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复制链接] 4
回复
16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0-26 10: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2009年10月23日23:00   南方网  JasonNg  

 

最近“Google图书搜索”成了热门的话题,在过去的10多天里,“谷歌图书”、“Google图书”等词的搜索频率大大提高。原因是中国一些作家、作协和CCTV联合起来,认为Google擅自将有著作权的图书扫描上网侵犯了作家们的权利。一些不明真相的记者也随之附和。

Google图书搜索本来并不引人注意,这回CCTV又给Google带来流量了。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一、Google图书搜索概况

Google图书搜索是Google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服务,Google通过与图书馆、出版社、作家合作,将图书扫描存档,然后在网上提供搜索和预览。

前面这句话说得这么啰嗦是因为“扫描”、“上网”、“预览”是3个不同的概念。在没有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许可,Google不会大面积提供图书的预览,甚至不会提供预览,即便它已经将一本图书扫描存档。

1、Google图书搜索的数据来源:

(1)图书馆

Google和一些知名的图书馆合作,将其收藏的图书索引在图书搜索中。

对于受版权保护的图书,Google图书搜索里会提供片段预览或不提供预览,比如王小峰这本书、张抗抗这本书。而对于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搜索者可以阅读和下载整本图书。

(2)出版商

同时,Google还与一些出版商和作者达成协议,他们的图书也会出现在Google图书搜索上。和图书馆计划中受版权保护的图书一样,这些图书会提供很小的片段预览,以帮助搜索者决定是否购买该书。

2、Google图书搜索提供预览的方式:

1、无预览

在出版者或作者明确要求不允许提供任何预览的情况下,Google图书搜索只提供图书的书评、作者、ISBN等周边信息。如《HarryPotter》。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2、摘录预览

对于有版权的图书,Google提供图书的片段预览,这些预览由两三行字组成,而且是不可复制的图片。例如抗议声很大的张抗抗老师的这本书。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3、有限预览

在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许可的情况下,Google会提供一本书的有限预览,有限预览比摘录预览提供更多公开的内容,比如徐静蕾这本书,至少一半的页面是可以预览的。但这些预览材料是pdf文件,无法复制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4、全书预览

如果一本书没有版权、版权已经失效、出版社或作者允许公开,Google会提供这本书的全书预览,比如《论语》。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和抄袭内容满天飞的中国互联网不一样,Google提供的每种预览方式都会包括书籍的出版社、作者等权利信息。

二、世界图书馆

Google之所以要扫描图书无非有2个目的:

1、增强自身的数据,让其搜索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公司当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图书里包含的信息比互联网上的更专业可靠。

2、让图书检索变得更简单,构建世界图书馆

写过论文的朋友肯定知道翻查资料的痛苦,如果所有的图书都能在网上检索,事情会变得轻松很多。即便不能下载,知道某条信息位于某本书的哪一页也极大地方便了后续查找。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大学图书馆一般都有书目检索系统,里面可能会包含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但这些数据库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因为技术原因,搜索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搜索缓慢。

因此,构建一个世界性的、资料大而全的数字图书馆是有必要的,这不但可以让知识永久保存下来(试想纸质图书什么时候会湮灭掉,但电子数据几乎不会丢失),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查找资料。如果人们愿意,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检索出来的纸质图书或电子文档。

而要构建这样一个数字图书馆,要么由联合国来筹划,要么就是由利益驱动的商业公司来构建。明白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Google要推出图书搜索。

三、纠纷

前面说到,Google图书搜索里的内容的其中一个来源是合作图书馆。前些年,数位作家和出版社联合起诉Google,他们认为Google在没有获得他们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制作电子版图书是侵权的。

Google之所以这么做,因为Google认为根据美国版权法“公平使用(Fair Use)”的信条是允许的。于是Google提供了从图书馆扫描出来的版权图书的片段预览。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图:图书片段预览

这场关于版权的诉讼一直到了今年才有了结,双方同意和解,正是这一和解协议引起了国内一些好事的人注意,从而掀起了“反对谷歌侵权”的风暴。中国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十分尊重版权。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0:15:25 | 只看该作者

四、和解协议

Google与作家、出版社达成了和解协议,协议仅在美国生效,根据和解协议,作家或出版社可以要求Google不扫描特定著作,或将已经扫描的书籍从Google图书搜索里移除。而如果作家和出版社不提出排除或除外请求,Google将享有以下权利:

1、继续数字化图书

2、向公共机构出售对电子书籍数据库的订阅

3、出售对个别书籍的网上查阅

4、出售在书籍的插页做广告

5、显示书籍预览或片段

6、显示书籍的简介、目录等周边信息

或许我们会有疑问,这不是霸王条约么?为什么作家和出版社愿意和Google达成这样的霸王条约?

