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名著《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曹操在酒后显示了其纵横四海的抱负,并对刘备列出的分布在各地的对手做了一番评价。其中谈到袁绍,曹操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此后不久,兵少势弱的曹操与地广兵强的袁绍之间就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官渡之战。
开战之初,袁军占尽上风。曹军则勉强支撑,进而形成了对峙。此时意外的事发生了:袁绍的谋士许攸因故投奔曹操,并献上火攻乌巢袁军粮草之计。曹操立刻行动,夜袭乌巢。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此刻,我们且看袁绍如何应对?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兵一万,往救乌巢。
结果是:张郃、高览去攻曹营时,被有准备的曹军打的大败而归;救乌巢的蒋奇在途中被杀,袁军的粮草被烧,二种方案均告失利。看到这里,许多人都会产生疑问:袁绍是脑子进了水,还是吃错了药?明明张郃要去救乌巢,却派他去攻曹营;郭图要去劫曹营,却安排蒋奇代他去救乌巢,如此处置,安能不败?对这种执行者所执行内容与自身意见错位而导致失败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官渡现象”。
对于袁绍的部署,以往多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反思、总结的,主要在于两种方案中哪种更合理。许多军史学家认为:曹操夜袭乌巢时,袁绍不以主力救援乌巢而坚持攻打曹操的大营,这一决策是不当的。因为袁军攻打曹操大营已数月而没有攻下,这足以证明曹营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攻打下来的,使用主力续攻,势必难以立即奏效。用一部分轻骑去援助乌巢也没有击败曹军的把握,这样使用兵力,两头都不解决问题。而乌巢的粮草被烧,曹军大营又打不下来,袁军的处境就危险了。郭图认为:攻打曹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兵回救,这可以说是不知兵要。袁绍如果以主力速救乌巢,即使不能在乌巢大败曹军,至少可望保存粮食,再坚持下去,这样曹操由于缺粮而处境就更危险了。纵使曹操烧掉乌巢的粮草,袁军以主力邀击曹操的五千步骑于归途之中,很有可能将曹操击败,也比攻打曹操的大营更为有利。袁绍对这一关系全局胜败的情况不深思熟虑,不采纳张郃的意见,而贸然决策以主力攻打大营是非常错误的,这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