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报》是在上海轨道交通内早上免费提供的一种以广告为主的晨报,上班一族在乘车时几乎人手一份,翻阅报纸的过程中,大家等车的烦躁也就减少了许多,尤其是对那些乘坐4号线的人说更是如此。因为你一旦错过上一班,一般要等待10多分钟才能等到下一班,我想这是报纸的发行者没有想到的附加功能。
我每天也是这样,上到站台后会去取一份。我看报的速度本来就很快,再加上报纸的信息量(广告除外)并不是很大,所以通常在3、4分钟内看完,剩下的时间就拿在手里面等到下车时再扔掉。在车上,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但又没有打发时间的方式,就在路上细细的看广告,于是无形中提高了这种广告的宣传力度,我猜这《时代报》的广告费用会不断上涨的吧。
有一次,我很快看完了,但是车还没有来,拿在手里面有些别扭,就想扔到垃圾桶里,但是看到垃圾箱中已经有多半桶这种报纸了,抬头一看,取报纸的地方离垃圾桶不远,就顺手把报纸还给分发报纸的阿姨,我想应该会多一个人能看到这份报纸吧。
后面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在车厢里面的适当位置放置这种可以取还的报纸栏呢?大家看完后可以塞回去,别的人也可以再看;另外在醒目的地方印上“阅读完后请放回,方便其他人取阅”的字样,我想报纸的流失率也会降低很多的。这样做的好处会不会节省一些纸张呢?因为新闻纸的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
但是我觉得会不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其广告效应该如何计量呢?报纸的广告媒介价值一般是和报纸的发行量及阅读人群分布直接挂钩的,虽然某种程度上,阅读人群并不会减少,但是发行量却直接减少了,而且传阅的倍数是多少又是难以衡量的。在这个点上,环保和商业规则好像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商业社会中类似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礼品的豪华包装是最为典型的。很多时候,环保在商业规则面前苍白无力,而且环保概念一旦成为商业规则胁迫的托儿,就更可怕了。 难道我们真的找不到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的办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