因为根据和解协议,作家和出版社将会获得较大的利益

1、作家和出版社可以决定版权图书以何种方式展示:全书预览、收费预览(价格也是可以自行决定的)。

2、Google图书搜索收入63%将支付给版权所有人,这些收入包括前面提到的广告、出售等。

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量。

4、获得至少60美元的赔偿。

其实60美元的赔偿不算什么,基本上可以忽略,作家和出版社愿意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收入的分成,用过Google Adsense的人肯定知道,Adsense广告收入是很可观的。

如果你身在美国,你将能看到Google图书上的收费阅读功能,因为这个和解协议适用于美国境内。

五、中国作家的抗议

《新京报》2009年10月15日报道中国“文著协抗议谷歌侵权”,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表示,有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部图书未经授权就被谷歌使用。文著协将代表作者,维护中国版权合法权益。张洪波称,文著协也是今年才知道谷歌数字化图书馆中收录了未经授权的中国图书。

在报道中,《新京报》的记者强调Google只会对版权所有人支付至少60美元的赔偿,而只字不提63%的收入分成。其它媒体的报道也几乎没有提及收入分成这一点,甚至有媒体断章取义称Google仅支付60美元的赔偿。

CCTV2的《今日观察》也跟进了这一事件:

节目开始时,评论员刘戈做了一个荒唐的比喻,大家可以重点注意一下。

中国作家的抗议其实和当年美国作家的抗议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中国的媒体将问题扩大化,我甚至认为很多作家根本没有用过Google图书搜索就跟着其他人一起抗议,他们是真正的不明真相、被煽动群众。

六、默多克式的叫嚷

1、互联网提高图书销量

传媒大亨默多克经常谴责Google免费在网络上提供新闻搜索,认为那样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新闻集团旗下的所有网站却没有一个在robots.txt里禁止Google,因为默多克即便已经白发满头,他依然能明白,没有了搜索引擎,他旗下的媒体更不好过。所以默多克叫叫也罢了,根本不需要理会。

叫嚷着被侵权的作家也是一样的。在互联网时代,试想如果一部图书在网上无法搜索到任何片段、没有任何介绍,谁会去买?现代人谁有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翻阅图书?单靠口碑图书就能有很好的销量?

2、扫描不等于商业用途

Google图书搜索没有提供有著作权的图书的全书预览,反而提供其中的片段和简介,方便搜索者决定是否购买,如果这种做法也是侵权,那提供图书目录的当当网、提供书籍简介的豆瓣网是否也有侵权之嫌?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图:当当网上的张抗抗老师的图书《你是先锋吗》

是的,Google和当当网不同,Google还将图书扫描存档了。但是,就像个人购买图书一样,我们可以私下扫描图书、将图书存档到电脑里,这都是允许的,因为我们没有将这些资料用于商业行为。

同样的,Google也没有这样做,它做的事情和图书馆、和我们做的是一样的,它扫描了有著作权的图书,但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开,也没有用于商业行为,在权利人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提供比当当网还少的图书简介和预览。

既然不能用于商业用途,那么Google扫描图书的用意何在?

长远来看,被扫描的图书肯定是要放到网上的,Google是在等待权利人的允许。

七、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图书数字化是时代的趋势,纸质媒介终将被淘汰。与其进行诉讼,不如选择合作,作家、出版商与Google进行合作对于双方,乃至于全球网民都是有益的。因为:

1、Google可以极大其数据库,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作家、出版商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搜索平台促进作品的销量,同时参与广告分成,获得额外的收入。

3、网民能免费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在网上就能获得资料,免除奔波图书馆的烦恼。

很多音乐网站都提供30秒试听服务,这个试听服务侵权了么?版权所有人为什么没有意见?因为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图书预览也可以效仿音乐试听,盈利前景是可以预测的。

八、媒体纠纷

新华网刚刚发布一篇题为《谷歌标明"人民网读书频道可能含有恶意软件"? 》的新闻,内容主要认为Google不满人民网大面积报道Google图书搜索侵权行为,从而将人民网读书频道标记为“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摘录部分内容:

