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3-8-20 09:59 编辑
会务公司为飞鸿公司举办的大型会议所拍摄的视频有六、七张光盘。因为宣传的需要,要剪辑成十分钟左右的视频。为此,飞鸿组织撰写了脚本并经过相关人员评审。
在综合了大家提出的意见并进行最后一次评审后,交给供应商按此剪辑。因为考虑到会有修改,供应商剪辑的初稿没有加字幕。样片出来后,又经过大家三番五次评审和修改,第七次加上字幕的片子送到了飞鸿手里。
飞鸿刚打开,总经理恰好走了过来。因为经过这么多轮的修改,想着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加上总经理又一直在催问此片,所以飞鸿就让总经理也看一下。谁知总经理看了后,指出了配音和字幕同时都有问题的两个地方。
飞鸿赶紧去查看脚本,发现这两个错误从一开始就存在。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明显的错误,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轮评审都没有看出来?问题应该是出在员工对公司情况不熟悉、大家熟视无睹和前期评审时没有加字幕几个方面。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主管要加大把关的力度。此次脚本的撰写,飞鸿交给了李昆。李昆来公司时间不长,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也没有去过分公司。而此次错误是公司名称错了一个字和公司经营园区的面积少了一位数。因为他对此没有概念,所以责任应该不在他,而在飞鸿这里。作为主管,对于部属提交的材料是要负最终责任的。尤其是在提交评审前,应该是确保没有问题后才签字。此次问题的出现,飞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脚本结构、内容闸述上,而忽略了对文字的校正和把关。
二是要从机制上防止集体迷失。飞鸿参加过多次评审,深深知道评审尤其是对其他部门提交内容的评审时,一般都会只看大的方面,而不去推敲细节,更不会对文字的正确与否进行关注。大家都持这样的态度参与评审,就会对一些细节方面的错误产生集体迷失,谁也不会去注意,从而谁也发现不了。甚至有时是十分明显的错误也会熟视无睹。要解决此问题,应该建立一种评审机制:就是谁负责的方面由谁把关。但凡参与评审的人,基本都是与评审内容的全部或部分有关的。所以在提交评审时,组织者应该特别告诉他这部分内容由他负责,以引起他的重视并认真把关。
三是要高标准要求供应商。相对来说,人们对于文字的差错是比较敏感的,而对于语音方面的差错则要迟钝一些。因为很少有人能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去听一个长篇大论。对于一读而过的差错更是很难引起注意。而语音配上文字后,虽然从理论上说,能够听懂配音的人,应该只看画面没有必要看下面的字幕,但许多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看文字。如果此时语音和文字对不上,或语音和文字同时出错,就会很快发现。基于这个现象,在今后类似的剪辑中,一定要要求供应商把每次提交的初稿或修改稿,都要当作是最终的完成稿来对待,该加的内容全部加上,不能图方便省事。有时想省事反而会导致更加麻烦的结果和反复的修改。尤其是配音,一般都是找专业人员,只要是有差错,就要重新配。这样不光是给客户,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增加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