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深化“微创新”的内涵

[复制链接] 0
回复
6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5-19 17:4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洪山
专注于组织能力提升与组织变革管理  
Hudson_pak@21cn.com
一、
“微创新”需要涵盖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商业模式的构成涵盖了企业的市场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和关键成功要素等主要内容。因此,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微创新”的内容应当涉及从企业的客户需求、价值主张设计、价值链各个实施环节设计,到强化成功要素涉及的关键活动的各个环节,应当包括企业价值创造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微小创新活动。
具体来讲,这些环节的“微创新”活动,既包括了解掌握客户需求、挖掘价值主张环节的“微创新”活动,产品设计开发环节的“微创新”活动,也包括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交付、后续产品体验及各个相关活动层面的微小创新,还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天天在进行的持续改进活动。
事实上,从成功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企业的“微创新”不仅仅是局限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创新举动应当是全价值链、全过程的。在这方面,国外的标杆性企业比较多,包括苹果公司、丰田汽车、西南航空、ZARA服装等等,国内企业中值得借鉴的企业应数海尔电器和海底捞火锅。
苹果公司iphone的开发和热捧,就是从客户需求挖掘环节对“微创新”成功的一个精彩演绎。当市场上的各大公司在“手机概念”圈子里执着关注硬件、外形等等功能的时候,苹果公司一直在关注的是客户还有哪些需要没被关注?其实就是那么一些微小的需求,更方便地听音乐、玩游戏,更方便地找餐厅、查信息,众多草民参与的软件开发。。。,一个并不是很称职的“手机”却使得客户体验、客户粘性大大提升。
在海尔电器,“微创新”活动更是遍布了挖掘市场、客户需求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比如,在市场需求定位环节,从挖掘客户细微需求的角度,不断提升洗衣机的创新功能,提升产品在客户心中的议价能力;在产品制造、供应环节,通过模块化、精益化的制造创新,持续减少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在售后服务环节,通过各种针对客户细小需求的精细化服务、独特创新服务,以较小的成本换取客户的依赖感和粘性。
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企业对于“微创新”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产品功能创新、停留在断续的点的层面的创新。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将“微创新”融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体系,缺乏从企业创新策略、持续创新能力、价值链层面的系统创新思考,很难借助“微创新”扩展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因而也很难出现类似美国苹果公司这样推出系列创新产品的案例,也很难出现3M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这样依靠全体员工、全过程、全天候的持续改进,打造可持续市场竞争力的成功案例。
二、
全价值链“微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按照“商业模式+微创新”的发展模式,以“微创新”的形式强化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涉及企业价值链的设计、商业模式的执行力、实施商业模式的员工行为三项要素,也从“微创新”内容和“微创新”主体的行为两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从商业模式的设计规划来看,“微创新”的管理涉及到价值链的定位起点、价值链的实施过程、以及业务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从商业模式的执行效果来看,“微创新”的管理涉企业竞争战略层面、组织体系层面、员工行为层面、企业文化层面多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从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执行力的角度,必须从价值链的定位起点、价值链的实施过程、以及业务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几个方面关注“微创新”的管理和任务:
1.
企业价值链起点的“微创新”对管理的挑战。尽管“微创新”的理念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关注客户的细微需求、关注需求的细微变化正是“微创新”理念提出的缘由。
但是,国内企业对于这些需求的挖掘和利用,多数还停留在随机的、零散的活动层面。很少企业能够结合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核心资源等状况做出一个持续推进的创新规划,很少具备对目标市场客户需求细微变化持续捕捉、有效利用的创新机制;也很少有企业能够将按照企业价值主张捕捉客户细微需求、需求细微变化的期望,转化为一线员工、相关员工的行为目标与考量标准。
作为“微创新”的行为主体,员工们往往并不是很清楚企业对创新的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也不一定掌握相关的信息、工具和资源,很难形成积极主动的创新行为、文化氛围。因而,也很少出现类似苹果公司、3M公司那样持续推出“微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良好表现。
2.
企业价值链全过程的“微创新”对管理的挑战。实现企业价值主张、满足客户需求承诺的方式方法、工艺技术的创新,原本是国内企业比较擅长的创新能力,也是国内企业做得比较好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过往的十多年时间里,由于精益管理、群策群力、合理化建议、行动学习、持续改进、SBU管理等方法理念的引入,出现了一大批持续过程创新的典型企业,也的确出现了一批像海尔电器、格力空调、比亚迪汽车、招商银行。。这样的优秀企业。
但是,对于大部分国内企业来讲,情况并不乐观。在这些年的咨询实践和调研过程明显感觉到,即使是价值链的理念在多数企业里面都还比较薄弱。由于整体上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滞后,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行为倾向于控制、监督、限制、约束,多数企业价值链的通畅甚至都需要大量的管理者来协调,更谈不上高效、强有力的价值链运作,谈不上对于业务模式关键成功要素强化的系统关注。
因此,“微创新”对商业模式的有效提升,需要企业根据市场定位、价值主张等方针要求,澄清自己的价值链、关键成功要素,明确其创新理念、创新目标、创新原则等要求,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明确价值链各环节、各要素对各级员工的创新任务、创新激励、创新行为要求。同时,通过创新机制和文化的建设,支持、激励员工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进行积极主动的“微创新”活动,使员工的“微创新”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行为习惯。
3.
从企业价值链的延伸看“微创新”对管理的挑战。如同价值链管理水平薄弱一样,企业在价值链两端的延伸环节往往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价值链的延伸环节,通常包括前端的协作供应环节、后端的服务体验环节等。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常常是企业在协作供应环节、或者客户服务环节的一点小小改进,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客户粘性、市场份儿的明显提升,就像海尔的五星级服务、苹果的软件商店体验这样的例子。因此,这些环节的“微创新”内容,也应当成为企业“微创新”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
商业模式的动态调整加大了“微创新”的管理难度
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如何应对组织变革》一文中我们谈到,由于市场环境的动态特征,企业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的。因此,企业员工在围绕市场定位、价值链、商业模式要求挖掘客户价值、探索价值实现方式的“微创新”过程中,还会遇到由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文化理念调整对员工行为改变的要求。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要保证员工的“微创新”能够真正对企业商业模式有促进作用,相应的目标任务、行为标准、考核方案、激励机制等管理体系也需要做出调整,这些协同的调整也对“微创新”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