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工厂留意了他们的墙报,在这里可以看到2006年,甚至是2004年的信息(也许是因为生产太忙了,而没有时间更新吧)。看着这个墙报,我不禁联想到了“破窗理论”。fficeffice" />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破窗理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大家都在挤着上公交车,本来想排队的人都不会排队了;文明的人去了嘈杂不堪的地方也会粗鲁。在公共领域,环境会对人的行为有所暗示,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因此,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据说纽约市交通警察局就是以“破窗理论”为指导思想整治地铁环境的。纽约地铁曾经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地铁犯罪率的飙升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们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纽约市交通警察局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很多企业制度很多,也很完善,但能有效的执行却寥若晨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纵容员工“以恶小而为之”。个人认为:管理者如果能对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充分的重视,在适当的时候“小题大做”,就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在日本,有一种称做“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象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破除“破窗理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主动修补好这扇“破窗”。只有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苏格拉底曾经带他的学生到一片杂草地去上课,问他的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有的说用镰刀割掉,还有的说用火烧。然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上庄稼,让庄稼来占据杂草的生存之地。
ffice:***arttags" />2010年1月21日于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