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行走笔记:中国的海岸线是第二条长城吗?

[复制链接] 1
回复
9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2 16: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

行走笔记:中国的海岸线是第二条长城吗?

                             严忠明

中国人利用海洋的方式,同他们种田的方式十分相似。我无数次坐船从蛇口去澳门的内港,但一路所见的海洋景观让人十分失望。

 

面对海洋带来的兴奋与博大感很快就会消失,珠江口的海水缺乏碧兰清澈的底色。沿着海岸线观察,你会发现人们讨生活的各种设施,沿途密密麻麻布满海面的养殖场,一排排不知道永远养不大的是生蚝还是海胆;耐心十足的小鱼船在近海围捕,发誓要捞起混浊的海水中,最后一条指甲大的小鱼。

 

人们用种田的方式分割了海面,就象大陆的田野一样,那里的景观是次要的,首先是它能生产多少填饱肚子的东西。所以我对那些声称澳门可以搞海洋旅游的所谓专家们投去一种篾视:你以为澳门混浊的海面是悉尼吗?

 

中国人理海的方式大致如此,便难怪中国所谓的滨海城市并不漂亮了。广州、上海、天津、深圳如其说是临海城市,不如说是内陆城市搬到了近海。因为这些城市永远没有真正的海洋气息,不要说像意大利的威尼斯、葡萄牙的里斯本,澳大利亚的悉尼,新西兰的奥克兰,就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的美景,在中国大陆的海岸线,一概是见不到的。看不到碧兰遥远的海域,也没有海鸥点点、白帆片片,更见不到悠闲快乐的市民,沐浴在海风中无所事事。

 

我想,这首先是城市选址的特点造成的。中国的临海大城市,首先要考虑同内陆入海的江河有密切的联系,它首先是内河的卸货码头,其次才是出海的通道。这是较早期中国濒海城市选点的特征。深圳尽管是新的城市,但其城市规划的思路却一样老掉牙:这个城市把中心区选在福田,追求在地理上的中心位置,而不是象世界真正的海洋城市,城市中心会在临海的近端高地。所以依然是大陆式唯我独尊的思维,要左右护持,前有望后有靠,由此也消解了深圳大部分的海洋特色,同临近的香港城市风格根本无法匹配。

 

由此我发现中国的海岸线,是中国的第二条长城。明白这点,需要多年的观察和比较。长城在北,它主要的作用不是防御外敌来犯,而是防止内陆的人走出去,它首先是心理的防线;中国的海岸线同样也界定了中国式的思维;它对几百年以来的外来者没有多少防御作用,而主要是防止我们走出去。所以,我们在海岸线观察到的只是失望:人们用伺弄土地的方式去打理海洋,我们与海洋国家的思维的差异依然巨大,我们没有从海洋文化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依然用大陆思维处理海洋。

 

最突出的例子在海南岛。海口和三亚的城市无可救药地是大陆城市的翻版,这当然已无可挽回。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未开发的天生丽质的海湾,如海棠湾、香水湾、清水湾等,那已经是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中,唯一有希望真正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地方。形势并不乐观,人们在资本的簇拥下,用城市种房子的思维在那里谋划所谓的旅游地产,当海岸边布满富人们洋洋得意的建筑垃圾时,中国的第二条长城便真正建成了。

 

海洋对我们来说,依然还是陌生的命题。我们骨子里,还是带着大陆思维和一点点对海的好奇,希望在此做一个愉快的观望者,建造一个又一个叶公好龙的新版故事。心理上,我们已越不过这条边际清晰的长城。

-------------------------

[注]本人转自http://www.yansplan.com

作者系澳门城市史博士,中国十大策划专家,曾是我的策划老师。今转帖分享。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16:59:29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8-1-30 11:12:37 | 只看该作者

当海岸边布满富人们洋洋得意的建筑垃圾时,中国的第二条长城便真正建成了

现在海边基本已经全是这种垃圾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