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场 管 理
一、现场和现场管理的概念
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及营销场所等,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就称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和过程的各要素,包括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机(工艺、设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煤、气、汽)、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环、(环保、环境)、测(测量控制装置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从上述概念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场管理作为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其内容包括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物资管理、环保管理、计量和仪表的管理,以及劳动纪律、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等基础专业管理。而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上述各种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有机地结合达到一体化,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要达到上述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加强管理。
1、工序管理。主要包括工序要素的管理和产品要素的管理。工序要素的管理,就是对工序使用的人力、设备、原材料或零部件等的管理,在工序管理中要坚持不懈地改进作业环境和现场秩序,实行定置管理,形成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产品要素的管理就是对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成本等的管理;
2、加强工艺和设备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确保设备完好运行,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明确职责,细化目标分解,严格考核,消除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作到制度化、标准化、目标分解、分工负责、认真检查和落实、严格考核;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把生产、消耗、工艺、质量、财务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协调,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物流管理。要使内部物流线路最短,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加快资金周转;要使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占用最少,以减少资金占用,使生产过程中搬运效率最高。通过物流管理,使生产保证按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要求进行;
7、环境管理。要造就一个安全、文明、秩序井然、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让职工在良好的环境中,热情、积极、勤奋、有效地工作;
8、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QC小组活动,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觉悟高、技术硬、纪律严的职工队伍。
三、现场管理的实施和方法
现场管理工作的面广量大、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整顿。大力推行“5S”工作法、定置管理等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着重解决生产现场的“脏、乱、差”现象,物品摆放无序,安全通道无畅,纪律松弛,责任不清等问题;
2、专业到位。使各项基础工作和专业管理真正在生产现场得以有机结合和落实,必须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按PDCA循环,在实践中总结现场管理的经验,使现场管理向深层发展,并不断优化组合生产力要素,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企业管理的整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