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大家能联想起来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或许每个年轻人都曾梦想过自己创业的场景,但真正能走上创业之路的人似乎并不多,也因此大部分人对创业这个词很是有些好奇的。“创业”这个词经过不断演化和包装,终于在现代这个经济社会成为一个听起来能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词语。它是那么的有感召力,那么的让人充满憧憬和向往,就好像每个创业的故事后面都拥有一个美丽的传奇。
然而,这样一个词语来到中国,它必然也会体现出一些“中国特色”,所以就如标题所示我在这里称为“中国式创业”。“中国式创业”跟其他的创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内涵稍微有一点点变化罢了。国外的创业多数为主动创业,而中国之创业很大一部分皆为被动式创业。让我们看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底是哪些人在创业吧?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初——创业黑暗时期
新中国建国之后,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措施,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使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收归国有。要知道社会主义国有化是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这个时期无疑是创业史的黑暗时期,在这个年代里埋没了我国大量的创业型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在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和上山下乡)当然这之中也有另类的,居然敢在这一非常时期出来搞创业,在1960年代的创业叫“投机倒把”,投机倒把者是要被绳之以法;在1970年代创业之人又叫“二道贩子”,也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到1980年,创业者就有“倒爷”这一毁誉参半的称号了。
(百度资料:“投机倒把”一词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配价,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了特殊的“价格双轨制”。当时,市场价格往往比国家统配价高一两倍。当时,有背景的倒爷们凭借手中权力,通过计划或走后门,搞到平价的紧俏产品,通过层层转手加码,最后以较高价格在市场上出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197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笼统地规定了投机倒把罪。1981年,为了禁止乡镇社队企业的“无序”生长,避免同国企争夺原料,国务院两次发出紧急文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同年,韩庆生等4名国企工程师到乡镇企业“炒更”,设计了两套生产污水净化器,韩庆生却因“技术投机倒把罪”被判入狱。1982年,温州柳市镇的8名个体户因投机倒把被通缉,这就是著名的“八大王事件”,也是当时全国打击投机倒把的一个缩影。这一年,有3万人因投机倒把被判刑。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8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再次审议的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草案,删去法律中“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并作出修改。)
第二个阶段: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 “下海”与“个体户”时期
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个新的自由空间正在出现。一些人,主要是****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下海”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最火的词语。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冯仑、潘石屹就是当时的下海者,这些曾一文不名的游子,成了叱咤房地产业的亿万富翁;下海者还多有官员,包括两度下海的前国家计委官员顾宁珂等。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从以上“下海者”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可分为两类人,一类是以用“二元经济”特征,利用手里的特权,不脱离官职而经商,他们“只在海边泡一下脚”;另一类是在国企或事业单位里混得不如意,而“自己跳入海中游泳”。
这一时期的创业者,除了“下海者”还有另一个形态“个体户”。知道80年代初期的“个体户”都是什么人吗?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和劳改犯”,他们平时没事就喜欢打群架。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以有那么多人上大学,他们面临的选择不是在高考,而是在初中毕业。可以有的出路有:考上高中,考上中专,考上技校,或者拖关系就业,或者顶替父母工作。如果以上都没能去成呢?那他就成了“待业青年”,除了在社会上飘着也没什么事做了,在这期间没事打个架不小心犯点事也就成了“劳改犯”!(写《同桌的你》的高晓松曾经跟我说过,没有拿砖头砸过别人脑袋的就不是男人,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吧!)偏偏就是这帮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就开始练摊,倒腾。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成了万元户。那时候公务员的月薪也就是一两百元,万元户是个什么概念!有了钱,也就有了地位,渐渐的,女人也愿意嫁了,丈母娘脸上也有光了,“个体户”也就渐渐脱离了贬义词的范畴。从以上分析可以小结,这一时期的创业者“个体户”大多是在初中毕业之前没能好好读书,成为待业青年以后被动地选择了创业。
第三个阶段:九十年代初期到两千年初始—— 创业黄金期和“下岗”时期
从邓小平“春天的故事”开始,市场经济的浪潮一发不可收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之人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拉大了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收入差距。一些在公务员岗位及企事业单位不得志的青年,看到原单位混下去前途渺茫,纷纷跳出国有的圈子,当时记得有个名词叫“停薪留职”。这一部分跳出来的人,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如果不是原单位效益不好是不会跳下海的,他们可以说是被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浪潮逼出来的。应该说这批人是幸运的,他们选择主动提前离去,而不是等到九十年代后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再被迫走上重就业道路。
