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失传千年修身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今出版

[复制链接] 7
回复
24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6-10 08:3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 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 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 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在此期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及符浩同志等的共同关心下,《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国古圣先王治国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几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作为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卷,唐 太宗以《群书治要》为鉴,以“圣贤”为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于为君、择人、施政、教化,其脉络是显而易见的。故《群书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太宗之 后,历代君王乃至辅臣和各级官吏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也认为,该书可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大唐‘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当今领导干部的从政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读本”。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定价298.00 元 吕效祖 赵保玉  张耀武 主编  团结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沙发
发表于 2011-6-11 08:34:23 | 只看该作者
可有太子之题词?
板凳
发表于 2011-6-13 01:37:29 | 只看该作者
江河日下,现在对于一些书籍如何如何轰轰烈烈的介绍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希望介绍的内容是真的,出版后再了解一下。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7:45:41 | 只看该作者
《群书治要》魏征序白话解

窃惟载籍之兴,其来尚矣。左史右史记事记言,皆所以昭德塞违,劝善惩恶。故作而可纪,薰风扬乎百代;动而不法,炯戒垂乎千祀。是以历观前圣,抚运膺期,莫不懔乎御朽;自强不息,朝乾夕惕,意在兹乎?
近古皇王,时有撰述,并皆包括天地,牢笼群有,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骋末学之博闻,饰雕虫之小伎,流宕忘反,殊途同致。虽辩周万物,愈失司契之源;术总百端,乖得一之旨。
皇上以天纵之多才,运生知之睿思,性与道合,动妙几神;玄德潜通,化前王之所未化;损己利物,行列圣之所不能行。翰海龙庭之野,并为郡国;扶桑若木之域,咸袭缨冕。天地成平,外内褆福,犹且为而不恃,虽休勿休;俯协尧舜,式遵稽古,不察貌乎止水,将取鉴乎哲人。以为六籍纷纶,百家踳驳;穷理尽性,则劳而少功;周览泛观,则博而寡要。故爰命臣等,采摭群书,翦截淫放,光昭训典。
圣思所存,务乎政术,缀叙大略,咸发神衷;雅致钩深,规摹宏远,网罗治体,事非一目。若乃钦明之后,屈己以救时;无道之君,乐身以亡国。或临难而知惧,在危而获安;或得志而骄居,业成以致败者,莫不备其得失以著为君之难。其委质策名,立功树惠,贞心直道,忘躯殉国,身殒百年之中,声驰千载之外。或大奸臣猾,转日回天,社鼠城狐,反白仰黑,忠良由其放逐,邦国因以危亡者,咸亦述其终始,以显为臣不易。其立德立言,作训垂范;为纲为纪,经天纬地;金声玉振,腾实飞英;雅论徽猷,嘉言美事;可以弘奖名教,崇太平之基者,固亦片善不遗,将以丕显皇极。至于母仪嫔则,懿后良妃,参徽猷于十乱,著深诫于辞辇。或倾城哲妇,亡国艳妻,候晨鸡以先鸣,待举烽而后笑者,时有所存,以备劝戒。爰自六经,讫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凡为五帙,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为名。
伹皇览遍略,随方类聚,名目互显,首尾淆乱,文义断绝,寻究为难。今之所撰,异乎先作,总立新名,各全旧体,欲令见本知末,原始要终,并弃彼春华,采兹秋实。一书之内,牙角无遗;一事之中,羽毛咸尽。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引而申之,触类而长,盖亦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庶弘兹九德,简而易从。观彼百王,不疾而速,崇巍巍之盛业,开荡荡之王道。可久可大之功,并天地之贞观;日用日新之德,将金镜以长悬。
                            唐·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征等奉敕撰

