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驳动辄附子论

[复制链接] 0
回复
7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28 17: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驳动辄附子论
附子一药,难证危证多倚重附子,其论不假.
盖附子辛烈.走而不守,善开阴霾,破阴回逆,攻效显著.盖猛烈之药,错用误用,足以杀人.特发表本人意见
肾为性命之根.水火之脏.不死之人.水火合抱在一起.故肾性封藏,且肾气之滋养,全依赖后天五谷运化之精微.即后天养先天之义.若辩证不明,妄用附子肉桂之辛烈之药,则肾中水火拨动.肾不封藏,变证多端,流毒无穷.附子为补命门之药,温燥肾水之阳,非补肾药也.补肾药,肉从蓉,枸杞,补骨脂巴戟天之类也.久病杂病,着重脾胃,运化水湿.肝气不舒者,兼理之.重者,肝肾两调.若火不温土者,脾肾两调.具体如何处理,当视其证处理,非一二句可尽言之.
吾观先贤善用附子者,如郑钦安、吴佩衡、祝味菊等.当代李可等明家.无一人不深入经藏,深究内难之理,博取众长,对附子肉桂等温热药运用,各有发挥.此实乃医门、百姓之福.

     初学中医者,当以三大经藏(内经、伤寒、本经)为根基,阅后世贤者医著广见识,精研药理方论利其器,以医案把脉明医思路.苦下功夫,定能医法圆通.入堂堂中医之门.造福苍生.
善学医者,当舍其形而学其神,勿为用药形式所迷惑.明理为首要任务.盖中医者,阴阳之大道也,若不明阴阳互根,阴阳变化之理,不言医.不学仲景之法,皆旁门左道,不入中医之正宗嫡传.
今观网上问诊多多,本为造福大众之事,若四诊不全,脉象、舌苔图未曾阅见。若草莽从事,动辄附子肉桂等温烈之药.多致谬误.医者关系病家性命.若草莽行事,实有借济世之名,而操杀人之事也.
本人意见.不当之处,当请多多见谅.

医贵中正,偏颇者,得失参半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