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质检总局14日发布的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虽然我国质量竞争力仍保持了稳定上行的发展态势,指数比上年提高0.19,但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连续下降、管理体系认证力度有所减弱、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增幅下降,以及部分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明显波动等状况,仍显示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发展中出现弱化迹象。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这份公报显示,通过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去年这个指数为81.18,比上年提高0.19。 然而,质检总局的测算结果也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并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是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连续下降。2005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1.79%、1.54%、1.44%下滑到1.37%。 其次,管理体系认证力度有所减弱。受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关停、企业兼并重组等因素影响,全国制造业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数量比2007年减少了近3万张,降幅达到14%。 再次,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增幅下降。2008年,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54223件,增幅从上年的50.72%下降为27.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的发明专利数出现下降。 最后是部分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明显波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下滑,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0.29、0.35、0.68、0.98和1.38。 质检总局分析指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面临挑战,在此关键时期,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急切需要,而且是调结构、上水平的必然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