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多年前经济学家就指出,中国企业的成功,依赖的是巨大的市场空白,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也如此。我们有具有绝对价格优势的产品,这是我们企业的机遇。我们在这30年里有了一个良好、和平的资本积累的机会,萌芽中的企业得以发展成为有实力的企业,从而有能力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
这不禁让人想到18世纪的中国,一大批优秀人物奋发图强,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具有先天优势,国力相对强盛,有财力购买先进的战舰和机器设备,可是日本却后来居上。我们从中得出结论:日本的制度变革深入彻底,这些软实力远比先进的设备和船坚炮利要强大。
百年后,我们再次站在了变革的前沿上。也许这次没有硝烟战火,却会冲击每一位国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市场瞬间缩小,也必然冲击我们的生产企业。中国企业已经没有了选择,要么变革,要么退出。10多年前,我们学习美国、欧洲、日本,少部分优秀的企业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模式。但更多的中国企业仍在埋头生产,甚至还不知管理为何物。他们也许嘴上挂着管理二字,但有多少企业能计算出管理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同样的原材料,甚至同样的生产设备,为什么我们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就差一个等级?为什么同样质量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就价格低廉?也许,这样简单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可以回答,实践者却非常少。
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践已经证明了,照搬别国的经验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结合多国的成功进行自己的创新。尤其是在部分行业,应率先改变价格取胜的策略。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切切实实把价格当成我们市场策略中的一个因素之一,结合我们的硬实力,壮大我们的软实力。
也许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打造一个品牌,但我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公司的文化。文化与品牌同行,最终铸就优秀的企业整体。在一些美资、欧资、日资、中资企业转转,同样的生产企业,同样的中国工人,生产秩序、员工态度、精神状态却有很大的区别。这些都是品牌的基础因素。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可能我们都在忙于资本的积累,没时间、可能也没必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而危机来了,它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基本功的修炼,以求日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