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企业文化建设可否"克己复礼"

[复制链接] 4
回复
13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6 16: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可否“克己复礼”

2007/06/06

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为,中国的历史并不像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人治社会。中国在延绵几千年里,没有因为某个人而存亡,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明显不会是人治的结果。是“礼”在维持着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秩序,统治者只不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更认同的是中国是一个“礼”治社会。

一、历史给我们“礼”的启示

几十次的改朝换代,社会秩序却没有因为统治者们的相互厮杀而混乱,社会本身好像就存在着一种制约的力量,好像也是“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似的。时至今日,这种“礼”越来越淡泊了,尤其是被青年一代所不耻,所以,大家称之为“个性”,傲然不群的青年人被称为“另类”。没有了“礼”的束缚,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不为大众所认可的事情,这时就出现了不和谐。

当年,周公为了纠正男女婚娶中不严肃的仪礼,亲自与夫人演示“三媒六证”之婚礼程序。在接下来的几千年时间里,“礼”成为了中国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不会因为汉唐的强盛、满蒙的入侵、晚清的腐朽而使社会根本秩序发生变化,大家都在维护这个“礼”。在法制相对不完善的基础上,“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被绝大数人所接受,后来,鲁迅就站出来骂这个是“吃人”的制度。其实,万事都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分清真假,去伪存真。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尴尬

中国自古贵远而贱近,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运动正在消靡,欧美的理论、欧美的案例,却鲜有人谈谈中国企业之文化建设。

很多企业没有很完善的制度,即使是有,也没有很好地执行制度,但企业总体来讲仍然井然有序,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其解释为企业文化的作用,可是当真有人做出《华为基本法》来,大家又是一片哗然。事实上,他们所宣传的企业文化只是老板的一厢情愿罢了,员工们在维系着一套很多人看不懂的文化,有的甚至是看不上眼儿的东西在维持着企业秩序。

从形式上讲,这就是“礼”,是员工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礼”,是“礼貌”、“礼尚往来”、“礼轻人意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从内容上讲,就是“仁义”,是员工(包括老板在内)们之间所行的仁义,这就构成了一个文化体系,这套体系是大家从社会上带进企业,并得到彼此默许的,这就是“礼”治企业。

党在宣传上,基本是回避中国传统礼教文化的,事实上,已经糟蹋得没有多少了。如果有什么孝敬父母的事迹,在报导时也要说,这是长期受到共产主义教育的结果。出现打骂父母等社会不良现象,也不会说这是对“礼”的根本性否定,而导致道德败坏的结果。所以,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都自觉不自觉地学习这种宣传基调,大搞形式主义,弹高调、唱赞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一种情况,真正维持企业运行的“礼”(秩序)的文化没有得到弘扬,这种赞歌反而成为了主题。

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现状与实际宣传不相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如果企业仍然在我行我素(唱高调),员工也只能阴奉阳违,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尴尬所在,这简直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16:17:44 | 只看该作者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太高深,越研究就越感觉其深邃得很,需要研究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眼光非常独到才行,笔者自叹学识浅薄,只能试着从个人对生活、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的一点认识去理解这些文化在现实中的体现,看看能不能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起点建设性作用。

1、对“礼”的内涵认识不充分是导致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收到了朋友的一份礼物,一般都会找个机会回赠予他,如果有外国朋友问道,为什么要回馈呢?我们可能会说出一大堆理由,而对于“礼”的文化很浓重的古代,人们会说,“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孔子的思想,在现实在的反映。

现代人一般不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了,没有理性地认识这个问题的本质,久而久之,一些类似的习惯也会慢慢地被放弃掉。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哪些人会去探讨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可能根本就找不到,即使是一些感觉好像不错的东西,但也不知道其究竟是个什么。

对于自己企业的文化认识不充分,使企业文化工作无法落地,这是现阶段企业文化工作不能落地的根本性原因。

2、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哲学信仰

笔者亲历的一位老人在面对别人质疑其在撒谎时,老人说,“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有骗过人,我这么大岁数了,还会骗人吗?我不求好生,还求好死。”这些话字字千金,只要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就会得到肯定的答案,他是不会撒谎的。一个佛教徒可以把自己仅有一万块捐给寺院为佛贴金,一个儒教徒可以为仁义而撒血,他们的道德是以其信仰的哲学为基础的。

现代中国人没有100%信仰,但却有一些比较模糊的价值标准,如“丧良心”、“缺德”、“不讲究”、“不像话”、“失礼”、“够意思”、“有悖人伦”、“太过分”、“有恩情”……这些构筑了人们判断一件事是不是合情合理的标准体系。事实上,这也只是经过150多年的批判后,中国古代礼教残存的那么一些东西罢了。这些从父辈那里残留下来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共同遵守的,在不同的企业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我们无法让人们去信仰宗教,所以,企业文化必须要植根于此(星星点点的哲学基础),否则寸步难行。

3、文化内涵与引导手段必须般配

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

不能为了形式上好看,而生造、生靠内容,这必然会事与愿违。不能把企业文化教育搞得像政治宣传一样,一看到某些形式就想到了红卫兵,就想到了入党宣誓。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讲,其宣誓没有任何意义。“我做不到这件事,天打五雷轰”——他不信鬼神,还会担心违背誓言雷轰不轰他吗?

企业文化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本来是非常好的东西,不能将其用政治化的手段开展,否则只能是短命的行为。当年的共产党宣传是做到了顺势才取得成功。战士们是穷得揭不开锅了,不造反就得饿死,才可能拼命,才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部队文化。

日本人不谈爱国,只谈喜欢日本。这就是情感的真实流露,爱国主义只是政治家们的一厢情愿。我们喜欢自己的企业,是因为这个企业的文化氛围让人很舒适,可以给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就业机会——平庸者可以默默无闻,机灵者可以见缝插针,实力派可以能全力以赴,大家各显神通,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大舞台。如果是赤裸裸地说“热爱企业”,那就大相径庭了。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以,在理解文化的内涵之后,必须辅以恰当的手段,才可能使宣传得到成功,不要太牵强。

 

由于员工间遵循“礼”,用“礼”的标准来做事,即使没有制度,企业员工相互的业务往来也一样会井然有序。如果把“礼”比作是一台机器的话,“仁”就是组成机器的材料,为机器提供润滑的油剂,“制度”就是这个机器的地解固定座。只有“仁”与“礼”交错运用,将其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才可能把企业管理好。

 “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前,只是听人家那么讲,写完这篇文章,让我真实感觉到了《论语》原来真的是可以为企业管理而服务的。多看看《论语》,是不是会与比中国专家笔下的欧美管理学更实在一些呢?更多的课题留给专业的学者吧,笔者只能在这里抛砖引玉了。

板凳
发表于 2007-6-6 17:15:59 | 只看该作者

"礼"是我们国学中最显著的内容了,楼主说得很好!

我们中国人就个人来言,讲的严己宽人,但是企业是很难做到的,它要做一个金钱利润的产生源,如果去注重"礼"的话,它是不可能获得很好生存的,我虽然在一家企业工作才2年的时间,但是看见东西和知道的内幕却是痛心!好在这时候还有一个"法"的约束.

4
发表于 2007-8-1 13:38:2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中国人没有100%信仰"   非常赞成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只能靠自己的内心的道德做事
5
发表于 2008-6-20 22:25:07 | 只看该作者

“礼”确实在企业文化宣传中很少,最多是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互爱互助等等,但也不是重点宣传的内容,受楼主提醒,我们确实需要再考虑一下了。不过,制度和流程还是有很大必要性,企业运行和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em04]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