从谷歌已经无法直接点击进入人民网读书频道了。记者随后向人民网了解情况,据读书频道负责人介绍,这个情况他们也 发现了,已经有不少读者反映此事。但通过技术部门诊断,人民网读书频道页面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相关恶意软件。“况且读书频道与其他频道共用一台服务器,为 何只有读书频道被注明含有恶意软件?谷歌的检索结果里还有一个是繁体的人民网读书频道,点击去其实还是简体版本,就没有提醒含有恶意软件。”

但如何解释谷歌的检索结果?“原因很简单,我们从20日开始关注了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侵权中国作家的事情,并且做了相关专题。21日就被如此恶意封杀了”,读书频道的负责人解释到。

众所周知,Google搜索结果对恶意链接的判断,数据是来自第三方的StopBadware,Google将一个网站标示为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是因为发现了该网站里确实存在恶意代码,为了保护搜索者的安全,它就加上了那样一句标识。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那么,对人民网读书频道的负责人的回答,相信大家可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

附:Google对人民网读书频道页面的安全诊断报告: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原文地址:http://www.kenengba.com/post/1926.html

板凳
发表于 2009-10-26 11:23:1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所有的斗争背后都是利益在胶着,而中国所谓的作家目光短浅,只看到斗争没看到互利

4
发表于 2009-11-2 16:22:1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觉得炒作嫌疑较大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3:43:14 | 只看该作者

Google遭遇全球维权:是契机而非灾难

2009年11月15日09:42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数字图书馆项目引发的争议,某种意义上恰恰是Google主动抛出来的,这是抢占产业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数图计划”是一个未来最富潜力的产业中垄断者能够拥有的超额利润,以及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背后对全球价值观的重塑。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以下简称“数图计划”)引发的知识产权战火正在全球蔓延,且不论Google将于11月9日提出的新和解计划是否能获得美国作家协会及出版商协会的认可,也不论欧盟的排斥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Google的扩张,如今,来自中国700多位作家的维权行动,已经吸引住了国人的眼球。

  11月2日,Google图书搜索战略合作部亚太区首席代表埃瑞克哈特曼亲临北京,与置身于焦点旋涡中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展开斡旋,达成了建立渠道和沟通机制的重要成果。

  “人们没有注意到,当他们纠缠于要维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的时候,Google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因为只要能够形成谈判的机制,就意味着Google的中国产业计划可以继续推进,而费用的多少,不过是产业发展的细节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界人士指出。

  对于拥有全球杰出律师团的Google来说,选择在2004年12月14日首次公布数字图书馆计划的5年之后,以集体和解协议的方式主动地挑起战火,其背后的意味极其深远。

  案件掠影:借和解主动挑起战火

  Google 2004年推出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曾引发全球震惊,但5年来,Google一直在默默地向前推进,这包括其2004年与40多家图书馆达成的协议,及后续与多家国际出版商的合作,此外还包括其每年1.5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投入。

  2005年,由于未经许可而进行扫描,美国作家协会以及出版商协会对Google提起了集体诉讼。在诉讼进行两年之后,双方认识到,这场官司打下去不但旷日持久,而且结果会两盘皆输,于是开始私下做出和解。

  2008年10月和解工作已经开始,Google在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网站上公布了和解方案。据北京大学传媒法博士生程艳介绍,“Google提出的和解方案内容特别多,和解协议的正文和附件加起来有3000多页。”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虽然为Google与美国权利人之间所定,却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著作权人。因为根据中美两国共同加入的《伯尔尼公约》国民待遇原则的规定,中国公民的作品也将受到美国版权法的保护。

  根据美国法律,上述和解协议须通过美国联邦法院的司法审查才有效,然而,由于来自外界的压力,Google表示,和解协议的内容将做出调整,由此,听证会的安排由原来的2009年10月7日一直推到了11月9日。

  “目前,和解方案为中国著作权人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参加到和解协议中,要么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维权。”程艳介绍说。

  “对于前一种方式的选择,Google给出了一揽子方案,对每一本图书进行60美元的赔偿及以后在线阅读收入的63%。如果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或者使用了插入内容,会给予5~15美元的赔偿。同时作为成员还可以要求将作品移除数据库或者禁止显示使用,或者就和解协议的部分条款提出反对意见。”

  商业命题:新兴产业的法律态度

  对于企业来说,法律往往是商战的有力工具,而知识产权背后更是产业利益的博弈。

  对于Google来说,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未经权利人许可进行扫描都肯定是复制行为,在很大情况下都会构成侵权。但Google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呢?

