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政府公布的数据,比如: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比重、商品、工业品、农产品、旅游品等等消费价格指数等,但政府公布的往往有失偏颇,不能准确反映各个层级的状态。 除了消费数据以外还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在调研中了解到: 这里不包含城市文化因素的诱导。 关于城市消费结构和能力的调研分析的方向主要是 一、投资性消费和个人需求型消费的对比 房屋销售价格(每平米)达到房屋租赁价格(每平米每年)的十一倍以上至少说明投资性消费开始过热。 轿车所在人口的比例超过六比一, 这样的城市说明个人消费比重较低,一定会出现的情况是,物价较高于个人人均收入。 二、需求性消费的比例比重 城市商业房产的租金差异较大,旺角与一般地段的租金相差超过十倍,说明消费向两头倾斜,城市比较缺乏中间收入人群,贫富差距较大。 商业地块比较集中,或者城市商业中心少于两个,说明消费市场不繁华,物价却并不低。 三、消费能力的关注 消费能力一般指城市居民中的可支配能力和消费意愿, 商店、超市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店面占主要地段和数量的话,说明消费能力一般,比如有的小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像样的大超市而已, 大型商场比较多而且分布较为分散的,说明城市消费能力较高。 专业店面(美容、高端专卖等)比较多,已经进入很多社区的,说明消费能力较高。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比较大的城市,需要分区分片来看待,中国现在很多城市的人口分布已经开始了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分别,但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却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全部消费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