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看过《甜蜜蜜》,也不知道陈可辛。在NEIL的推荐下昨晚去看了他的电影《如果爱》。
办公室离正大星美不远,很快就走到,周一周二全天都是半价,这也是选择昨晚看电影的原因。开演前坐在等待区,眼前的海报很有意思,四个主要人物连续成画,上面印着一句话,“如果忘记爱”,在韩国人(叫什么珍惜)、周迅、金城武、张学友的头上,分别写着“如果”“忘”“记”“爱”,预示周迅在“忘”着,金城武在“记”着,张学友在“爱”着,只有“珍惜”,在客观的述说着“如果”和“假如”。
这是一部歌舞剧加剧中剧。故事讲述了三个人的回忆,金城武所饰演的林见东拥有十年前的回忆,他选择记住,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拨;周迅所饰的孙娜选择将回忆遗忘并且离开,为了前途投身到其他人的怀抱;张学友所饰的大导演拥有现在的回忆,但是他为金和周二人所拥有的共同回忆而嫉妒并难以舍弃……十年前的两个人,十年后相遇于同一出戏,角色变成三个人。过去、现在、戏中戏,是这部影片要演绎的空间,我们从中不断的感受着那些极度绚丽又极富张力的画面。
据说导演陈可辛一向擅长细腻暧昧的煽情,用“不确定”来抓挠观众脆弱的心。《甜蜜蜜》的英文名字译作“Almost a love story”(几乎是一个爱情故事),这一次,他说“Perhaps love”,也许这是爱,假如是爱。用陈可辛自己的话说就是“爱情有时候是成功路上的一个包袱”。
这是一种描写冬天的电影,因为它从飘着雪花开始,又在雪花飘飘中结束。
冬天是一个躁动、错乱的季节。所有的思绪似乎都透着掠夺,而又那么无奈。
梦想着成为导演的金城武,却不得不改行学美术,而今的身份是一个大牌的演员。影片中的他,不断重复做着两件事:跳入游泳池拼命挤眼泪、不断对周迅说着“让我们回一次北京”。而这两件事或许只在心理学范畴才有关联。
周迅,这里唯一的女人,她不断的换着男人,不断的回避过去。而这样的心态和行为更应该是社会学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张学友,总想拍一部简单爱情片的导演,拍下来的电影却像生活一样,越来越复杂,甚至忘记当初打动自己的那个再简单不过的“青岛故事”。
但所有的这些,都处在错乱状态。
当金城武真的带着周迅回了一次北京后,结尾时却忘记了他的经典台词,在电话中这几个字变成了“忘记北京!”。
对于周迅,北京的记忆太沉重,无法遗忘的终归无法遗忘,我们感觉她似乎清醒了,她却仍在戏中,执著着坚持“我们还有一场戏就可以演完了”。
张学友把“青岛”看作是埋藏着青春与爱情的地方,可惜这只是一个口误,他总也记不住,那该是青海。只有青海才有那静静的海、绿绿的树和蓝蓝的天空。
影片引导着人们,共同努力着让理智回归、让心灵安静下来,而当所有人似乎从错乱回归理智时,这个由理智架构的空间又形成了另一种错乱。
导演陈可辛告诉你,这只是一个片断。它不是全部,而你所付出的全部,也同样只是一个片断。
雪花又飘了起来,外面依旧寒冷。
冬天,也是一个片断,终归会走过去。
但冬天不只是错乱的季节,它更是平息灵魂、孕育思考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