  “这是因为Google要想做大数图产业,不可能找每一个权利人去获得授权,这在商业上根本不可行。所以,Google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待时机成熟时,再推出一揽子和解方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平教授指出。

  对于这一揽子解决方案,Google应该已经进行过详细的论证或判断,“以中国权利人为例,对放弃和解协议,选择到美国进行诉讼之路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有在中国打官司的机会,官司的输赢与否还要看证据,在Google眼中,即使在部分案件中输掉,这些案件的赔偿额与其全球产业的经济利益比较起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这也就是说,当Google在全球发布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时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跟它签了,它就拥有了垄断的资源。所以Google不在意有多少人反对,能签下来多少都是胜算。”张平解释说。

  “以谷歌目前的策略来看,无论你反对还是赞成,他都是赢家,只不过是赢得多少的问题。签得越多,他也就做得越大。而当Google做到行业老大的时候,它就可以改变规则。”

  事实上,在目前很多互联网的海量内容服务商业模式下,事先获得许可再使用是很难实现的,严格的法律环境带来的往往是对这类产业的扼杀。因为在信息网络加速传播的背景下,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不涉及版权侵权的。只要别人用你的平台搜到了其他人涉及侵权的东西,一定就是帮助侵权。对这种现象如何对待或处理,恰恰是各国著作权法面临的共同问题。

  “既然著作权制度肯定要调整,那这就是Google的机会。法律调整的时候谁最有发言权?美国现在法院修改是听微软、IBM等大企业的,日本的《知识产权法》修改也要听大公司的,大公司的声音比政府、学界和小企业的声音强得多,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靠大企业。所以美国法院也不可能因为谷歌涉及大量版权侵权而严惩。”张平分析说。

  美国要抢着从工业革命进入数字革命,用数字化梳理产业、物流,进而在这些过程中掌握标准。Google目前的做法完美演绎了奥巴马政府的需要,在掌握大量用户后,掌握标准,设置标准。

  纵观美国近20年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无不遵循为本国产业的全球竞争提供便利的原则,而Google掌握了规律,也就会从容前行。

  这种态度似乎值得国内产业反思,尤其是依然深陷侵权泥潭的国内数图企业,超星也好、书生也好,当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的许可协议让他们疲于奔命的时候,当“默示许可”惹来一片喊打声时,Google的一揽子和解协议是否也提供了一种契机呢?

  由此,Google的做法抛出了一个宏大的商业命题,即在产业发展初期,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策略?严格执法还是在善意守法的背后着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Google契机:重划天下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计划中的数字图书馆和目前图书馆界谈论的数字图书馆有一定差异,其实质就是图书的数字化扫描,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因此,Google的影响力将不仅限于图书馆业,而且还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产业以及文化传播产业的未来格局。

  一个有案可查的故事是:Google在比利时曾经被诉,有18个出版企业起诉谷歌,称“未经同意把我的图书搁到Google的搜索引擎上”。

  事后,比利时法院判Google败诉,给上述18个出版社以巨额赔偿。但当天,Google就发话说,谷歌今天可以赔偿这18个出版社,但从今天开始,你也永远不可能在谷歌上搜出这18个出版商了。不能被Google搜索到,意味着你将在地球上消失。

  事实上,早在2005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副馆长周军兰即指出,“Google的计划不仅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国外有些人认为:‘网上查不到的内容就是不存在的’其实质是说,搜索引擎检索不到的资料将会逐渐失去其影响力。假以时日,也许Google会成为整个人类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记忆库。”

  时间过去没有几年,Google的计划已经加速,谷歌图书搜索战略合作部亚太区首席代表Erik Hartmann则称谷歌最早将于明年二季度推出电子书产品,同时不排除和Kindle等电子阅读器进行合作。

  而在线电子书店Google Editions将会首先选择在欧美国家推出,稍后再向全球范围拓展,这意味着Google已经在电子图书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开始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Google在早期会向消费者免费开放,但是通过点击量分析这本书的市场趋势,根据消费者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的电子商务做下一步的推销服务,这个商机是巨大的。尽管现在Google说图书馆是公益的,还打着传播文化和知识的口号,但是衍生的产品纯粹是商业目的。”张平分析说。

  互联网行业的专家甚至预测,“基于知识传播的产品将在数字化的时代不断被衍生创造出来,Google在搜索引擎上垄断上了影响力,再不断获得授权版图,在将来有一天,凭借全球NO.1的实力,再修改规则,加强保护,其全球版图将不断扩充。”

  或许,欧盟也恰恰是看到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才站在产业和文化的角度极力反对。而Google的发展方向也势必会获得美国政策上的支持,逐渐美梦成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