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6-6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中银香港高层惊变迷宫 问题贷款考验银监会
《周末》/吕菽菲
不知道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心里是何种滋味,刚刚履新一个月的他面对的上任后第一桩棘手的监管事件,就是拿中国银行“开刀”。而在担任银监会主席之前,他的职务是中国银行行长,同时担任着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5月29日上午,北京。刘明康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银监会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露面,对银监会的目标及职责侃侃而谈。“从明天开始,你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行动。”刘明康表示 将“尽心竭力,不辱使命”,视“保护存款人利益”为天职。虽然“并无明显的挥刀迹象”,但他强调“将通过监管来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率的提高”。
刘金宝离职事件
与此同时,地点切换至香港,另一个更为受人关注的会议即将举行。这就是中银香港上市后的首个股东大会。备受关注的原因当然不仅仅因为是“首个”,而是前一日宣布的中银香港新的领导层公开亮相。
刘明康辞去中银香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职务,由现任中国银行行长肖钢接任,这早在媒体和公众的预料之中。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刘金宝在公司担任的一切职务(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裁)都将由和广北接替。刘金宝是中银香港重组及上市的直接执行者。
下午3点,股东大会开始,中银香港的新领导层如期而至。由于坊间传言“上海首富周正毅被调查”一事,刘金宝脱不了干系,因此刘的去向成为关注的焦点。值得寻味的是,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天,肖钢和和广北抵达香港后立即举行了临时新闻发布会,宣布辞去中银香港一切职务的刘金宝被调回了中国银行总部。仍然是这一天,在中银香港发布的公告中称:“刘金宝同志在中银香港任职近6年,有着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他在香港工作期间,相继担任过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为中银香港的发展及其重组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董事会对刘金宝同志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但关于他的种种猜测还是被一一地提了出来。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刘金宝的活动有没有受到影响”这个问题时,肖钢予以了坚决否认,声称刘的调动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他说:“什么活动?(众人笑)他在北京。昨天我已经讲了,在北京担任副董事长的职务,总行的副董事长,作为我的助手。我是董事长,他是副董事长。我再重复一下,他因公在北京总行出差开会和工作,职务是总行的副董事长。”
然而,5月下旬以来,中银香港风声鹤唳,关于刘金宝的离职,种种猜测早已不胫而走。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刘与周是旧识,在周领导的农凯系的壮大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刘的经历来看,1989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后任行长,直到1997年,他转任中国银行港澳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兼香港分行总经理。这段时间跨度,和周正毅创业的时期非常吻合。而最引起大家遐想的是,周确实从中国银行得到过多项贷款。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与中国银行前行长王雪冰一事可能有所牵连。1999年,刘金宝的职务是中银香港办公室主任。同年7月上任的中银香港总裁梁小庭在任时间非常短,原因是涉嫌收受贿赂与洗钱。此后刘被任命为总裁,刘与王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比较微妙。
事实上,此前今年50岁的刘金宝前途被认为是一片光明,由于中银香港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获得了市场普遍的认可,当时市场的猜测是,他是否会出任交通银行总行长。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更多的猜测是,他是否会步王雪冰的后尘。当然,这种猜测还仅流于传言,与王雪冰相似的是,刘金宝也是1976年中国银行招收的第一批工农兵大**中的一个,毕业于北京外经贸大学;1977年12月被派往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不过,四年后——1981年10月,刘金宝就回到国内,调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工作。
浮现“王雪冰事件”阴影
“王雪冰事件”对中国银行乃至中银香港的影响非常巨大,即便事隔1年多,其仍然像幽灵似的困扰着中银香港。