【译文】
为臣以为重视历史典籍的记录,这种传统已经很久了。左史官记录言论,右史官记录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发扬道德,防止邪恶,劝人为善,惩罚罪恶。因此凡是有嘉言懿德的都会被载入典籍,其影响如同和煦的春风传扬千秋万代;相反,如果有言行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也会被记录下来,用以警戒后代子孙。所以纵观历代古圣先王,凡是顺乎天意,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来推行教化的,就像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马时,没有不谨慎的。他们都非常的努力,时时小心谨慎,大概原因就在于此吧!
近古的帝王,时常会有自己的撰述。其内容包括天地,涉及宇宙万象,竞相采用华而不实的辞藻,争着流传荒诞怪异的说法,以没有根基的学问来炫耀自己见多识广,借此用来掩饰自己浅陋的见解和学识,对此竟然极其的热衷,以至于流连忘返。虽然他们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实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无益于社会安定繁荣。尽管他们的著作论述涉及到很多方面,但还是失去了教化人民的目的。他们写作所用的方法非常的多,终究还是违背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
皇上凭借天资的多才多艺,运用人性固有的智慧,深思熟虑,本性和天道是相通的,运作精微神妙。最终用自己深厚的道德潜移默化地改善了社会风俗,教化出了前世国君没有培养出的良好社会风气;舍己为民,完成了历代圣贤所未曾完成的事业。北方异族的地域都归入了大唐的版图,各部落的人民也都学习穿戴我朝的服饰。天下太平,从内地到边疆,全体人民都很幸福。然而我皇不以此为满足,虽可歇息,却还是勤于政事。所作所为都以尧舜为榜样,遵守祖宗的教诲,不仅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照看自己的容颜,而是要从古圣先贤的典籍中得到教训。皇上认为古代六经繁多,百家的学术非常的驳杂,要对这些典籍作深入的研究和完整的把握,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收效甚微;即使全部阅读,泛泛的浏览,虽然是很广博,但却不得要领。因此就对我们发出命令,选辑各种书籍,删除淫滥迂腐的内容,使教化人民的经典重放光芒。
皇上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治国理政的方略。我们从群书中选取重要的文段,这都是出自皇上的主张。我们力求摘取书中的精华内容和深刻思想,学习圣贤宏大深远的志向,力求全面搜集古人治国的纲领,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如果说敬肃圣明的君主委屈自己来拯救当时的人民,那么违背道德的昏君只知道贪图享乐,从而导致国破家亡;有的国君面临危难知道畏惧反省,从而会转危为安;有的国君得志之后反而骄傲自满,使得事业成功后而招致失败,所有这些,都能从典籍所载的成功与失败的史实中得到验证,从而体会出想做圣明君主的艰难。那些愿意献身的忠臣,建功施惠,忠贞正直,捐躯殉国,身虽死在当代,美名却流传于千年后世;相反,那些用心险恶的臣子,权倾朝野,翻云覆雨,依仗权势为所欲为,颠倒邪正是非,因此忠臣被流放,国家危亡,所有这些,也都会被一一记载在典籍上,用以显示做臣下的不易。那些圣贤的君臣,创制德业,著书立说,把详尽的教诲以身作则,垂范后世;制定出法律,用以安定国家,其功业和名声足以流传后世。那些雅正的议论,智慧的谋略,精辟的言辞,垂范于后世的史实,都可以用来发扬光大圣贤教育,以增强和谐社会的基业。因此,即使是很细小的良言善事,我们也不会遗漏,为的是发扬皇上治理天下的准则。皇后嫔妃们以身作则,因此贤良的后妃参与制定治国的方略,订立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后宫;相反对于诡计多端、祸国殃民的妇人,毁灭朝廷的美妻,像清晨的母鸡一样喧闹,像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各种人物时常都有出现,也都会加以记录,以劝诫后人。于是从六经开始至诸子百家的著作;上自五帝,下至晋朝历代史籍,全书编为五册,共计五十卷。目的在于寻求治国理政的要领,因此用《治要》作为书名。
三国魏时编辑的《皇览》一书,各方面的内容均有,名目重复,首尾混乱,文气梗塞,即使想寻根究底,也很困难。现在所编的《群书治要》,不同于《皇览》诸书。它汇集了群书精华的片段,并命以新名,一律保持原书的体例,使读者掌握事情的性相、理事、因果。并且像丢弃花朵采摘果实一样,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辑录下经世治国的道理。一书之中,录选的内容,结构完整;一件事情,录选的内容,全面完整。可以用它作为处理解决现今事情的一面镜子;流传将来以供子孙后代吸取经验教训。把其中的内容加以引申,可以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本着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原则,发扬光大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美德,简便而且容易照做。
借鉴古圣先王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过失而且快速取得治国的成效,从而奠定王朝的基业,开创以道德仁义治国大道,日日增新的美德,于天道共运的法典,将成为后人遵从的一面明镜,高高悬挂,光照后世。
                           唐·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征等奉敕撰
5
发表于 2011-6-14 18:32:44 |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在此期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及符浩同志等的共同关心下,《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很多古代得文明流落到了其他国度……逐渐成为了世界文明,而世界却拿着这些文明来伤害中国……而中国,近百年来,影响世界的人物少之又少……什么原因?
6
发表于 2011-6-14 23:30:51 | 只看该作者
唉。。。。
7
发表于 2011-6-30 14:36:0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1-7-9 11:12:5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鹭江出版社   2004年出版过一次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