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2 18:28:39的发言:
飞猫看到没有啊,现在可是2:1,你现在是少数派
sliverwolf兄,我想我们存在名词定义不清楚、不统一的问题。
通过百度搜索,“意志”一词的解释,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是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飞猫对意志的理解,就是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百穷千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魄。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在日常纷乱复杂的生活工作中,如果你无法主动确立自己的意志目的,你就会被动或不自觉地选择其他目的,结果很可能会让你失去掌控全局的能力,同时你也将受制于使你分心或搅乱你的人或事件。这就像将一艘游艇自码头松开绳索,却忘记了启动马达一样,你将随波逐流,海风、水流或其他船只随时都会让你葬身海底。也许对岸有好事等着你,但是除非奇迹出现,否则你无法顺利到达对岸。意志如同开启游艇的引擎,能驱动我们朝着所选择的道路勇敢前进。弱势大赢家刘邦VS强势大输家项羽的历史案例,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革命前辈从千辛万难中走过来的光辉事迹,皆可以明证之。 毛主席说得好:“秀才造反,三百年不成。”《菜根谭》说得好:“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要在一座大型体育馆里作演说。 演说那天,体育馆里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而焦急地等待着奥本·海默做精彩的演讲。终于,大幕徐徐拉开,人们看到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能够吊起这个铁球,舞台上还搭起了高大的铁架。奥本·海默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从后台走了出来,然后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有些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这时候上来两位工作人员,他们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奥本·海默面前。主持人对观众开口说话了:“现在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于是好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一阵骚动后,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舞台上。 奥本·海默这时才开口说话,他对那两名台上的观众讲明规则,然后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其中一个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拼尽全力向吊着的铁球砸去,结果一声震耳的响声过后,球却纹丝不动。于是他又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铁球,很快就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了。这时候,另一个人也不示弱,他从那个筋疲力尽的人手中接过大铁锤也把铁球打得叮当作响,可是铁球始终纹丝不动。 台下的呐喊声逐渐消失,所有的观众好像都已经认定锤击是没用的,就等着奥本·海默出来作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只见奥本·海默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 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经开始骚动,观众以各种声音和动作来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而台上的奥本·海默却仍然在一小锤一小锤地敲击着,他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台下的观众开始愤然离去。 大概在奥本·海默进行到40分钟左右的时候,突然听到坐在前面的一个人尖叫道:“球动了!”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只见那个铁球真的开始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便很难察觉。奥本·海默也没有任何反应,而是继续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最后,球在他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并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巨大威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强烈的震撼。终于,响彻云霄的掌声在体育馆内爆发,在掌声中,奥本·海默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人们开始安静下来。奥本·海默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精彩演说,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做到不断重复这个简单的动作,那么,你就只好去用一生面对失败。”
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朝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百穷千变的忍耐过程。不经过这种历练,你不可能让自己实现蜕变。而在这一过程中,你是否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重复,积极、愉悦地面对它,这将决定你最后取得的成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想找到一步而就的成功之路。殊不知,正像那些一锤子敲过去却不见效果的人,在他们放弃的同时,一些看似弱势的人则在一次次重复敲击着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也使得自己对人与事看得更加透彻、把握得更加准确,使自己能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能做别人做不到事,从而获得了渐进式的积累、突破与成功。中国明朝的思想家、军事家王守仁说得好:“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亦如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德谟克里特所说:“坚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的一切。” 对于多数人而言,成功的捷径就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依靠重复操作、积少成多,以谋求渐进式的突破;如果我们不能持之以恒,那么自己面对的只有失败。所谓的艰难、失败,既可以是我们人生的墓志铭,也可以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如果思想心态消极的视它为苦难,它就会让我们萎靡、颓废,丧失斗志和意志力。如果把它当做一块垫脚石、一个熔炉、一杯烈酒,你咽下去的是苦涩,吐出来的却是精神。《菜根谭》有云:“横逆困穷,是煅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损。”中华文明智慧古书《易经》有句话说得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重复定律也称为实践定律,指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大众的普遍心理,倾向于喜欢新鲜的、刺激的事物,不喜欢做重复单调枯燥的事情,例如职场上的“三年之痒”、婚姻生活的“七年之痒”。但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个世界可有不经过人们反复操作、实践、修正、完善,个人、企业和商品就能获得长期发展、成功和幸福的呢?一个都没有!但奇怪而又有意思的是,我们却总是急功近利的希望自己,不用经过反复操作、积少成多、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升华,就能获得成功的、幸福的人生。这行得通吗?(飞猫不由想起家人常道兄在“修练成长”版块发布的关于自我评估的贴子)
…………
转一则哲理小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一家磨房有一匹马和一头驴,马拉车驴推磨,相安为伍。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到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经本回到长安会见驴朋友,谈起旅途经历,驴子大为惊异。马说:“我们走的距离大致相等,不同的只是你被蒙住眼睛转圈圈,我随玄奘大师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和前进方向”。这个故事说明,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什么成就有天壤之别,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要让你设置一个奋斗方向和目标,然后始终如一地去做。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才能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的结果:调查样本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在生活、工作、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平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照原来的目标走下去。 行为科学学家对目标设置有一个典型的测验:把同一个取样的人群分成甲组和乙组。告诉甲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什么时候停止有人会告诉你们,你们只管不停地走就行。”告诉乙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每隔10公里有一个小界牌,每隔100公里有一个大界牌,走到第五个大界牌时停下。”实际测算结果:同样的取样和体力,乙组的效率是甲组的两倍以上。这就是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区别。 根据故事和科学论证,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和方向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明确的,也是一个组织必须明确的。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对我们将来在任何组织中做事都有用。而设计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正确看法,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心态、爱好习惯、性格才能、眼光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22:35: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