在担任中国银行总行长期间,刘明康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能实现中银香港美国、香港同时上市的计划。2000年2月,刚接任行长的刘明康毅然决定对中国银行进行“清房行动”——清理历史、加强内控,中银香港重组上市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2002年初,中银香港复杂的重组基本完成,而重组的直接执行者就是眼下传言四起的刘金宝。此时,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案曝光:1月15日,当时的央行行长戴相龙说,将对已被免职的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继续审查,因其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对该行有关信贷案件负有责任。1月18日,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联合消息,对其违规行为做出处罚:中行纽约分行将向美国OCC交纳1000万美元罚款,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则向中国人民银行交纳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人民币罚款,两项罚款总计2000万美元。原因是包括纽约分行在内的中行在美国的三家分行,于1991年至1999年间,被发现有不当行为。事情都发生在王雪冰1988年到1993年担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行长期间。
“王雪冰事件”以及其后中国银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中银香港的上市计划受到影响。虽然中银香港在香港的上市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筹资额从最初计划的40亿-50亿美元变更为20亿美元,并且放弃了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的计划。中银香港在上市招股书中的“法律及监管事务”一栏提及王雪冰涉嫌在1994年在未经适当的授权或抵押而批出贷款,该笔贷款又在1996年透过一些有问题的信贷偿还。除王雪冰外,招股书还提到中银香港分行前第一副总经理梁小庭亦牵连1994年的贷款。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显示,王雪冰的妻子和中国台湾的刘××在美国成立公司,向中银香港取得了一笔贷款,批出这笔贷款的正是梁小庭,他还与中银香港透过香港宝生银行洗500亿港元的黑钱有关。
其实,中银香港最终的成功上市仍然与“王雪冰事件”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2002年7月8日,刘明康和刘金宝兵分两路开始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进行为期11天的全球路演。7月11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始于2001年2月的对其客户周强等的诉讼案有了初步结果。根据纽约南区法院陪审团的裁决,原告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获胜,有望获赔1.05亿美元;骗贷者周强通过20多个关联公司欺诈贷款罪名成立。胜诉在路演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7月25日,“中银香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但“王雪冰事件”所形成的震荡并没有因中银香港的上市而终结,此次刘金宝离职据称也和此案件的牵连有关。不仅如此,即便是“周正毅被查事件”也和其有一定关系。根据香港媒体消息,去年年初王雪冰因为经济犯罪而接受调查时,前中央金融工委已开始就中行上海分行的多宗未能收回的贷款事宜进行全面调查。
刘明康放弃认股权
在中银香港两大巨头被换事件中,刘金宝的去向目前还不明确,而被一些媒体大事炒作的“刘明康拥有的1735200股认股权究竟该如何解决”一事则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
5月22日,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在北京发表谈话特别强调,有些媒体猜测刘明康先生认股权如何解决会影响到有关工作的进度,这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刘明康先生早在4月初赴银监会任职之际,就提出了辞去中银香港相关任职、放弃所持认股权的申请,有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刘明康拥有的173.52万股认股权,是2002年7月中银香港上市时针对高管设计的一项激励措施。王兆文在谈话中指出,实际情况是,中银香港上市时,经国务院职能部门批准,中银香港董事会研究决定,授予董事长刘明康先生1735200股认股权,行权价为每股8.5港元,上市满一年后,可每年行使25%,行权有效期为10年。按中银香港上市前认股权的规定,“该等认股权于股份开始在联交所买卖之日起及一年内均不得行使”,因此,刘明康先生不能行使认股权,同时,鉴于刘明康先生已调银行监管部门任职,按照规定,也不能拥有被监管机构的认股权。
引发媒体关注的是,并不是刘明康拥有的这173.52万股认股权本身,而是其特殊的身份——银监会主席,负责对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内大小银行的监管。“当其角色在银行家和银行监管之间变换的时候,类似中银香港这样符合国际惯例给予高管人员认股权的激励制度便会遭遇合法性的问题。”一位知名的经济学者如是说。长期以来,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行长都具有副部级官员的身份,他们的角色经常在银行监管部门——央行以及新成立不久的银监会的高级官员与被监管金融机构的领导之间转换,如现任中国银行行长此前是央行副行长。也因此,他们在担任国有银行行长时,身份是政府官员还是银行家?是以官员的身份获得认股权,还是以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获得?如果其身份是政府官员的话,获取认股权是否合适?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公众感到迷茫。
惊变之后
中银香港高层变阵的谜局目前很难有一个很清晰的轮廓。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变阵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而恰恰是金融监管显效的成果。对于中银香港而言,刘金宝的离职、问题贷款的处置,或许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短期之内会降低市场对中银香港企业管理水平的信心,但从长远来看,正如刘明康在任中国银行总行长时常说的“打扫清房子再请客”,其规范的运作势必使中国银行2006年上市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对肖钢来说是个考验,对刘明康亦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