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怀心腹事的方便面巨头们,在涨价问题上第一次步调一致。 "这次涨价至少酝酿了四五个月。"昨天,一家方便面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此次协议达成的过程,他的评价是"各怀鬼胎",但有一点却让他们达成一致:再不涨价,大多数企业都"玩"不下去了。 生死边缘
充分竞争的方便面行业,竞争态势用激烈二字形容已显得有些简单,单是层出不穷的非商业打击就让人目瞪口呆。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竞争对手迫于压力,竟然在其目标消费者集中地周围散布谣言,让他们不堪其苦;个别企业有意散布的"油炸致癌"说也让油炸方便面企业受到很大冲击。 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各巨头之间始终缺乏信任,因此即使成本大涨后,各方便面巨头也都慎言集体涨价。2004年,各家行业巨头也曾和此次涨价一样共商涨价计划,并达成一致,但当涨价日来临时,都曾信誓旦旦的巨头们发现,有一家企业仍然维持原价。大家此时明白,他们都被"耍"了。 因为方便面对价格非常敏感,单独涨价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丧失,对小企业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关门。 "之前,方便面行业从没有集体提高价格的成功经验。"上述方便面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 据公开资料,棕榈油采购价格去年同期为4000元/吨左右,而现在已是7000~8000元/吨,面粉价格去年同期2元/公斤,现在也有不小涨幅。 如果这种价格变化不够直观的话,可以换成如下描述:除个别方便面企业的部分品种外,目前都在赔本赚吆喝,"全行业都在亏损。"上述方便面企业高管说,以中低端方便面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企业,更是损失惨重,方便面五大巨头中的一家企业仅2007年第一季度就亏损1000多万元,更多的小规模企业则面临着集体关门的危险。 "行业确实被上涨的成本压力逼得很紧。"行业营销专家冯启对记者说,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你死我活",但现在的成本大幅上涨却让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不涨价得"死",涨价也可能会"死",但至少还有"活"的机会。因此各怀心腹事的巨头们在涨价问题上第一次团结起来。 "企业都开始向有关协会反映,要求集体涨价,"上述方便面企业高管表示,"协会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它是被大家'拱'出来的。" 共谋路径
这一次,在2004年涨价中"背叛"的企业,也没有爽约。不过,对于此次涨价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求之不得,尽管大家都有需要。 "白象等企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需求最强烈;华龙尽管也有不小压力,但资金相对雄厚,相信华龙还能撑下去;中高端市场份额较多的企业更是没问题。"上述方便面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 同时,对部分巨头来说,这次成本上涨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在中小企业都很艰难的时候,巨头们则可以收获更多市场份额,尽管它们也有巨大的成本压力,但压力要小很多。 对于此次涨价,四川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在回复给记者的资料中表示: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家方便食品企业在涨价之后一直愤愤不平,方便面巨头同步涨价,"挟持逼迫其他方便食品也必须同时涨价才可以求得生存。" 昨天,白象食品常务副总裁盛家武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三次会议都由某学会组织召开。" 不过,上述企业高管认为,"企业还称不上专门为此事开过会议。"可"电话会议应该有"。据记者掌握的资料,各家巨头在郑州和南方某地开会时,都曾经就此问题交流过,尽管开会的目的并非涨价。 记者昨日试图就此事联系康师傅,但没有得到回应。不过,昨天有企业中层经理对记者承认了行业协商的存在。 涨价幅度高于成本涨幅 目前,方便面行业对涨价能否坚持还有疑虑,尽管政府出面干预的可能性很小,但涨价幅度是否适当的拷问会让企业处于不利境地。 此前,各家企业都各自有小幅提价,但随后的成本上涨让涨价成果化为泡影,而"这次提价会有较大效果",冯启说。据公开资料,此轮涨价幅度为20%~40%,而成本综合上涨幅度在17%~20%,显然,价格上调的幅度已经超过成本上涨的幅度。 同时,涨价让经销商原来的利润消失,因此很多企业把此轮涨价的5%给了经销商。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对联合涨价一直保持沉默的各协会和企业,在发改委于近日下发通知,禁止经营者串通定价、联合提价之后,北京市奶业协会、中国快餐联盟便纷纷站出来否认了价格联盟的说法,统一和康师傅两家方便面生产企业也均否认此次是联合涨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