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当时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中听过一次《超越自我》。大概的内容,我后来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主人公在围棋中的升华和对于围棋的追求、对于关心围棋的人们的感恩,我却一直有一些印象。当时我记住了这个名字——陈祖德。
再次想起这本书,是在我自己的不断反思中,在工作生活的诸多教训中,我开始觉得我要寻找一个能够指导我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指南。不是出于对别人的培训(当然这是直接诱因),而是客观上我不得不为我自己对于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总结,应该有一个突破。我认为应该弄明白我活着的基本目的——为了我自己?他人?金钱?还是别的什么?——等等这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出发点,也是最难于解答的问题,也是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弄不清楚的问题。我认为我应该弄清楚。
陈祖德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时期(我指的是他在退休前),也是他在事业上的黄金时期是在60年代。这个年代对于我们很多人都十分遥远和陌生。两个时代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可比性?当然,从内容上说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正如他在《超越自我》这本书中表明的精神一样,他要超越自我,超越胜负,超越得失。
陈祖德九段和刘小光九段曾经有一个对局,十分精彩。陈祖德先生执黑先行。在进行到中盘时候,摆在陈九段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保持先手优势,平稳过渡,保守求稳,最终拿下这一局;另一条路是对白棋中腹展开进攻,但是进攻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危险。追求围棋艺术的陈祖德九段毅然选择了展开进攻,为了围棋艺术,为了开拓创新,他决定选择这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在他的文章里,他这么说:“输了。我后悔吗?不后悔。”
这就是陈祖德的精神,一种超越胜败的精神,超越得失的精神,超越自我的精神。
从我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在追求我的一个模糊的所谓理想——现在大概解释起来,无非也就是什么出人头地、荣华富贵之类。工作以后,追逐收入,成为我刚工作时的主要目的;后来。开始追求职份,再后来,追求所谓事业成功,我始终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订的一个圈子中,没有能够超脱。我一直以为,我学过管理学理论,我的行为就是一个组织行为的个体案例,很普通很平凡,也十分符合客观规律。但是我始终没有意识到我有一些东西放不下,也一直困于其中,使我难于得到更大的进步。而《超越自我》则给予了我这么一个很好的提示。
我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我应该以更平淡的心态来看待生活?看待事业?看待得失?
我现在是一个围棋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摆弄名手对局,喜欢从他们的对局中了解激战中名手的思想。在浩瀚的围棋中我逐渐学会了思考——而这以前在大学时候基本没学会!
十分喜爱这本《超越自我》,这是一个我生活和事业中的指南针。再次谢谢梅沙深处为我找来这本书。我现在把这本书的思想推荐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共勉。
2005年12月3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