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接到朋友Z君的电话,约着中午一起吃饭聊聊。自从他变成四大傻之一(做咨询做成员工)后,我们还没见过面。各自忙着手上的事情,一晃都半年多的时间了。 Z君之前作为项目经理,为这家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后来干脆被客户老板给挖过去了。问及近况,不太理想,刚聊没多久他就很严肃也很焦虑地问我一个问题:正值黄金年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困难重重,有些地方几乎都不能改变,自己值不值得花几年的时间在这样的公司里面? 他在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工作,老板是浙江人。公司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分散,内部关系比较复杂。老板精力全在业务上,对管理很不重视,而恰恰会在很多方面坚持自己的管理方式,非常固执。他进去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收效甚微,有些工作因为触动了部分老员工的利益,遭到明目张胆的抵制。最让他头疼的是,老板的很多理念难以改变。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价值。 在我认识的HR朋友当中,这种焦虑、空有一身抱负而无处施展的心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前两天一位朋友就人力资源工作没有成就感在MSN上与我感慨了许久。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企业当中负责HR工作的人越来越年轻,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大多拥有人力资源的专业背景或MBA的学位,掌握着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仅仅做人事基础工作的定位很是不满,对提高自身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着热烈的追求。在他们其中,有很多是觉得咨询是在隔山打牛而亲自撸袖子上阵的顾问们。 无论是读了MBA做HR的朋友,还是咨询专业到实践的顾问,我们可以称之为飞鸟: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是,理念像小鸟在天上飞,行为像猪在地上爬。飞鸟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这样一个特定群体所独有的标签。 飞鸟的落地相当痛苦。用个不恰当的比喻,飞鸟发现自己爬的速度并不比它之前有些不屑的猪快,姿势似乎也并不优美。每天的缓慢爬行让它陷入现实的痛苦,在心里它开始怀疑自己的落地的选择。更要命的是,它开始因为理想的坍塌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疑和焦虑。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让很多飞鸟痛苦。理论总是有若干假设条件,看起来越美的理论,假设条件就越多,在现实当中就越难实现。比如员工绩效管理,基于战略的清晰合理的目标、过程当中教练式的沟通、良好基础基础上的绩效评价会议、完善的提升计划,背后是管理基础雄厚的公司、管理能力高超的主管、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在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当中都不具备。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让很多飞鸟痛苦。我们总是低估做成一件事情的难度,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当飞鸟们携在课堂上学到的十八般武艺,信心满怀地渴望在公司内部大施拳脚时,种种因素会让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甚至画为泡影。当理想被现实冲击的七零八落之后,飞鸟痛苦不已。 系统思考与搞定事情背后的能力要求的差异让很多飞鸟痛苦。对于很多顾问而言,往往是在系统思考和体系设计方面的能力偏强,而在把事情做成方面的能力偏弱。他们在企业的责任体系之外,在追求把事情做成方面,屁股决定脑袋,永远不会有像客户自身那样的渴望,也就不会在把事情做成方面有太多的实践和经验。想法与结果之间的距离,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远,把想法变成结果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能力,而不仅仅是系统思考。遗憾的是,飞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使它们有了这样的意识,转型也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 飞鸟的落地注定是痛苦的。痛苦与快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飞鸟的落地是一种修炼,没有痛苦,何来收获?何来经验?何来长进? 看不到硬币的另一面的飞鸟,可能是因为对于企业的现实抱着不切实际的奢望,过于理想;最重要的,可能是因为它们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这样就容易把达成目标的路途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看成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愿更多的飞鸟落地后,能够爬的很从容,很潇洒。 共勉,自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