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易中天品三国,颇觉有趣,网上对之褒贬不一。我认为,对此要换个方式看问题,没有必要对一些细节追根问底,毕竟人文学者应走向大众。对历史的细枝末节或对分歧的意见都没有穷追猛打的必要,比如:曹操的生年历史上没有定论,只要差不多就好,曹操到底是66岁、65岁还是64岁,对于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历史的评价不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不重要,对历史问题主张‘抓大放小’。
一下是一些有趣的话语:
“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曹操说好你个魏种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边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边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么远我就要把你抓回来,绝饶不了你。”
“估计(曹操的)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没人敢娶,你说谁敢娶阎王的前妻?”
“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蛋子。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出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巴狼撞上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好硬着头皮把他打死。”
“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曹操)长期行军打仗,对女人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
“袁绍拿着玉玺——可能是它自制的——对曹操说:‘哥们儿,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