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中国医药保健品企业出路探寻之一 作者:梁图真 个人主页:http://myhrsky.shangwusou.com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既是大自然生存的规律也是市场竞争的规律,中国的药业也许相对于中国的人口而言并不算是太多,但是相对于生产的产品而言,中国的药业确实太多了,到目前为止,中国除了一个青蒿素之外再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药了,再加上中国医疗改革的失误,使得中国的药业和保健品行业落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但是怨天尤人毫无益处,如何依靠企业自身寻找到一个好的方向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我的想法只是五年的工作中对于医药保健行业的一些感悟和想法,至于是否可行则又另当别论了。 首先最基本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国的医药企业实际上远远过剩,所以资金和实力不足的企业趁还能够抽身离开医药保健行业就尽早离开,否则极有可能被市场和国家淘汰掉。 其次,考虑转变领域,与其在医药企业挣扎,不如转到对自己相对有优势的领域去,比如有这么好的GMP车间,那就尝试一下作保健品或食品的路子,现在保健品领域很乱并且也的确十分的不好干,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干,相对于保健品企业而言,药企是很有优势的,首先,保健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而且大多是代加工,在企业规模和生产销售上,普遍都处于劣势,而且保健食品生产批号申请注册相对而言并不是很难,无论风险还是运作相对于药品而言,药企对保健品企业都有很大优势,利用保健食品行业来分流,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药品都是有明确的功能并且事关病人的生命,而保健食品只是对于身体的一种调节或者滋补的食品,而且中国的保健食品实际上盲目的跟随了安利或者说国外的保健食品模式,根本就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模式和方向,所以现在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死胡同,趁现在利用药企的分流来振兴和建立中国独特的保健食品模式,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至于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的失误在哪里,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安利的维生素卖得好,所以呼的一下,上千家保健品企业都生产和安利几乎一模一样的保健食品,有的甚至连标签和瓶子都几乎是完全克隆,安利的直销销售好,于是近百家直销企业都起来了,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有优势的销售模式,只会跟在第一名的背后跑,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和当初中国的医药行业犯的错误是一样的,那就是只是仿造而不是仿制。 谁规定的保健食品就是维生素、液体钙、深海鱼油、大豆异黄酮了?只要对身体的某些机能有改善和调节作用的,都可以作为保健食品或者营养食品,中国有多少种中药材和植物?中国有多少种滋补的药方和保健配方?而且为什么要抛弃先祖的优秀的文化和养生之道而去跟随外国的营养套路呢? 外国的营养保健是吃什么补什么,就好像现在的外科手术一样,你缺乏什么营养元素我就补充什么营养元素,而从不将人的健康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中国的药学呢,提倡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利用先天的植物或者天然的食品来调节你的机体,让他们激发或者协助你的机体自身来对抗疾病或者来改善体质,这要比国外的维生素来的既安全而又保险,就算是维生素来自于天然植物提取,但是毕竟它是经过很大的加工,而且中国人有自己的营养档案和营养体质参考吗?所有的维生素类保健食品摄入量都是依照外国人或者西欧人种来设定的,是不是适合中国人,相信我不必多说。 中国的药企和保健品企业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路,那就是走快速消费品(有特指,在这里我指的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对人的机体有全面基础的营养的整体作用(但是不是那么明显的),我认为这就是营养食品,他们并不是需要注册保健食品批号,就比如螺旋藻,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营养食品,但是为什么所有的保健食品公司都要把它压成片子当作药品一样卖呢?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进,比如螺旋藻饼干、螺旋藻饮品、螺旋藻蛋糕、螺旋藻啤酒……,螺旋藻有鲜艳的墨绿色泽和独特的微腥香味,还有营养作用,只要找到有意合作的食品厂家,合作开发出一款独到的好产品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这总比大家都在压片子然后拼命的压价出货,一直到螺旋藻便宜的一点利润都没有了,而消费者反而对他不断夸大的宣传和不断的降价而充满疑虑避而远之要好的多。 (行业思考,写于2007.04.21)
一百元,让您的名片也上网,我们致力于为您或您的企业提供以及解决低成本的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方案,欢迎进入名片山东网:http://www.mpsd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