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浦东开放开发以后,经济增长非常好,和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步子是一齐繁荣、一齐增长,只是增长集中在上海的这个地方,变得更为有效应,但在增长模式上,没有摆脱整个中国经济增长依赖工业化的阶段。 你是说,上海应有自己创新的发展模式? 上海的问题始终面对着一个困境,它这样一个城市,发展为的是反过来去服务中国更多地区,应该像另外一个香港、另外一个新加坡,在航运、贸易、金融等方面应该是一个聚集中心,包括长三角地区,似要求上海跨越一个阶段,或显示上海在这个阶段的经历差不多了,该划句号了。我相信每届的上海地方政府都有这样的远大目标,但对地方政府来讲,这也是困惑的根源。 你的意思是,上海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不可能走得很远?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本土,我认为能做的事非常有限,最后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在圈内行事。上海只是三十一个省市中的一分子,要与中央的宏观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合,还是要行走在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吸引跨国公司等方面,还要走这条路,这个矛盾从浦东开发开放前就潜伏着。 我相信大家都希望上海可以成为像香港和新加坡那般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影响力,成为贸易、航运、信息等中心,对中国有更好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上海究竟能走多远?上海每一届政府都面临这个困惑。导致一直以来对上海过去的定位反反覆覆,不知重心放在哪里。即使有段时间把发展第三产业提出来,但执行上还是很困难。 上海有没有选择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需要改变想法,我们不再把上海理解为香港、新加坡,上海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认同越强化,地方政府就越难处理。如上海要打造金融中心,上海能不能采纳香港、新加坡这样的立法原则?能否移植他们的金融管理制度?这和国内的金融管理体制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上海自身是没有力量这么做的。在自由港、自由贸易建设方面,上海本身也无这能力。那么我们改变对上海的期待,更务实,融入这样的发展事实,由于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特性,可以继续发展,但缓慢一些。 如果选择跨越式发展,需要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坚持这样的期待,前提是希望上海能跨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有阶段,我们叫跨越式的发展,跨越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阶段。要做到这样的跨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要有一个新的模式。如上海现在是直辖市省级待遇,将来要创新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这中间要有很多大胆的想像,包括原有的行政模式,上海改变整个行政区划模式不是不可以讨论。香港可以是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有没有可能延伸,或者在上海这个地方得到更多的借镜,我认为这个可能是将来思考上海定位走出这种定位的一个可能的思路。 中国还需不需要多几个香港这样的城市?上海该不该成为香港? 上海该不该成为香港,我没法说,这取决于中央政府给上海的定位,取决于你的目标模式。就如当年我们要把深圳建成特区,参照世界模式把深圳建成一个加工贸易区、国外的企业区,按中国的实际情况,这取决于中央政府确定的目标。中国经济今天在世界上扮演这样的角色,显然不止需要一个香港,它们是中国的一个桥梁,从这里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从这儿走入中国,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的国家,就像美国东西部有数个中心城市,而且是全方位开放的城市。我的回答,中国肯定需要类似香港这样的城市的经济中心,发挥类似香港功能的城市中心。我相信上海是首当其冲的城市目标。上海不是唯一,但是一个最符合可以朝此目标转型的城市。 上海本身如果可以按此模式,上海该怎么做? 上海最大的本事是一旦有了目标,可以比任何一个地方更靠近这个目标。上海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是一个学习的城市。有这个目标,上海拿香港、新加坡甚至纽约做模板,那是很快的事情。因为上海基础太好了,有人力资本。上海必须要做的就是开放市场,上海过去的城市生命就是开放,不开放就没有海纳百川的能力。开放是上海城市经济、城市转型最重要的事,关键是开放背后要有一个成为香港、新加坡的政策框架。 这样的思考是创新发展的一个很大突破了,有可操作性吗? 我们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上的布局考虑,中国需不需要更多的香港。中国上海这样的城市,要不要扮演香港这样的角色,这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打算。如果在体制上,尤其是中央地方的管理模式上有一些更超前的思考,我觉得不仅是对上海的发展,而是让整个经济发展找到更快、更有效的模式。总体上大家捆绑在一条船上,有人划得快些,有人划得慢些。如果将来我们先放两条快艇出去,走在香港和新加坡的队伍中,回过头来服务中国,这才是一个超前的思路。(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