市场经济的浪潮进一步翻滚,竞争的结果是大批国有企业面临淘汰和破产。本来还在观望,不喜欢市场竞争的人们也被新的浪潮拍打出来。随着国有企业一个接一个倒闭,人们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和职位。同时,为了挽救国有企业,“下岗”这个不叫“失业”的失业把越来越多的人们拉出了舒适的国企老窝。人们彷徨了,恐慌了,但日子还是要过的,他们无奈重新寻找工作,其中有些能力和积蓄的人也开始试着做生意,被迫走上创业之路。所以中国从这个时候开始,“下岗”和“创业”两个词语就成了好朋友,成了“难兄难弟”,只不过后一个词语经过包装,比前一个词语好听很多。其实中国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有个好的工作,一般来说他们不会选择自主创业,因为那样做的风险真是太高了。这一时期的创业,有太多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没了工作,也就没了机会成本,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又不想给别人打工,那还是创业算了。
第四个阶段,两千年初始到现在——全民打工和全民创业的悲惨时期
此时,“下岗”时期所带来的被动式“创业”开始蔓延,经过老国有企业改制和私有化浪潮,能挤进国有保护圈的人们越来越少,大量的劳动力被排挤出温馨的计划经济体系,被迫出来打工和被迫出来创业。加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引进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在其影响下大量的年轻人都义无反顾走上了创业之路,其中也包括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是需要准备的,它需要具备很多先决条件,但是这些被迫出来创业的人们,还有被激励着的热血青年,很多还没有经过积累和准备就匆忙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可能有一定资金,或者有一定技术,或者有一定关系,但他们无疑是莽撞的,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思考,根本不懂如何经营企业。他们讲的最多的是在创业期间摸爬滚打,慢慢走向成熟。
这样一批无畏者闯进创业圈子的后果是什么呢?
中国所有低门槛的竞争性行业都充斥着这样的无畏创业者,带来的是这些行业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使得行业内只能维持很低的利润,小企业难以壮大和发展。这样恶性竞争的结果,再加上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山寨横行,想要创造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行业发展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市场上,不是创业者太少,而是创业者太多。只要是门槛不高的行业,一般来说都充斥着大量的被动式创业的人们,他们开着小小的店面,做着小小的生意,获得小小的盈利,维持着简单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更高的追求,不求企业做大,只求能够生存,为了生存,为了微薄的利润,他们什么都肯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内市场上有那么多的有毒食品,那么多的伪劣产品。
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只有两种市场:一种是开放的恶性竞争市场,另一种就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市场。在恶性竞争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创业者,唯利是图,带来的是微薄的利润和低劣的产品。在垄断市场上,残留的是强势的计划经济堡垒,高额的垄断利润侵蚀着消费者剩余,带来大量无谓损失。“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前还是计划经济圈内人往圈外跳,现在呢?计划经济残留的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大大高于外部的工资,所以我们看到大学生毕业后,使命往这些垄断行业里钻。(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电信业、能源行业等,还有公务员队伍)现在的人们都很怀念温馨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这个圈子越来越小,这是否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现代版呢?
以上已经讲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业的四个阶段,而当下的我们就正处在第四阶段里,大家要问那我们怎么办呢?
从政府的角度,我想为了给创业者更大的空间,第一步是进一步开放垄断性行业,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缓解其他行业的恶性竞争局面;第二步是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培训和创业后续支持服务,让他们增加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能力;第三步是政府提供信息支持,完善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统一产品和服务标准;第四步是政府大力抓好大学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培训问题;第五步是政府平衡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
从个人角度,如果你想创业,请做好准备,尽量避免与无畏的创业者进行PK。选择创业进入的行业,一定要谨慎。问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在没有一定经验和不懂企业运作之前,请不要随便试水。
在这里我抛给大家一个经济学概念叫“经济租”。定义是这样的【当厂商占有某种稀缺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人才、品牌、权力)时,它就具有了寻租能力。因为这种资源能带给企业利润而其他企业却无法学到这种能力,也不拥有这种资源,其他企业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和拥有这种资源而愿意支付一笔报酬给它,其值超过获得资源时的价格。】当你想开始创业的时候,请看看你现在有没有,以及将来能不能创出这样的“经济租”。只有你确信自己拥有“经济租”的时候,你才可能抛开那些无畏的创业者,才可以避免恶性竞争,才可以追求企业的长期成长。
这五种稀缺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和“权力”在政府手里,我们初级创业者可以不考虑,那么你主要弄明白的就是现在所有的技术、人才还有将来可能获得的品牌。你看你能不能“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料来源;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果以上都没有,请暂时放弃创业,选择打工,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积累实力为自主创业做好前期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