜在老东家——《福布斯》杂志上一经刊登,立刻引起全球轰动。 西方人脑海中“红色经济下没有富豪”的观念被推翻,一时间,几乎全世界都开始关心“谁是中国的比尔•盖茨?”这些富豪在干什么?然而,迅速成名带给胡润更多的则是麻烦:2000年中国富豪榜前50位中只有4位是当年中国(内地)私营企业纳税百强,引出纳税问题;2003年榜单一出炉更是触发全国上下对“财富原罪”的讨论热潮。 从“杀猪榜”到“动力榜” 当时在很多中国富豪眼里,百富榜简直是一个不祥之物,谁沾上谁倒霉,谁上榜谁破财。于是“杀猪榜”的别称一路伴随着胡润百富榜的成长。 这让胡润一度很无奈也很困惑,他曾在媒体公开表示:“在生意运作的过程中用违反规则,采取欺诈和作假的手段追求资本最大化的事,任何国家都有。美国有,英国有,中国也会有。美国的世界通信、安然和安达信等公司的造假丑闻曝光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我仅负责调查中国富豪的财富状况,并无法保证这些财富的来路是否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