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到“企业公民”,企业文化应如何转变
各位,下午好!企业公民是近年来企业界、理论界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同时我们看到世界上一流的大公司、大企业已经开始认同并且探索实践企业公民责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我们手头的统计资料来看,在财富五百强里面,差不多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伦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伦理还没有被系统的提及出来,大家往往习惯的将之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有非常多的国际大公司提出了自己的企业公民行为准则,我们从资料中看到,正式这些成功企业的实践,给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认为积极实践企业公民的企业,应该是具有责任心和道德感的,稳健发展的,值得信赖的,并且具备长远期待的企业。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通用、微软这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大公司分别发布了自己公司的2005年度企业公民报告,我们看到通用公司在《我们的行动》这个报告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日益全球化和透明化的世界里,衡量公司成就的标准已经不仅限于金融方面的结果和股票行市。”,同样微软公司在自己的《2005企业公民报告》中也谈到了,作为一个成功的全球性的企业,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来为这个世界和人民带来一些正面而积极的影响。我们看到世界巨头公司已经有着比较成熟的企业公民的实践。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企业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天职就是赢取商业利润,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大企业规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都是基于企业对利润追求动机下的策略选择,没有把企业的这种社会贡献同企业的责任紧密的联系起来。“企业公民”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企业不再是一个可以游离于社会的“商业工具”,它被赋予了拟人化的社会成员属性,要承担社会成员的责任。 回顾上个世纪,我们发现,无论在任何性质的政府下,当“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企业都会处于辉煌的发展时期,奔驰、通用、三菱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虽然这是一种被动结合,但抛开政治因素看,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确可以激发起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顺便提出一个我的担忧,希望能够引起注意。目前,跨国公司的“企业公民”意识和行为,已经打破了传统国家的界限,他们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将一些“宗主国”的社会价值观扩散到世界各地,努力使之成为一种“普适价值”。对这一点,现在中国的理论界认识还普遍不足,或者说在有意回避。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对中国其意义不是追赶世界潮流,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需求,在我们推广“企业公民”意识的过程中,要对那些西方成熟的经验加以分析吸取,切不可照葫芦画瓢或者来个一锅端,只顾拿来用,不管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改革开放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西方管理,那是基本是清一色的国企和集体企业,二十来年时间下来,效果哪?大家手里都有数据,我不讲,但要问一个为什么?仅仅是产权问题那么简单吗? 下面,谈我今天的主题,从“企业”到“企业公民”,企业文化应该如何转变?,从三个角度,第一,建设“感恩文化”是中国企业培养企业公民意识的特色之路;第二,感恩文化的范畴和对企业的价值;第三,企业应该如何建设“感恩文化”。 一、建设“感恩文化”是中国企业培养企业公民意识的特色之路 从“企业”到“企业公民”企业文化应该如何转变?《企业伦理与文化前沿课题组》,做为一个标榜自己站在企业伦理与文化研究前沿的研究机构,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尝试对一些问题给出答案。 我们认为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企业,它不仅要提高本公司经营的经济绩效,同时必须关心和努力提高他作为企业公民,他企业的行为对这个社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伦理的正面影响。 谈到中国企业要培养企业公民意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我记得有人提出,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企业只有很强大以后才能考虑其社会责任,处于创业期和发展期的企业,还没有渡过生存关,根本无从考虑社会责任。我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并非大企、强企业才有实力考虑其社会责任。基于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曲解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他们眼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捐钱两个字,当然,这和一些政府机构的不当行为有关。企业公民对企业的要求,是需要企业以特定公民的责任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普适的价值观。这和你企业大小、规模没有关系。你是三五人的小企业,也不能雇佣童工,你不能说我要发展就可以任意污染环境,不能讲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低,我就可以克扣工人。这都是企业公民责任,哪一个都和你所处的规模和效益、阶段没关系。 我们认为企业公民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企业的使命已经超越了他自身经营管理的范畴。使命回答了一个企业它存在的理由,以前,企业使命会只关注自身的经营价值,现在,站在企业公民的角度,它就要增加思考企业存在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与这个环境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价值体现,使得企业会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到社会和公众方面,关心企业对自然、社会和公众的责任以及道德价值。例如,一个企业要扩大规模,需要招聘一些新工人,它是选择外来的廉价工人还是招聘本地薪水高一些的工人,如果选择外来工,企业降低了成本,但本地的就业率就得不到改善,大量的无业青年会破坏本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对企业最终也无益,从企业公民的思考角度,它应该招收部分本地工人。 大家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推动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的最基本推动力来自于企业,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素质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企业公民群体,将造就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在未来的社会,那些没有感恩文化支撑,只知赚钱、利己的企业,在社会上将越来越不受欢迎,而且他也难以制定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也难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讲到这里,我已经多次提到了“感恩文化”,这是我今天发言的主旨,中国企业如何从企业思维过渡到企业公民思维?我的答案就是在企业中建设并大力弘扬“感恩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的企业公民之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0 13:08: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