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
一位网友在看了笔者的拙作以后,留下这样一段话:“品牌多元化,与你所讲是否冲突,我读完你的文章后感觉你是个批评者,各个时代都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笔中豪杰,文章很好,但挑出的全是别人的毛病,这样我觉得有一种说法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的眼光想法犀利无比,文笔也是无可挑剔,但我更想看到你对这些许现象的总结与解决方法,毕竟会挑毛病,会批评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其实他说得很对,我在这一系列文章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批评者,笔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表露自己对品牌的诸多看法,当然笔者也不敢自言是一个品牌高手,所以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言语和文字之间要想改变什么,展示什么,形成什么理论,那些绝对是不可能的,毕竟笔者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至于这位网友提到的“品牌多元化,与你所讲是否冲突”,恕笔者直言,笔者好像暂时还没有谈到多元化的问题。不过既然这位网友提到了多元化的问题,笔者突然想起了田茂永先生所著的文章《“伪多元化”强迫症》中的一些描述:“7月22日,沈阳瑞丰银行、南华银行、民华银行、江阴商业银行、西安长城银行等5家民营银行方案设计课题组公布了各自的方案设计。在民营银行方案引发的激烈争论背后,人们又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沈阳瑞丰银行发起股东之一的沈阳东宇集团。而沈阳瑞丰银行喊出‘20年打造东方花旗’的口号,和沈阳东宇集团在去年刚刚提出的‘20年打造东方GE’的口号如出一辙,一位业内人士的评价是‘真够敢喊的’。”确实也是真够敢喊的,笔者完全不知道这样的理想,除了勇敢的喊出来以外,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田茂永先生继续在文中指出:“有人认为,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GE的多元化属上乘武功,基础差的初学者不仅会落得个照猫画虎,而且极易走火入魔。然而,这里所谓的多元化,与东宇等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二者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中国企业表现出强烈的“非相关多元化”倾向?“企业多元化成功率低”这一在美国成熟市场上得出的结论,对于指导国内的企业实践究竟有多大的适用性?”很实在呀,笔者不禁想到了品牌。
现在一谈就是品牌多元化,似乎这样才符合“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但是又有谁去真正关注过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是不是真的需要品牌多元化?事实上就品牌多元化这个概念本身而言,老实说很笼统,一句两句言语没有办法可以说得清楚,按照国际的划分,品牌的塑造有三种都属于品牌多元化的范畴:混合品牌模式、独立品牌模式和不相关品牌模式,笔者最早看到这方面的资料,是在麦肯广告公司的培训教材上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朱海松先生所著的《麦肯的方法》一书,上面介绍得非常详细,笔者在这里没有机会来充当专家的角色。
但是就品牌多元化的问题来讲,对于中国目前的市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和笔者以前关于《笑傲江湖》中的剑法和品牌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一样的。
对于海尔药业,笔者了解不多,但是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成功大家是很清楚的,可是在药业呢?笔者觉得现在已经很少听到,关于“亚健康”和海尔药业的广告了,和当年“活力28”开始生产矿泉水一样,笔者认为消费者都产生了怀疑,看来品牌多元化是一个不好处理的概念呀。
老实说,产品线的延伸有宽和长之说,那么品牌呢?笔者认为,简单的冠之以品牌多元化之说,未免太大而化之了吧,是不是应该深入下去探讨一下,应该怎样的多元化?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建议品牌运作者和客户都冷静的看一看市场,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品牌多元化,试想一下,让可口可乐去做石灰产品,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说到可口可乐,笔者自然的联想到了百事可乐,它不也是品牌多元化吗?百事这个品牌下面就有饮料和服装两种产品,但是百事所代表的是年轻的文化,是新一代的选择,海尔所代表的呢?是白色和黑色家电领域的领先者,在品牌内涵不符合的情况下,延伸到药业,也就难免显得苍白和无力了吧。
所以品牌多元化的时候,不妨对以前的品牌工作作个检讨,相信不断反省是没有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